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病中吟

發布日期:
作者: 笠島青衫。
點閱率:867
字型大小:

一場小小的感冒竟然咳了三個禮拜還沒好,身體狀況真的是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藥吃到不敢再吃,就怕好了感冒,壞了其他器官。人一旦老了,怕死也怕病,甚至連吃都怕。吃太多、吃太辣,腸胃受不了,脹氣算小事,拉肚子最要人命,有時候拉到真想就睡在馬桶上。
讀書時經濟情況不好,吃個便當都有問題,奢談大魚大肉、山珍海味。而今稍有餘力卻已是齒牙動搖,美食滿桌,竟然找不到下箸處。一大堆來自醫學上的恐嚇詞,當吃與不當吃、該吃與不該吃,已經不是想吃就吃那樣簡單。不過就是吃頓飯,需要搞得如此複雜嗎?年輕時來不及吃,年紀大了沒得吃,勉強破戒,下場就是看醫生。每次被診斷為腸胃炎時,就得忍受三日不知肉味的磨練,真的餓了只有稀飯或白土司,已經覺得人生乏味之時,小孩偏偏利用這個機會在你面前大啖炸雞,叫人情何以堪啊!
前些日子參加一個同學會,三十年不見的導師突然問了一句頗為無厘頭的話:「還經常感冒嗎?」怎麼看我都不像林黛玉那種體弱多病的樣子,小時了了,也曾是選手級的運動好手,堪稱身強體健,為何對於感冒會如此沒有招架力?從小到大一點長進都沒有,我真的不好意思跟老師說:「又感冒了」。生病是無可奈何的事,尤其是重大病痛,按常理,應該沒有人願意生病。但是,偶而生場小病,似乎也無傷大雅,恐怕真的有人喜歡那種生病的感覺,或者想藉由生病獲得關心、惹人憐愛。
女兒每次感冒,喉嚨沙啞說不出話,等到病情稍好時就會故意發出經過變造的聲音,這種平常只有在卡通影片,或鬼怪片裡才會出現的聲音,成了她苦中作樂的消遣之一。孰不知,每一聲咳嗽,對父母親來說都是煎熬,聲聲催喚,徹夜難眠。年輕時最怕半夜聽聞父母親的咳嗽聲,戰地金門,醫療設施缺乏,只有隨軍的醫務所,作一些簡單的外傷處理。類似感冒的病大多向西藥房,或者雜貨店買成藥吃,病況往往很難控制,總是會拖上個把月。將心比心,我若感冒,晚上常常用棉被摀住嘴巴,深怕咳嗽驚擾父母,讓人擔心。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為人子、為人父,點點滴滴,有辛酸,有欣慰。記得女兒小時候感冒,鼻涕倒流,睡不安穩,只好抱著她坐到天亮。如今看著女兒這麼大一隻,只能感慨歲月不饒人。
郁達夫生病時寫了一首詩,前面兩句如下:「生死中年兩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劇憐病骨如秋鶴,猶吐青絲學晚蠶。」兩年前我到醫院安寧病房看了一位朋友,他的心境就如郁達夫所寫,才過半百就得跟生命說再見,真的很不甘心。為家人辛苦了半輩子,再過幾年就可以退休,不冀望享清福,至少可以出國去旅遊,看看這個世界。沒想到病來如疾風,竟然無緣一睹世界之美。風中殘燭,等不到蠟炬成灰、春蠶絲盡,只盼有來生。在「南無阿彌陀佛」的誦經聲中,望見極樂世界,西方境土。那裡百花齊放、百鳥齊鳴,無病無痛,無憂無慮,豈是這世界可比擬?卻又為何頻頻回首,不甘?不捨?不忍?我無言以對。
最近這幾年比較常參加一些告別式,一方面自然是與年紀有關,相交的朋友,認識的親人都到了隨時可能說再見的時候;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自己意識到生命最終的歸宿,能夠較坦然接受生離死別的難過。古今中外有各種宗教,信徒遍佈世界各個角落,真正的無神論者不多。宗教之所以吸引人,讓人信仰,因為它提供了一個死後的世界,不論是基督教的天堂或佛教的涅盤,都是一種慰藉,舒解人們對短暫生命的驚恐。生命有時盡,靈魂或許可以永恆,至於有無來生,需有更高的智慧才能參透。
去年此時我回金門送舅母最後一程,今年再度返鄉,竟然也是為了奔喪,往後這種情形恐怕會愈來愈多。根據《金門縣志》的記載,金門人長壽的很多,百歲人瑞時有所聞,一百歲的外叔公可能還進不了排行榜。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到處可以見到100這個數字,外叔公若不是已經病了很久,其實可以幫政府作宣傳,見證百年民國史。雖然100是個完美的數字,能活一百歲卻是連作夢都不會出現的情節,照理,這應該是一場喜事,有些族群也確實會以快樂的心情來辦告別式。金門人好古禮,尤其是在祭儀上,不管是大戶人家或一般家庭,都不敢隨便更改習俗,怕引來鄉里的非議。我原本有不同的期待,認為應該是一次較愉快的旅程,沒料到依舊跪到膝蓋酸痛。
在金門,喪禮是地方大事,是整個宗親家族全體的事,一定得在《金門日報》上登載訃文,治喪委員一字排開,幾乎都是金門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物,主委一職通常也由地方父母官擔任。因此,公祭儀式就變得相當重要且累人,只要是跟家屬沾上邊的都會派代表來上香,甚至連附近的駐軍也來軋一角。反倒是家祭顯得不是那麼有看頭,這可能是金門喪禮上的一大轉變。傳統形式的場景,日漸消逝,時間與場地都不容許完全依循古禮,因陋就簡的結果,通常就是便宜行事,即便有錯也不太計較,主事者與觀禮者可能也不甚了解,若不是靠一些耆老的教導,這一代的人恐怕無人懂祭拜之儀。
祭神如神在,形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意。然而,如何知道心意,還是得經由形式。任何儀禮都是形式,透過形式,表現態度,反映心意。換句話說,拈香的意義不在於香的多寡,也不在於拈香的動作,甚至即使香火已熄滅,也不是重點。獻花、獻果、獻饌、三跪九叩,都只是儀式,藉由這些規範過的儀式,人們得以近距離目送親人回去,在往後的日子裡留下一些回憶。這最後一程,無論如何都不能缺席。
我攙扶著母親與阿姨,在其他親屬中不乏像我的情形,這些早已白髮蒼蒼,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沒有人可以因為年紀大而享受特權,因為再大也大不過外叔公。這是我看過最令人感動的告別式,相信觀禮的人群應該也會心有悽悽焉。只要父母親還在,不管我們是多大年紀,對他們來說永遠是小孩;也不管父母活到幾歲,他們的離去仍是子女心中極大的傷痛。這也就是為什麼外叔公活到期頤之年,我們還是無法用愉悅的心情送他走,我依然必須在水泥地上爬行。
從金門回來後,除了膝蓋有點疼痛之外,咳嗽的情形似乎更嚴重,不時還會流鼻水、流眼淚,依我多年的經驗,這絕對就是感冒的症狀。記得有位醫生跟我說過,感冒沒有藥可醫治,如果不引發其他器官問題,一週之內會自己好,吃藥只是舒緩身體的不適感覺,不會讓病好起來。因此,我又拖了好幾天,實在是不舒服,而且顯然已影響到上課,於是只好選一個比較清閒的下午走一趟耳鼻喉科。熟悉的醫生不在,是一個年輕的兼職醫生,怪不得不用等候,還來不及坐下看報紙,立刻被護士小姐叫名字。
醫生忙著打電腦,輸入上一位病人的資料,看起來不是很熟練。自從實施健保制度之後,很少看到醫生手寫病歷表了。就跟學生一樣,大小報告都是電腦打,現在網路泛濫,按一個複製鍵就可以到處抄文章,很難判斷是不是自己的東西。學校一直在推行E化運動,紙本公文幾乎不見,每個老師都送一台筆記型電腦,連上教室或辦公室的網路後,就可以產生像科幻電影的情節,只是這些聲光器材真的對於教學有助益嗎?我向來持懷疑態度。醫生終於找到我的病歷表,轉過頭來問了一句:「怎麼樣?」我咳了兩聲給他聽,明白顯示喉嚨不舒服,也想藉由聲音表達心中的不滿。
「感冒了!」醫生不假思索,立刻診斷出我的病症。接下來就沒再問了,也沒其他的動作,專心地在鍵盤上打字,勾選處方,不時還會看看舊的資料,依照我的職業敏感度,這肯定是:「抄襲」。有一句成語很貼切,叫作「依樣畫葫蘆」。我沒讀過醫學院,但以百折骨肱的經驗,醫生說的沒錯,確實是感冒了,只有一點不明白。「是以前的感冒沒有好,還是新的感冒?」醫生大概沒有料到會有這麼牛的病人,問這麼無厘頭的問題。我一直盯著他看,等一個答案,醫生不得已認真地看了一下電腦螢幕,「應該是新的感冒」,語氣似乎很沒自信。「是嗎?」我也不那麼相信他的話。
拿著一大包藥回到家,不管是舊病或新病,藥是一模一樣,總共六顆半,外加咳嗽糖漿,份量不算少。病也看了,藥也拿了,一時之間反而有點矛盾,「要吃嗎?」想到《哈姆雷特》劇中的名言,改一個字就是我現在的寫照:"To eat or not to eat, that is the question"。只是吃幾粒藥,沒有到死那麼嚴重,但也夠折磨人的。吃藥是小事,生死抉擇才是最困難的事,我可以選擇不吃藥,可我能向生命說「不」嗎?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