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與我下─為與金門結緣五十年而作
姜兼校長到任後,即與劉上校積極辦理行政上的事務,如教師的延聘,校舍的增建,課桌椅的整修及增添,學生宿舍及床位的安排,住校生及教職員伙食的安排等等。而唐、吳兩位老師與我則專心辦理招生考試的事。這一切進行得井然有序,報名、編號、密封、考試、閱卷、拆封、放榜、編班,都很順利,唐啟文老師是靈魂人物,實在功不可抹。放榜後部份新聘老師陸續到校,我亦介紹了一位曾任陸軍翻譯官的鄭力範老師,獲姜校長同意聘用。
九月,開學了,我擔任英文老師並兼任初一孝班(男女各半)導師。不久,政委會發佈了一紙褒獎令,其中吳騰雲、唐啟文老師和我,都因復校及招生工作,榮獲記功壹次。
四:值得懷念的姜校長
姜校長漢卿先生,雖是一介武夫,但國學底子深厚,對「易經」甚有研究,常於國軍各軍事學院授課。在大陸國共戰爭期間,曾任東北剿匪總司令部中將銜作戰處長,被中共列為戰犯之一。
姜校長辦教育,強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變化氣質」,要變化氣質,必需從精神教育、生活教育做起。
才做了一學期的校長,姜少將的兼職遭撤換免兼,劉振明上校亦調回原職,原因很多人不明瞭,我雖道聽途說,明白其中真象,但因牽涉各種恩怨,不說也罷。只是姜先生為金門中學所做的事,令人十分懷念,茲舉幾件重要的,簡略說明如下:
(1)為教職員爭取到極大福利:姜校長對教師很為尊重,由於老師們多來自台灣,而金門 又處戰地,故而姜校長認為教師的待遇應特別豐厚,在他多方奔走,極力爭取下,每月薪俸新台幣壹仟貳佰元以上,職務加給及鐘點費尚末計入,在當時是空前的。教職員來往台灣、金門,都獲得搭乘軍機的優待,免除搭船等待及顛簸之苦。金防部放映電影,教師常受邀前往觀賞,我有兩次受邀至擎天廳,坐位竟在副司令官旁。
(2)向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多次交涉,爭取到每月贈白米、麵粉各若干公斤、副食費現金若干,使全體住校學生(距離金門城較遠的同學都住校)及住校教師伙食均免費供應。
(3)向美國救援公署爭取贈送理化儀器,邀得該署文教組長哈伍德先生偕救總秘書長方治先生聯袂來校訪視,允盡力協助。由於該署欲親向國外購贈,以至因手續、通關等因素,姜校長離職前尚未獲得。
(4)向金防部調撥/34吉普車(含駕駛)一部,供金中採買、運輸及公務之用。姜校長及劉主任調離後,該車仍留校使用。
我離開金門回到台灣工作後,多次前往拜候住台北的姜少將及住嘉義的劉上校,都蒙他們熱忱接待。據我所知,金中同學曾往拜候姜校長的亦不在少數。如今,他們二位長者都已先後作古,但想起金門中學,我便不由的懷念起他們。
五:金中教學生涯中幾件往事
(1)重責某女生,常感內疚
我擔任初中英文教員,並兼初一孝班導師,大概是求好心切,要求就嚴些。有一次某女生未交作業,我問為何未交?答說未寫,再問:為何不寫?她不答,連問三次,未獲理睬。當時年輕氣盛,動了怒氣,便以教鞭重打她三、四個手心,把手打腫了。事後獲知該女生為一孝順女孩,家中食指浩繁,放學回家後要幫做家事,故有時無暇溫書或做功課。我深感內疚,此後便不再重罰同學。每想起此事,常覺遺憾。幸好那時未禁止體罰,否則必定挨告。
(2)生平唯一的一次講演
那個年代,學校、機關每週都有週會,除例行儀式外,有人作時事分析,或作讀書心得報告。新任校長賴淮先生接任不久後,有一次在中正堂舉行週會,輪到我擔任主講人。
我以英文讀者文摘(當時該雜誌尚未有中文版)所載南非種族隔離及政治動亂情形作報告主軸,進而說明孫中山三民主義學說之偉大。我先介紹南非地理位置,人口、物產、經濟等人文狀況,再說明南非白人政權對黑人之壓制與嚴格的種族隔離政策而造成的動盪與不安,最後進一步說明南非極需實行三民主義,南非如能澈底實施三民主義,則黑白平等,能不分黑白男女,公民有了政治權,種族仇恨自然慢慢化解,在安和樂利中,人民逐漸富起來,加上南非天然的鑽石及黃金,不難變成富而強的國家,追英趕美並非夢想。這需要黑白雙方政治團體及領導人以大智慧協商解決。我中氣十足,聲音宏亮,偌大的禮堂,鴉雀無聲。全體師生都因為閃亮的鑽石與黃金而睜大了眼。當我講完,往台下鞠躬時,滿堂的掌聲令我受寵若驚,直到我下了講台回到座位上坐下後,掌聲才慢慢停止。此事我本已忘卻,若非去年金門中學旅台同學在台北餐聚時,許清安同學與我提及,我才想起原來我年青時還有過這精彩的一幕場境。
(3)同學種菜充作班費
金門中學復校之初,姜校長就規畫了生活教育中的勞動服務。我擔任導師的初一孝班勞動服務為教室前環境的美化。過了一年,原任教學組長兼初一忠班導師的唐啟文老師不知何故離金回台,學校又重新編班,將原來的八個班減為六個班,原來孝班的女生與其他女生合併為義班,原來孝班的男生編入原來的忠班,由我兼任初二忠班導師,該班前分配的勞動服務地是一塊菜圃,我與同學們研究,仍然種菜,由家中務農的同學負責栽種及技術問題,值日生負責澆水及除草,收成拿到市場變現,所得充作班費,原由學生自繳的班費則免繳,以上所有事項都由同學自行管理,同學們都很自愛並且十分團結,成果非常豐碩,兩年下來,不但班費充實,畢業前將結餘款辦了一個畢業茶會,內容豐富得很,令別班羨慕異常。
(4)我的課餘活動
我在金中週末假日有時受邀打橋牌、百分或小酌,課餘有時彈彈鋼琴,舒解一下壓力,發洩一下燜氣。看看英文讀者文摘(我訂閱一份,由台灣寄來)或閱讀英文小說(回台灣時購買幾本),一面學習,一面打發時間,有覺得好的、有意義的,就試著翻譯成中文。我曾將英文讀者文摘中一篇東德人民逃往西德的報導,譯為中文,題名為「衝破鐵幕」,內容描述一個東德家庭挖地道逃至西德投靠親人的驚險歷程,稿送金門正氣中華報,獲蒙刊出。另由一本英文短篇小說集中,譯了一篇「捉賊記」,由一隻小狗自述如何被人收養,如何「狗拿耗子」好管閒事而捕獲宵小。文章詼諧有趣,令人發噱。稿投「皇冠」雜誌,亦幸蒙採用,稿酬還很豐厚呢。
六:別了!金中。再見!金門
時序到了民國五十二年六月,金門中學初中第十五屆同學畢業了。我在金中教了三年,把同學由初一帶到畢業,可說是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在三年中,雖盡心盡力,但總覺得不夠完美,總認為缺了點甚麼,內心老感到有些空虛。加上連續三年,賴校長給我的考績都是「烤鴨」,心中極感不平:第一年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何況有記功的獎勵;第二年、第三年,論教學成績,所教同學考試成績平均比別班好;論獎牌、獎狀,忠班所獲為各班之冠,所獲獎狀數約為全校之半,班上牆壁幾容納不下。何以三年考績沒有一次列入甲等?而那些……的,竟能出頭?我沒有抗爭,只心中決定:把他開除,署假後不再回金中了。我把不想帶走的分送同學,其中一部很原始的電晶體收音機送給了陳世昌同學,這是否促成後來陳世昌選讀台大電機系的誘因,進而造就了他今日在台灣松下電器的地位?我從來沒有問過他。
就這樣,我在七月初悄悄的告別了金中,飛離了金門,表面上是到政工幹校參加戰地政務幹部講習班受訓,實際上在戰地政務班結訓後我就沒有再回到金門,直到三十三年以後,才多次到金門觀光遊玩,其中一次係由金中同學會邀請,我夫婦暨眾多老師前往,費用全由同學會負擔。
肆:果報
一、與同學互動
回到台灣後,仍與幾位同學以書信聯絡,據王齡告訴我,考取金中高中部的,以我所教佔多數,內心頗感安慰。金門子弟純樸、天真、熱情、他們來台後會來看看我,來台讀大專的,我亦盡可能去看看他們。我成家並搬到台北後,同學們常來家中聚會。後來他們成立了「金門中學初中第十五屆/高中第十二屆旅台同學會」。每在台北聚會。承他們看得起,都邀我參加。近十年來我搬到高雄,同學們沒有忘記我,仍邀我北上聚會,甚至知道我阮囊羞澀而饋贈盤纏,令我十分汗顏。
二、由金馬自衛隊員到榮譽國民
民國八十七年,由於金馬地區民意代表及該二地民眾的努力爭取,在軍系立法委員的協助下,獲得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立法院通過了「金馬自衛隊補償條例」,使曾在金門居住了三年多的我,因年齡的關係,在當時是當然的自衛隊員,從而領到了新台幣兩萬捌仟元,我阿Q式的把它當作是三十八年前金中復校時欠我的酬勞金。
想不到兩年後,由於金馬地區立法委員及軍系立委的再努力,退伍軍人輔導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使得「金馬自衛聚補償條例」得以再擴大補償,讓當年金馬自衛隊 隊員。得以比照退伍軍人,享有退伍軍人的權益。於是我也領到了「榮民證」,享有榮民的福利,尤其是在健保上獲益最大。據我估計,將近十年來我在健保止獲益不下數十萬元。
佛家說:因緣果報,在我來說,絲毫不差。想不到五十年前一時無心所插的柳,四十年後竟給我那麼大的庇蔭。我把五十年前的往事寫出來,除了印正佛家的因果說外,亦想順便感謝有關的所有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