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品酒˙酒品

發布日期:
作者: 潘憲榮。
點閱率:1,624
字型大小:

自古以來酒未曾在人類的歷史中消失過。不論是祭祀、宴客、好友相聚,酒已成為必備品,祭祀中的酒是習俗,宴客中的酒是助興,好友相聚的酒是美味,另外藉酒消愁的酒則是毒物。傳言頗懂飲酒之道的林洋港先生曾說:「滴酒不沾是俗人,能飲不醉是雅人,每飲必醉是愚人,每醉必鬧是狂人,強人飲酒是霸人。」說來入木三分,道出了喝酒的普遍現象。不論你喜歡不喜歡酒,酒現在已成為社交場合不可或缺的必備品,舉杯互敬也慢慢成為常見的社交禮儀。
諸多文人雅士將酒的意境融入詩詞,留下經典的作品。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歡言所得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詩句充分顯現陶醉在酒中的瀟灑與自在。楊升庵〈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藉酒襯托出英雄豪邁又帶點滄桑的心境。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優美的詞句道出人類面對戰爭的無奈心情。諸多文學作品將酒融入其中,更見香醇。
適當的飲酒,無傷大雅,但如果酒醉鬧事,可能惹禍上身。父親酒量不錯,但我從未看到他醉過,他經常引用台灣俚語「酒醉心頭定,酒瘋沒性命」、「少飲是人蔘,多飲誤了身。」兩句話告誡我們。有些人酒後會吐真言,有人會失態、有人會激發出他的潛能。我有一位畫家朋友,為人灑脫豪爽,聽說他喝了兩杯之後,畫作更有看頭,有一回他和朋友小聚,喝到微醉時,友人拿出畫具,他當場畫竹,竹在畫中彷彿會飄動,讓人嘆為觀止,後來這幅畫題為「醉竹」成為經典之作。酒可以檢視一個人的本性。諸葛亮的七觀法中提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就是這個道理。
酒似乎已成為現代人際關係的橋樑與潤滑劑,在各種商務活動中,幾杯黃湯下肚,瞬間搭起友誼的橋樑。此刻談談風花雪月即可,切忌任意做承諾,免得頭腦不清,誤上賊船。最惡劣者將酒做為犯罪工具,透過酒精的威力,達到自己的目的。在人生中酒可以成為廣結善緣的助力,也可能成為人生的絆腳石;酒是佳釀,小飲有助於健康;酒亦是穿腸毒藥,酗酒可能酒精中毒,遺憾終身。俗話說:「花看半開,酒飲微醉」,酒能助興,亦能亂性。喝酒重要的是自我拿捏,切忌毫無節制的拚酒。遇到知己,「勸君更進一杯酒」,雖心中充滿悅樂,頗有「千杯少」之感,但仍要考量自己的酒量,以免樂極生悲;心情鬱悶時,小喝兩杯舒展心情無妨,然若欲「藉酒澆愁」,一杯接一杯,恐怕只會「愁更愁」,不但無助於轉換心情,反而會更添「苦酒滿杯」的惆悵。
談酒量、酒興、酒膽、酒趣,先要具備酒品,亦即飲酒要先有飲酒的基本涵養,才能喝得香醇、喝得開懷、喝得優雅、喝得灑脫、喝得健康;也才能贏得友誼、贏得好心情、贏得好名聲。簡言之,品酒先要有酒品!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