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找鄉親﹐大海撈鄉訊
十月接獲「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會長楊筑君(牧羊女)來電,提及「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將策畫編印《金門鄉訊人物誌》套書,因為《鄉訊版》是我當金門日報社社長時創刊的,因此邀請我為該套叢書寫一篇序。牧羊女的這通電話讓我勾想起《金門日報·鄉訊版》出刊的往事。
記得一九九三年四月一日我奉派接任金門日報社長職務,為革新金門日報版面及強化本土報導,希望能運用金門日報版面建構一個聯繫金門島內外鄉親,凝聚海內外鄉心的平台,經與時任金門日報總編輯的李錫隆兄研討,乃決定推出《言論廣場版》及闢設《鄉訊版》,並擬聘請長期關注金門文史及旅外鄉親資訊的傑出報導文學家楊樹清君擔任本報駐台特派員暨《鄉訊版》的主編。五月十八日當時我在莒光山莊的金門縣臨時縣議會的定期大會場外巧遇樹清兄,便把我有關闢設《鄉訊版》的構想告訴他,並竭誠的邀請他擔任本報駐台特派員暨《鄉訊版》的主編,負責本報有關金門旅外鄉親訊息的採訪與報導工作,承蒙樹清兄對我構想的認同與支持,慨然應允。十來天後六月的第一個星期六,也就是一九九三年六月五日《金門日報·鄉訊版》就匆匆出刊,正式與讀者見面了。當時揭櫫的創版精神便是簡單明瞭的八個字「連繫鄉親‧凝聚鄉心」。
回顧當時《金門日報·鄉訊版》一推出,立即受到讀者的喜愛與肯定,獲得熱烈的迴響,許多讀者及鄉親每逢週六即引頸企盼一睹《鄉訊版》最新報導內容。《金門日報·鄉訊版》第一階段從一九九三年六月五日首次創版到一九九六年六月樹清兄因赴加拿大遊學請辭《鄉訊版》主編而暫停刊,計有三年,出刊一百五十八期。這些報導的內容與資訊可說是金門島內外鄉親及關愛金門的朋友彌足珍貴的資訊與史料。
樹清兄暫停主編《金門日報·鄉訊版》一段時間,許多讀者及鄉親都感到非常可惜,企盼能儘速復刊。直到二○○七年五月黃雅芬女士接任金門日報社長後,我曾建議黃社長再度聘請樹清兄重回主編《鄉訊版》。沒想到二○○七年九月久違的樹清兄主編的《鄉訊版》又復刊了,內心真是高興萬分,那種失而復得的欣喜感覺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本縣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在一九九三年六月至一九九六年六月第一階段的三年裡及其後第二階段二○○七年九月至二○一○年十月的三年二個月,總計六年二個月,受聘擔任金門日報駐台特派員暨《鄉訊版》主編期間,本著「人海找鄉親,大海撈鄉訊」的精神,一手發掘與報導了金門日報《鄉訊版》眾多的「星期人物」,更為了提供這些平時難得在同鄉會活動出現的鄉訊人物一處跨地域、領域,觀察鄉人鄉事動靜的平台,讓這些散居各地橫跨各領域的傑出鄉訊人物凝聚在一塊而奔走鼓吹,進而串聯各鄉訊人物發起於二○○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台北縣新莊市「大宅門」庭園餐廳成立了「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
樹清兄總計兩階段、六年二個月時間,主編《金門日報·鄉訊版》,共計出刊三二五期,報導、書寫在各行各業奮鬥有成、表現傑出的海內外金門菁英四百多人,匯聚出一張張金門臉譜,建構一筆珍貴的金門人力資源庫,復因「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的創會,讓這群在不同時空產生的鄉訊人物,有了聯繫鄉情、凝聚鄉心的舞台,而有發起《金門鄉訊人物誌》的叢書出版構想與行動,並作為建國一百年金門文化獻禮。
《金門鄉訊人物誌》這套叢書由「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以向企業募款、鄉訊人物認購及經銷收入等方式籌資編印及出版發行。這套叢書第一輯共有十本,綜觀其內容除了樹清兄主編《金門日報·鄉訊版》期間每週所報導的星期人物之外,也包含了鄉訊專題報導的部分。這十本書依序分別為「東渡卷」、「異域卷」、「浯島卷」、「閩廈卷」、「南洋卷」、「藝文卷」、「學術卷」、「企業卷」、「鄉事卷」及「過客卷」,內容精彩豐富,燦然可觀,殊值閱讀與珍藏。
《金門鄉訊人物誌》一書付梓前,「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會長楊筑君索序於我,有感於楊樹清兄多年來致力於金門文史的採擷,尤其是我任職金門日報社社長及黃雅芬社長期間,樹清兄主編《金門日報·鄉訊版》時對金門島內與旅外鄉親訊息的報導,不遺餘力,筑君會長及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有關執事人員為保存及整理《鄉訊版》出刊與發行期間所報導的這些珍貴鄉訊及文史資料的一片熱忱與用心,爰就所知所感,書寫成篇,以為祝賀,並樂為之序。
(前金門日報社社長 古寧國小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