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甜的
在戶籍地的平價超市裡我盯上了個方型蛋糕,六吋左右。泛大眾的奶油芝士口味,上頭綴以米黃核桃片,拉開令人垂涎的風景。
略想三秒後,我隨即將它丟入購物籃內。
只有奶油、蛋加麵粉、糖粉打底的內蘊,烘焙後放進舌尖,綿密度口感分明挑得出與白木屋、聖保羅、貓尾巴、丹堤甚或85℃的名品有別,但不知為何,整下午我都以為自己賺到了。絕對充實的一抹好感。即便逛這樣的商店,只要一套休閒服、一雙平底拖、一只寬型拼布包即可搞定,我仍忘情地塗上粉色系唇膏,彷彿有某種難言的喜氣要對誰宣告似地。
當今火紅戲劇裡有段經典對白。憂傷不露的母親對著婚姻出現紅燈的女兒溫婉勉勵:「要記得生活是甜的,未來也是……」
好幸運,我竟然記下了。
記下冷熱適中的三月天,給自己來些嘉勉的甜頭,彷彿,什麼事都鑲嵌著值得慶祝的任性。
◎
沒錯,女兒的生日趴剛過(所謂趴是指全部到場的同學一起趴在懶骨頭沙發床上,像趴趴熊一樣看齣租來的忠狗小8而已……)。
她自豪地說著,今年已收到四盒提拉米蘇蛋糕和滿房間拆不完的禮物。
「啥?四盒提拉米蘇?妳們會吃到發胖蛀牙啦──」
想不通這些女孩們腦袋瓜裡裝什麼,相同口味的蛋糕重複買就是浪費。切,還怪我這做媽的什麼表態也沒有。
我要表態什麼?難道也趕熱潮去買盒十二吋提拉米蘇?或滷一鍋摻了花生豬腳的麵線+染色的紅雞蛋當賀禮?切。
倘時間能以金錢計量,我花出去的豈不能堆出一座座蛋糕城堡來咧?
女兒一屁股扭進她房裡。感覺那背影正對準我的「不上道」咆哮,甚且嗤之以鼻。
怔忡的我卻兀自搜尋起,二十世紀的我「十八歲」那個位址。究竟,我為自己過過一次像樣的生日沒有?
(總覺母難日就該專為那些偉大母親而設,怎是我們這些討債鬼在享樂?)
◎
那隻早已失寵的老舊風鈴,曾經也很撩人豔麗。在故居抽屜,那種粗糙拙劣的調調足可讓人遙遙聯想起,站牌附近幾間小書店、文具行裡侷促的風情。那天下午,一位著藍綠百褶裙、揹白色書包的短髮女生買了它,然後交給我。
「諾。拿去。」這句夠粗魯的對白,真正教人想忘記也難。當時我的表情一定很怪吧?新娘學校裡的平凡社眾本就鮮有奢求,破例說出自己的生日,還覺得有點荒唐矯情過了界。
單純漫散的通勤生涯,直到我外出找事後才一度有了高潮迭起的跡象。我像初次酗酒酗咖啡的人那樣,戀上了自己的流浪宿命,更在多年後學會拋忘記憶,減輕行李重擔。
◎
沿途,我將許多視為累贅的物件剔除。或者無心的丟失,或者有意的送走。我,遂也一日日空曠起來。彷彿再沒有什麼東西,能阻礙來去。但腳步終究倦了。二十五年跌宕,原是要替自個掙得更長久的安身立命之所?
可我年少的哥們友朋啊,那些過站旅客般停泊復抽離的舊情人、舊玩伴、舊緣份,已被我拋置何方?彷彿有根線細細長長,在腦中不斷兜旋、梭游;在早已淡遠的鬨堂曲巷,留下一卷卷嘆息的遺影……
像兒時的蠟筆畫,使勁一刷便掉下許多斑駁碎屑,再沒原路可尋。這回,想必通達了。「既然飛不了便成家罷──」這樣的意念逐漸征服了對戀愛的嚮往。人生原是甜苦交匯,困頓來時就在心裡擱一顆糖,在夢裡放一片巧克力,給自己一百萬分的微笑做打賞。
塵緣如戲又何妨?誰說幸福一定要有形式、要有目的、要有規章?
◎
終明白,兩個孩子何以那樣興沖沖地縱容自己過生日了。唯有這樣鮮明的符號印記,能使我們盡情揮霍木已成舟的特權。唯在齒頰間重重留香,方能證明那些存在與不存在、物與非物的林林總總,確實陪我們併肩履過。
也許,在很深很深的夢裡。也許,上一世。
噢。也或許,過去那一處空白的成年禮,才真正是我「想太多」所遭致的無言的結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