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檳城訪傅錫琪的後人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3,677
字型大小:

前言
金門老一輩皆知傅錫琪﹐他倡議興建模範街﹐模範街如今已成客人來金必遊景點。金城鬧區亦設「傅錫琪圖書館」﹐紀念傅氏。傅晴曦(彩兒)生前編有《傅錫琪遺墨》﹐編後略述姊弟四人﹐已有內外孫10餘人﹐但未敘其詳﹐筆者十多年前編寫鄉土教材﹐曾探索試寫傅錫琪生平﹐並注釋﹑譯解傅氏〈金門竹枝詞〉﹐作品收於《金門詩文歌謠選析》(黃書文﹑陳秀端﹑王振錐﹑洪春柳﹑王先正合著)書中。但對於傅氏家族所知有限﹐前此赴馬來西亞檳城﹐尋訪傅氏後人﹐茲將訪談所得﹐分饗讀者。
訪傅順新醫師
時間﹕2010.4.29
地點﹕馬來西亞檳城傅宅
記錄﹕王先正
家世背景與第一次返金
我的祖籍是金門金城鎮﹐我的祖父傅錫琪﹐祖母鄭玉佩﹐家父傅膺選(又名榮旋)﹐家父17歲時一人離開金門﹐當時日人尚未佔領金門﹐他先到新加坡的麻坡﹐在報館做排字工作﹐之後又換了其他工作。
我於1945年出生﹐家母吳春娘祖籍金門大地﹐外公吳心泉﹐外婆田墩陳氏﹐母親她在馬來西亞麻六甲出生。我是長男﹐下有三位弟弟﹐依序是順進﹑順昀﹑順澄﹐四位妹妹﹐依次是俐文﹑文香﹑文漪﹑文儀。家父曾回金多次﹐1983年他第一次回去金門﹐是我姑媽傅晴曦(又名傅彩兒)鼓勵並安排﹐他先坐飛機到台灣﹐再換軍機到金門﹐籌備建築傅錫琪紀念館﹐ 1989年傅錫紀念館蓋好﹐1992年正式開幕﹐但父親已於1991年去世﹐享齡73歲。1992年傅錫紀念館開幕﹐我第一次返金﹐金門目前還有一些堂親。
在南洋的奮鬥與建立家庭
家父先在報館工作﹐後來在五金行做事﹐自己偷偷學記帳﹐努力工作﹐職位愈做愈高﹐結婚後曾隨豐隆公司老板去英國。大概在1950年代與人合夥組豐美公司做生意﹐買賣五金﹑洋灰﹑建材。
1960年代﹐新加坡的豐隆公司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設分公司﹐家父負責籌設此公司﹐受到老板郭芳楓﹑芳來兄弟的賞識與提拔﹐在公司做到第一副主席﹐公司生意愈做愈大﹐豐隆公司雇用的員工有上萬人。豐隆公司除了做房地產及營造業﹐也投資金融業﹐開銀行﹑股票行﹐有上市公司掛牌買賣股票﹐另有豐隆基金﹑龍鳳控股等公司。
我們自己的老招牌則是傅存益有限公司﹐家父半退休後﹐投資瓷磚工廠﹐現在由我二弟﹑四弟幫忙打理。
我幼年在麻六甲讀平民小學﹐受到外公家人的照顧與疼愛﹐12歲到檳城讀鍾靈中學﹐這是當時最著名的華校﹐高中轉讀英校﹐之後又讀政府設立的大學先修班﹐日後被選入新加坡大學。新加坡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在新加坡實習一年﹐1971年我當實習醫生時﹐與祖籍潮州的鄒玉玲結婚﹐我們在新加坡註冊﹐在檳城結婚﹐在檳城﹑吉隆坡﹑麻六甲分別宴客。那一年實習醫生很辛苦﹐常睡眠不足。1973年回到馬來西亞﹐被政府派去霹靂州做了2年醫生﹐然後自己開診所﹐是內外科醫師﹐做不涉及麻醉的外科手術﹐在霹靂州開業至今已有36年了。
二弟順進﹐日本青山大學工業管理系畢業﹐娶黃遠娥。三弟順昀﹐先在檳城讀先修班﹐之後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第二年就拿助教獎學金﹐從學士到博士﹐共花了5﹑6年﹐娶台灣小姐蔡元純﹐現今在美國做事﹐全家移民美國加州﹐前不久﹐曾回金門。四弟順澄﹐澳洲墨爾本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
長妹俐文﹐馬來西亞大學畢業﹐曾做過雲頂集團的高級助理﹐目前自己做生意﹐嫁王業堡。次妹文香﹐赴台讀大學畢業﹐做自費性的服務業﹐擔任社工於吉隆坡﹐嫁林炳坤。三妹文漪﹐澳洲墨爾本大學畢業﹐原在股票行﹐現已退休﹐嫁顏成志。四妹文儀﹐澳洲墨爾本大學畢業﹐原在銀行任經理﹐現已退休﹐嫁林發明醫生。
我育有二男一女﹐長男仰峰﹐目前在豐隆集團掛牌公司﹐跨國企業的建設公司擔任董事兼總經理。他與張鳳妮結婚育有三女﹐依次是承怡﹑承聰﹑承寬。次男仰賢﹐目前自己開設投資顧問公司﹐做理財服務。他與黃瑞芳結婚育有一子承崧。女兒欣欣﹐以前在新加坡的美國銀行做理財工作﹐目前在集團幫忙訓練工業人才﹔她嫁給李祖敏﹐育有李貞瑩﹑李籽瑩。
金廈會館與宗親會
檳城雖有金廈會館的招牌﹐但已名存實亡﹐並沒有金門會館組識。檳城有傅氏宗親會﹐但以潮州人居多﹐海南人也不少﹐但他們講到傅姓的英文拼音﹐與我們金門不同。以前在吧剎(市場)有一位姓傅的婦人﹐據說是姑媽的親戚﹐但後來我請人去找﹐已找不到了。我的診所在霹靂州﹐但老家及孩子的住所在檳城﹐我經常兩地奔波。檳城本頭公寓的金門人﹐他們的長輩我可能認識﹐但後人已不識了。本頭公寓的鄉親捕魚為生﹐以前海上漁獲較豐﹐收入好﹐但有的人有了錢不知節儉﹐不重視教育。
金門人受教育及社交的情形
金門人在檳城通常是讀到高中畢業﹐之後再入大學先修班。有的大學先修班設在吉隆坡﹐我父親在吉隆坡有房子﹐我的弟弟妹妹去那裡讀書﹐然後再去外國讀大學。檳城的學生素質比較高﹐每年新加坡大學和馬來亞大學﹐都會給我們幾個醫學院的入學名額。
當年我和長妹﹑次妹讀高中時﹐只有政府設立的大學先修班﹔到了後來﹐有一些外國大學在吉隆坡設大學先修班﹐只要通過測試﹐即可進入大學。我們家族成員結婚﹐雖是自由戀愛﹐但仍以華人為限。
我的姑媽及其子女媳婿
我的大姑傅振權(後改名麗端)﹐嫁陳村牧﹐育有五子﹐依序是陳毅中﹑陳燦中﹑陳履中﹑陳執中﹑陳恆中﹐三女依次是陳靜中﹑陳素中﹑陳鏡中。有來馬來西亞的我比較熟﹐像陳毅中本在廈門大學服務﹐現在已退休了。陳素中在香港做中醫師。
第二位姑媽傅振華﹐我們習慣稱五姑﹐這大概是宗族的大排行﹐她嫁檳城陳先生﹐育有三子﹐依序是陳漢忠﹑陳漢平﹑陳漢仁﹐二女依次是陳淑媛﹑陳淑惠。陳漢忠曾在中視做過事﹐陳漢平是美國加大(UCLA)博士﹐太太吳玲瑤是名作家﹐陳漢仁在台灣。
第三位姑媽傅晴曦(又名傅振彩﹑傅彩兒)﹐她是1915年出生﹐熟讀四書五經﹐(《金門鄉僑訪談錄》<三>115頁寫﹕陳素中說﹐1949年傅晴曦福建師大畢業﹐回金門中學教書)﹐當年在金門及台灣不論在教育界或黨政訓練機關﹐姑媽都曾受到重用﹐1957年應家父之邀﹐來檳城度假﹐獲聘為華校菩提中學校長﹐她終身未嫁﹐專心教育﹐一直做到1976年榮退﹐2006年高齡往生﹐出殯當日﹐菩提學校師生執紼相送﹐哀榮備至。
姑媽傅晴曦﹐我們習慣稱她阿姑﹐她對我們影響深遠﹐家父忙於生意﹐姑媽輔助父親來教導。她與家父﹐姊弟情深﹐互敬互愛。對姪兒身教言教﹐從不打罵﹐諄諄教誨﹐不厭其詳﹐使姪兒皆能成材。姑媽說母親雖沒讀書﹐但帶來福氣。姑媽講易經﹑講做人處世﹐無所不談。有時不講﹐但寫成文章放在桌上﹐讓你去領悟﹐讓人心服口服。看見我買東西送弟妹﹐她會提醒弟妹說﹕「今天阿兄買物送你們﹐你們將來懂得回報嗎﹖」姑媽常將薪水及父親送她的股票孳息﹐送給慈善機構﹐如養老院﹑孤兒院。她不單滿腹才學﹐烹飪家事﹐無不通曉﹐我們子姪受教﹐孫輩也受益很多。
有一天﹐阿姑勸家父不必再寄款贈送表親﹐說親戚的孩子皆已成人﹐事業有成﹐但家父說我能寄給她﹐是她的福氣﹐也是我的光榮。家父與姑媽間的深情﹐是我們的榜樣。
姑媽在菩提中學擔任校長20年﹐再任校董多年。阿姑辭世後﹐我們成立傅膺選﹑傅晴曦為名的獎學金﹐拿出相當台幣200萬元的一筆錢﹐放在銀行生利息﹐以此鼓勵成績好的學生。目前菩提學校已分為公立的國民學校﹐和獨立的私立中學。公立已遷走﹐它接受政府津貼補助﹐共有1000多位學生﹔舊校址只有獨立的中學﹐是私校自給自足﹐目前有300多學生﹐我們在菩提學校都有提供獎學金。
對故鄉金門的建議
家父生前常以豐隆集團的基金來濟助慈善機構﹐或以獎學金來幫助學生﹐最近幾年﹐一年支出都要200多萬元﹐目前我是基金代表人﹐繼續在做這些有意義的事。家父他對家鄉金門一直很關切﹐常寄錢接濟親友﹐匯款都是透過私人設立的福建信託﹐但現在很多親友的經濟情況比我們還好。不久前﹐我們回到金門﹐想要幫忙整理傅錫琪紀念館﹐看到祖厝的屋頂已經坍塌﹐希望目前在法律上擁有所有權的人﹐應先把祖厝修復妥善﹐不要忙著爭奪土地財產﹐大家要同心協力維護傅家的美名。
訪傅順進先生
時間﹕2010.4.30
地點﹕馬來西亞檳城傅宅
記錄﹕王先正
家世背景與返金
我的祖籍是金門金城鎮﹐我的祖父傅錫琪﹐祖母鄭玉佩﹐家父傅膺選(又名榮旋)﹐家母吳春娘在馬來西亞出生。關於兄弟姊妹的介紹﹐請參閱大哥傅順新的受訪記錄﹐在此不重複述說。
在我印象中﹐父親返金有兩次以上﹐他回去前心情開朗﹐回來後似乎有些感傷。從長輩口中得知﹐以前的金門是軍事重鎮﹐兩岸對峙的戰地前線。我自己於2007年8月去台灣觀光﹐就想返金﹐但因颱風來襲﹐未能順利成行﹐9月再與兄弟一道返鄉。2008年又帶妻兒一家先飛到廈門﹐再回去金門﹐覺得金門空氣清新﹐人情味濃﹐適合養老。
在南洋的奮鬥與建立家庭
家父當年在馬來西亞﹐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勤奮努力工作﹐得到豐隆集團領導的賞識﹐稍有成就之後﹐仍然勤儉持家﹐心胸寬大﹐樂意幫助他人﹐有時自己吃虧也不計較。家父因商務忙碌﹐經常在外奔波﹐而且他比較嚴肅﹐我們都很敬畏他。我們兄弟姊妹的教育﹐他特別商請姑媽代勞。我們從小就在姑媽的殷切指導下﹐習字臨帖﹐讀四書論語等﹐教導我們做人要謙虛﹐而且要守紀律﹐我和大哥受教特別多。她平日樂善好施﹐她對我們及僑社的教育﹐可說是貢獻很多。姑媽她是虔誠的佛教徒﹐平時廣結善緣。她往生出殯時﹐很多寺廟的和尚尼姑﹑善男信女自動前來誦經行禮﹐台灣的慈濟也特別派人前來致祭﹐出殯場面的哀戚隆重﹐是我未曾見過的。
我於1945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從小學到高中﹐我都在馬來西亞的檳城和吉隆坡就讀。之後到日本青山大學讀書﹐獲得工業管理學士﹐在日本的高砂工業株式會社的窯業做了二年半的實習生﹐回檳城在父親投資股份的紅磚廠﹐擔任二年的經理﹐再到設於吧生的瓷磚廠擔任董事迄今﹐所燒的瓷磚專供廚房壁面及游泳池鋪設使用。
我娶祖籍福建南安的黃遠娥為妻﹐我們育有三女﹕長女傅碧泱﹐在英國諾丁漢大學設於馬來西亞的分部攻讀化工博士﹔次女傅碧湉﹐香港中文大學畢業﹐準備到英國攻讀商業金融碩士﹔三女傅碧瑗﹐在馬來西亞的諾丁漢大學分部讀藥劑系。我三位女兒的名字都是姑媽傅晴曦幫忙命名﹐她不但指導我們﹐也關愛我們的下一代。
參加會館與宗親會
我自己工作在吧生﹐住家在吉隆坡﹐我曾參加吧生的金門會館活動﹐和兄弟都是會館的名譽顧問﹐會館的運作很好﹐他們分婦女組﹑青年組﹐分工合作﹐楊忠禮等人領導有方。
金門人在馬來西亞的社交及鄉親互動﹐各地的情況不一樣﹐比方說我住在吧生﹐吧生的金門會館﹐平日我雖然不常去﹐但每逢慶典宴會﹐他們有請帖邀請﹐我一定如期前往﹐主事者穿著禮服﹐領導與會者行禮﹐大家團結合作﹐表現很有水準。而且又頒發獎勵金給優秀學生﹐鼓勵向學。
檳城有傅氏宗祠﹐我哥哥去過﹐吉隆坡有傅氏宗親會﹐但我很少去參加活動。
金門人的工作與教育及通婚的情形
金門人在馬來西亞的吧生有不少從來事建築業﹑營造業﹐有些是老板﹐有些是工人﹐有些則販售五金建材。近來有的改行養燕子﹐做燕屋收燕窩。
金門人受教育的情形﹐各家的狀?不一。我的三位女兒算是比較優秀的﹐我的大女兒﹐成績優異﹐教授要她直攻博士。二女兒在香港中文大學﹐修習中國歷史和國際政治﹐連續三年得到優秀學生獎﹐住在學生宿舍﹐訓練自立自強﹐適應團體生活。一般學生在馬來西亞就讀﹐所用只有馬來文和華文﹐若能到外國攻讀﹐可拓展其國際視野﹐增強語文能力。三女兒她在馬來西亞讀二年﹐在英國讀二年﹐有機會我就讓她們增廣視野﹐為日後的生活與工作﹐培養國際化的能力。
至於說到金門人通婚的對象﹐現在已不限於金門人﹐但大致上還是找福建人﹐有同樣的文化基礎和背景﹐比較好溝通。吧生的金門人﹐有不少和永春人結親﹐我妻子是住在檳城的南安後裔﹐她曾就讀菩提中學﹐是我姑媽擔任校長時的學生。
對故鄉金門的建言
希望金門能多建設一些三星級以上的旅館﹐讓鄉僑喜歡回家鄉。有一些古厝修建做民宿很不錯﹐古色古香﹐希望它的內容能再深化﹐充實設備﹐因年輕人重視衛生設施﹐而照明也要再改善些。
後語
筆者拜訪傅醫師﹐他拿了些有關傅錫琪的資料給我﹐我看了笑對他說﹕「這些都是我寫的﹐大概是以前我送陳漢忠﹐請他轉交令姑媽訂正。」彼此相視而笑﹐再送他眾師合著《金門先賢詩文集》﹐書中亦有我撰注﹑說明傅氏詩文多篇。其實十多年前﹐我請陳先生轉交拙文﹐另有所託﹐即請他代詢其姨傅彩兒女士﹐說珠山《顯影》月刊﹐為何有人稱傅為「金門土皇帝」﹖陳漢忠日後並無回答。此事我與友人研判可能與政治立場﹑村里恩怨﹑商會領導權爭奪有關﹐然至今仍無確論。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