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動的風景
城市流動的風景,一幕幕,點綴成生活中的小確幸。
第一幕
周日。都會商圈。落單的晚上。
出外覓食的路上,典型淒風苦雨的冬日,瑟縮著脖子,靴子孤寂的拍打濕漉的石路面上,心裡原本該有些悽清的,因為原本期待的孤獨與自由生活,尋得與我的文字為伍的一點機會,卻忙碌得只剩下工作、填肚子與睡覺。
那不是貪性我的生活方式,雖然不是到了顧盼自得的年紀,許久以來,一直懷抱著堅定不移的信念──以最自我最自在的方式,過好每一天的日子。驀然驚覺,日日汲汲營營,是日子過人,不是我過日子。怎,能,如,此,啊。
一轉念,隱身浸入閃爍的夜燈中,埋入喧鬧的街市裡,欣賞過往的路人,竟也像是一幅幅的風景,千姿百態,風情萬種起來。街市流動的風景,如一幕幕不用彩排的動畫,在街心、在玻璃帷幄內外,兀自搬演起來,轉睛間,心情隨著愉悅起來。
最喜歡看的是這樣的風景,ㄧ群年輕活力的女孩,彷彿自流行雜誌版面走出,服飾、髮型、彩妝、顏色、搭配講究,賞心悅目。尤其嬌俏叮噹的笑語,一圈一圈,飄浮自她們身後的空氣中。
曾經,屬於我的嬌俏年紀,雖沒現在時尚的繽紛色彩飛揚,也是急急的趕著約會,老地方見的有「真善美」、力霸門口、「芳咖啡」……。隨著時空的流逝,物換星移,老地方式微了,甚至不見了,約會的夥伴天涯海角各據一方,偏插茱萸少一人。毋須嗟嘆,電影舞台上的劇本,千篇一律不都是這樣演著嗎。
喜歡在用餐時間過後大半,人群漸散,包包安放一本書與一小塊甜點,隻身隱入街心角落處的簡餐咖啡店,在吵雜的人聲中,伴隨著飯後的咖啡與預藏的甜點,一口一口綴飲,恣意孤獨的幸福,一波一波的擴大。眾聲喧嘩中,更能沉澱,澄澈與各個的自己對話,細細咀嚼這簡單的小確幸。
可是,今晚臨時起意改變了念頭,不去固定的食堂,隨意入一餐廳,等餐的當兒,鄰座來了個碧髮藍眼的高個阿兜兒,支支吾吾不知如何點餐起。見狀,想起自己多少次異域經驗,要嚐試當地食物不得要領的點餐,只因菜單上不是熟悉的文字,旅人的進退不得的窘狀,約略可理解。憑著經驗雞婆的幫他點了洋人口味的「左宗棠雞」加上海鮮小火鍋的組合餐,高個阿兜兒似乎很滿意我幫他點的餐點,津津有味的吃將起來。最後他夾起火鍋內一塊豬血糕,問我那是啥?靈機一動回了他,你們歐洲人不是喜歡吃些肝臟的東西嗎?類似啦。聽完,他大口大口的把那一塊黑黑黏黏的東西送入嘴裡。
吃完,高個阿兜兒喜孜孜的再三言謝,起身離去,留下一團暖意迴盪在獨自用餐的一人。那團暖意,似有日行一善的喜悅與沉靜。
第二幕
周間晚上。都會捷運公園旁的小麵店。
臨捷運公園旁的一小爿麵店,寥寥坪數的空間,除爐火台面,簡陋得只擺上二、三張桌椅。它,商圈裡不起眼的小食堂,卻像街坊鄰居眾上班族的廚房,自成一格的另類風景。
從小吃米飯的肚腹,不擅與麵食共處。這麵店之吸引人,是在用餐時段店門口總是佇立著等候外帶的人群,一團團白霧,隨主人家爐台煮麵的忙碌,氤氤氳氳,嬝嬝上升。是的,就是這團暖意引人入內,從此,米飯的脾胃為這碗麵食開了門。
六十元的一碗麵,每吃一次,就感恩一次。因為,油然而生一種簡單、樸實、滿足的幸福感,吃得心底盪漾、搖擺開來。
主人,溫婉親切,如鄰居阿姨角色般,蕙質蘭心的用幾顆蘋果、洋蔥、蘿蔔熬成湯底。一坨麵滾熟,加入一小碗汆燙過的時蔬,五顏六色,如山藥、甜椒、南瓜、花椰菜、芽菜、玉米筍、杏包菇….,舀瓢熱騰騰、清甜可口的湯汁,賞心悅目,令人食指大動的一碗。口味嗜重者,可以加一小瓢肉燥與自家特炒過的蒜頭辣椒,口感誘人。有時在運動後,總是在心底掙扎拔河,饑腸餓肚急需這熱湯暖麵來撫慰,但是運動後馬上進食,犯了脾胃容易吸收發胖之大忌。往往,理智敗給情感,還是來一碗。
有時來得晚,麵店將打烊,主人便好心把多餘的菜蔬,全堆滿了整碗。然後,不急不徐的下著麵,再與來客閒話家常,溫溫婉婉的細訴,她假日上教會做禮拜的愉悅,彷彿間,她手中的麵呀菜呀也經過虔誠的洗禮般,特別的好吃起來。
把感情獻給這碗麵食,還有其他原因,因為吃時,總是不期然的想起與湯麵有關的經濟算計。
女兒說,周末假日美東的寄宿學校用校車載著青春女娃兒外出,通常目的地都是購物商場,放風兼吃東西打牙祭。女兒說,最常吃的便是拉麵一碗,隨便陽春的一碗美金十元,她邊嚷嚷貴貴貴,還是忍痛的吃下去。
無獨有偶,前不久出使非洲,同行的有黑手夥伴二名,吃食都跟湯麵有關。旅行在外都有類似的經驗,有著台灣脾胃的人,僅管異地食物有多好吃,最低限度每隔幾天都會用碗泡麵治療犯起鄉愁的肚腹,我的黑手夥伴剛好是此類代表。他們對湯麵情有獨鍾,出乎我的想像,傍晚下工中國餐館一家換過一家,癡狂的找尋湯麵當晚餐。吃完,再品頭論足哪家的好吃?二碗公的湯麵,三人省簡分著吃,吃得黑人大哥納悶不已,這noodle soup 是歸於湯類,怎麼有人當主菜吃呢?而且還天天吃?吃完結帳,這時我常笑笑的對他們說,信否?這二碗普通不過的湯麵,可知其花費是此地工人半個月的薪水。
相較這些,這爿麵店,分外的物美價廉。吃著吃著,吃進去了台灣庶民文化的美好。更重要的是,吃進去台灣特有的街頭巷尾的人情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