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煙波盡
大江東去煙波盡,春風秋雨年復年,數盡古今多少英雄豪傑,俱往矣!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地理位勢的必然,「金門」一個座落在中國東南邊隅,僅百餘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卻在千百年來的歷次軍事爭戰歲月中未曾缺席,這是一塊近乎悲情的土地,孕育出性格堅毅卓絕的子民。這裡的土壤貧瘠,季風強大,水源匱乏,求生存是眼前的挑戰,離鄉背井出外求發展則是遙遠的夢想,就是這樣不得不然,歷代歷年,一波波浮海遠去的人潮從未停歇,就像飄散的種子,何去何從!「六亡,三在,一回頭」,為早期「落番」而去的人兒,作了沉痛的陳述和結論。後期東渡台灣、舉家遷移者眾,事業成就傑出者更不乏其人,但異地殊域,鄉音難傳。
金門日報從民國一九九三年起,開始了找尋這些飄散種子的工作,一一找出的是已經落地生根的原命鄉親。透過報導文學家楊樹清妙筆生花,深度地報導出,我們出外鄉親的艱苦奮鬥和成功歷程,披載版面就叫《鄉訊版》。這些可貴的訊息,長時間引起海內外廣大鄉親的回響,許多鄉親把每周必看、由航空運來的《金門日報》鄉訊版,視為最重要的大事,我就是忠實讀者之一。
由於接手《台北市金門同鄉會鄉訊會刊》總編輯工作,得有機會參加「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二○一○年牧羊女接聯誼會會長,來電話希望我擔任秘書長一職,我沒有遲疑就答應了,並有了共識,希望能為聯誼會做點有意義的事。就在「大宅門」的聚會上,與前會長吳奎新律師及秘書長林翠雲小姐等人相談甚悅。我有構想建議或能將已刊登的鄉訊人物,編輯成冊,將可成名山之業,亦稱聯誼會之大事,一時眾人皆表贊同,唯楊樹清需肩重任,擔綱編纂立目重責,樹清當場允諾。
目標既定,隨即展開籌備小組工作計劃及經費募集方向等,初由會長牧羊女擔任本書編撰召集人,我任總編輯,翁翁為整體視覺設計,並聘請陳妙玲為行政編輯,協助樹清整理資料及校稿事項,訂每月中旬小組開檢討會,以督促工作進展,明訂民國一百年底要付梓出版,完成另一段經費的籌備則是重頭戲。好在牧羊女會長,廣結善緣、有深厚的社會關係及極佳的人緣,不出兩個月,許多位鄉親企業家,張邦育先生、周延鵬大律師、王水衷理事長、張輝明董事長、辛志鵬董事長、洪玉芬小姐,以及唐振瑜導演等都紛紛慷慨解囊襄助,這本書終於孵育誕生,如期出版。本人忝為總編輯衷心感謝諸鄉長厚愛支持,也要對諸位鄉訊人物會員表示歉意,因為這一年來,我們把全部經費及精神都投入在這本書的製作上,往年例行的餐會都沒舉辦,但我可以肯定,當您翻閱這些報導細讀它,給予您的觸感當比三杯高粱酒更震撼!因為它留住了一個世代的金門影像,一個無可取代、不可逆轉的時空,它記錄了你我的共同心路歷程。
記憶不會再成長,但將會更理解,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金門鄉訊人物聯誼會秘書長
《金門鄉訊人物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