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台南行腳之二郭柏川紀念館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燦。
點閱率:771
字型大小:

每回去台南,我都想去探訪郭柏川紀念館,但總不能如願。之所以有這樣的衝動,是因為四十年前,我曾跟過郭老師學習過半年的石膏素描。
去年底的那趟台南行,我和美珍與南師同學宏霖夫婦和畫友啟元兄在市區開車兜風,一路上還拿不定到底去哪裡的主意?此時車子正通過台南公園,啟元兄突然靈機一閃的說:「郭柏川紀念館不就在附近嗎?要不現在就去。」宏霖回道:「今非假日,不知有否開放?試試看吧!」隨即把車子停在公園對面的空地上,幾個人便走進公園路321巷,左轉後再右彎,紀念館就矗立在眼前,但今日大門深鎖沒開放的。只好悻悻然的在紅色九重葛花攀爬的圍牆外合照留念,再等待機會吧!
今年初我又來到台南參加王家誠老師的壽宴,席間碰到郭柏川的女兒郭為美教授,我特地趨前向她敬酒,並毛遂自薦的說自己曾經也跟過郭柏川老師學習素描,為此她告訴我郭柏川紀念館今日有開放,何不餐後去參觀!真沒想到這機會來得如此快,那天下午宏霖、明標和我三人便又走了一遭。
今日台南的太陽特別溫暖,站在這棟日式建築之前,給人一種舒坦自在之感。走進玄關,一副用紅色灑金宣紙寫的對聯:「柏公高瞻創南美;川派廣潤遍台灣。」表達南台灣美術界對他的敬重。但這副對聯卻讓我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我曾來這學習半年,也能夠算是郭老師學生的話,那川派廣潤就不僅只遍台灣了,金門當也在他的潤化之列。
進了室內,先是見到一張老師的「畫家年表」海報,列出老師一生重要的美術事蹟。老師早年留學日本,進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留日期間深受日本當代美術大師梅原龍三郎之賞識,兩人關係亦師亦友。之後離開日本前往大陸,任教於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和國立藝專,與齊白石、黃賓虹等國畫家交往甚篤。民國38年返台南定居,任台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教授,不久創立「台南美術研究會」(簡稱南美會),膺任會長。其一生都奉獻在美術創作與美術教育上,在台灣近現代的美術運動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畫室的牆上掛了幾張老師油畫的複製品,看那簡略的構圖,硬挺的筆線,粉紅、澄紅、純白和淡藍的色澤,組合成一張張非常獨特而有個性的畫面。這幾張畫雖只是複製畫,但細細品讀亦頗令人流連忘返。這欣賞之際讓我不自覺的回想起當年的學畫經驗,那時我正升上師專五年級,二十歲還不到的年輕小伙子,每回我進了門,便二話不說的擺上畫板,對著眼前的石膏像塗抹了起來,老師先是走走看看,不給意見,不下評語。過些時刻,可能是看我畫得不像話了,便用捏著的手指,輕輕的敲著我的頭殼,要我起立,他則直接的拿了我的炭筆,雙腿張開像個武士般的坐在我的位置上,改畫之前還經常會說這麼一句:「要做為一個藝術家,要拿出你的個性,要有好的眼光和靈巧的手。」修改時還不時的喃喃自語著:「一座石膏頭像,被你畫成金屬,畫成木頭,就是見不到石膏的影子。」這時候只見老師的五個手指甚且整個手掌,不斷的在紙上沾沾抹抹,嘿!才過不了多久,石膏的趣味便出來了,那是我第一次對「質感」這樣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跟從老師學習,豈僅只是學畫而已,它還能學到一種畫畫的「氣勢」,學到期許和無止盡的奮發精神。
只可惜天不從人願,當我正準備抓住師專的最後一個學期,好好的在老師的身上多挖一些寶礦時,老師竟然於1974年1月23日(農曆正月初一)與世長辭。從此我便不曾再走進老師的畫室,只能從老師的畫集裡去體會、揣摩,去感受老師藝術精神的偉大與不朽。
正思索間,為美老師偕梁秀中教授正自外頭返回。見我們看得入神,亦加入談話的行列。因為美老師的油畫和粉彩也正在另兩個房間展出,便邀我們一道欣賞,也才知道這紀念館剛修整完畢,第一個展出檔次就以自己的畫作起個頭,做兒女的能如此的克紹箕裘,真的叫人欣羨。為美老師留學西班牙,在國立藝術學院作育英才無數,現已退休。她的畫亦有簡潔之美,色彩亮麗柔和,很能反映出女性畫家那份天生的纖柔性格,她的畫真的讓人看得沉醉,就好像墜入無限溫柔的美好時光裡,不想醒來。
熱心的為美老師還替我們倒了茶,並一一的為我們解說展出的畫。我喜歡聽她解說,因為每張畫那背後的創作動機真是精彩絕倫。例如她畫人物,當模特兒費盡心思,尚無法達到她的要求時,她便會讓彼此休息片刻,喝個咖啡聊個天。但此時若模特兒突然一個不經意的姿態被相中,為美老師便會即刻抓緊這難得的機會,大膽的揮灑,一幅好的作品就這樣產生了。再如她畫的茶花,是她長期栽種之後,對茶花的整個生命過程充分理解,才去下筆的。室外寫生的花朵,因有各種外在條件的影響,她畫得真實,線條也用得硬挺,光線也細膩多變;但摘至室內擺設的茶花,則用色輕柔單純,富於詩意。同樣的素材,卻能以不一樣的心境應對,這不只豐富了畫作本身,亦讓人看到畫家在創作的當下,那繁複的心理起伏和完全主導情境的氣勢,這一點確實頗有乃父之風。
賞畫過後,我們又在屋後的院子流連了一會,見一池子裡有十來條色澤豔麗的錦鯉,自由自在的來回游著,狀甚悠然。另圍牆邊有兩棵高聳的椰子樹,一彎曲一筆直,兩相對照,天衣無縫,這些都是可以入畫的美景,只是時間已晚,只能用相機草草拍下,他日好追憶。
回到車內,宏霖笑笑的對我說:「老友,現在你該心滿意足了吧!一趟紀念館之行,不只給你重拾了舊夢,又讓你看了另一個精彩的展覽,還能同作者深入交談,真是收穫滿滿啊!」這話語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裡了,但這種深刻而令人感動的旅程,若不是有您這位好友的引領,又如何能實現呢?   2012年2月下旬寫於浯江北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