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通以來兩岸媽祖信仰宗教交流
媽祖文化是中華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維繫兩岸中華兒女情感的精神紐帶。臺灣及金門現有的媽祖廟林立,絕大部分是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小三通開啟以來,臺灣信徒及金門民眾紛紛組團前往湄洲嶼媽祖廟進香拜謁,形成了一股「媽祖朝拜熱」。湄金自古一家親,相似的地理環境與民情風俗、相同的民間信仰神祇,具有密切淵源關係的廟宇,見證了兩岸手足情深的歷史,也凝聚了兩岸同胞數百年的情誼。
一、媽祖生平簡介及信仰傳播
媽祖,原名林默,又稱林默娘,莆田縣湄洲嶼人,傳說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卒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農曆九月九日,在世28年。有關媽祖的生平事蹟,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廖鵬飛撰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被認為是目前有關媽祖資料中最早的一篇,文載「……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為立廟於本嶼。同時代還有蒲田人黃公度,於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遭貶赴平海軍(今泉州)任節度判官時,曾觀瞻聖墩「順濟廟」,並題詩一首:
「枯木肇靈滄海東,參差宮殿山卒晴空。
平生不厭混巫媼,已死猶能效國功;
萬戶牲醪無水旱,四時歌舞走兒童,
傳聞利澤至今在,千里桅檣一信風。」
寶佑五年(1257年)仙游縣尉黃岩孫編纂《仙溪志》,在「三妃廟」條有記:「順濟廟,本湄洲林氏女,為巫,能知人禍福,歿而祠之,航海者有禱必應」,這些記載大同小異,均認為媽祖生前是位不尋常的女巫,巫術高明,預卜靈驗,深受當地沿海百姓的信賴與傳頌。
媽祖羽化後,當地百姓立廟祭祀,崇拜者遇事進廟祈禱,結果「有禱必應」,由女巫變成女神。湄洲祖廟草建時期,影響範圍有限,主要在湄洲島一帶,根據《八閩通志》記載,與湄洲隔海相望的平海鄉,至咸平二年(999年)始建有媽祖宮,這是目前所知道媽祖傳播的最早分廟。
媽祖死後一百年,元佑元年(1086年),其信仰才擴大到距島嶼百里之外的涵江三江口一帶。其後又因航海業不斷發展,媽祖信仰由平海鄉流傳到寧海鎮一帶,宣和四年(1122年)給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麗,航行途中曾遇狂濤怒浪,八艘使船,覆沒七艘,唯獨路允迪乘坐的船安然無恙,根據同船保義郎李振(莆田寧海鎮人)的奏摺,此行多虧甯海女神庇護,宋徽宗便於宣和五年(1123年)下詔,特賜寧海聖墩廟為「順濟」,歷代有關媽祖文獻都視此事為官方正式承認媽祖信仰的開始,宣和「順濟」,廟號也成為各代帝王賜封的起點。至於媽祖信仰真正大發展是始於南宋紹興二十六年,賜封媽祖「夫人」尊號,寧波、杭州等地建有靈惠夫人廟。紹熙元年(1190年),媽祖由「夫人」晉封為「妃」,逐漸成為各地航海者崇拜的女神。
元朝重視海上貿易,必須仰賴媽祖海神庇護,於是將媽祖由凡間神祇提升到上天的尊神,完全確立了媽祖在四海諸神中至高無上的權威,即「鎮四海而保無虞」,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曾詔「濱海州郡,皆置祠廟」,又遣使由北往南祭奠各地天妃宮,甚至海南島也改奉媽祖,可說元代是媽祖信仰在中國沿海傳播的重要時期。
明初,為了撫夷朝貢,頻頻欽命出使海外諸國,洪武五年(1372年)首次敕封媽祖為「聖妃」,成祖下詔封號「天妃」,其誥曰「屢遣使諸番及漕運糧餉,經涉水道,賴神之靈,保衛匡扶」。鄭和下西洋,每次出洋前,都要祭奠天妃,順利返航後更要祭謝女神,在福建長樂、江蘇劉家港等地興建天妃宮,親筆撰文鐫碑紀念,以頌神功。此後,琉球、麻六甲等地先後建有媽祖廟,媽祖信仰擴及海外。
清朝曾敕封媽祖七次,側重媽祖靈威征戰海疆或鎮壓反抗勢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水軍攻克臺灣,也上奏說明係得到海神天妃的幫助,康熙皇帝欣喜之餘,於第二年賜封「護國庇民妙靈照應仁慈天后」,媽祖封號由妃升格為后,從此「天后」稱號廣為流傳。此時施琅亦奏請台南建天后宮,這是臺灣最早的官方媽祖廟,隨後全島各地媽祖廟如雨後春筍般增加,媽祖、王爺與觀音成為臺灣民間三大信仰。雍正十一年(1733年)准福建總督郝題請各省、府、縣地方原建有的媽祖廟,照例春秋致祭。乾隆三年(1738年)加封媽祖為「天后聖母」,嘉慶七年(1802年)敕封「天上聖母無極元君」,媽祖的地位被清王室尊奉至極點。
金門主奉媽祖的寺廟有十一座:金門天后宮(大媽祖宮)、南門天后宮(小媽祖宮)、湖下天后宮(已圮,媽祖神像暫奉雙忠廟)、料羅順濟廟、峰上天后宮、新湖慈鑾宮、官澳龍鳳宮、田墩天后宮、上庫天后宮、後頭麟護宮、羅厝西湖古廟。其中料羅順濟廟是金門媽祖祖廟,歷史最為悠久。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日,金門各地媽祖廟,都有隆重的慶祝活動,諸如廟會作醮、驅輦、遶境巡安等,府會首長亦紛紛前往禮敬祈福。
二、壬午年湄洲媽祖巡安金門
二零零二年(歲次壬午)五月七日,金門縣天后宮「二媽」金身,前立委吳成典、天后宮理事長吳素蘭等一行前往湄洲島祖廟迎接媽祖金身,湄洲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榜也率領一百多名護駕團蒞金,這是湄洲媽祖金身五十多年來首次蒞臨金門,也是台金信眾引頸企盼的大事。民間「馬可波羅」客輪滿載信眾率先出港迎接,港務處「金港一號」以噴水禮迎賓,碼頭上旌旗飄揚,鑼鼓喧天!緊接著,福建省前主席顏忠誠、前金門縣長李炷烽、議長莊良時、台中市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北港朝天宮、台南石龜溪天后宮、新港天后宮、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會等台省宗教團體,均專程前往料羅碼頭迎駕,在順濟廟祭拜儀式後,湄洲媽祖金身及金門媽祖鑾駕沿著中央公路前進,抵天后宮舉行安座大典。
五月九日上午,舉行湄洲傳統祭典及台金兩地祭儀,下午巡安活動正式展開,湄洲媽祖金身鑾轎在隨行陣頭神輿和參拜信眾護送下,首在金城地區四里巡安,十日續往金湖、金沙及金寧各鄉鎮巡安遶境,十一日上午渡海至小金門,下午則是金城外鄉-水頭、金門城、古岡、吳厝等地巡安遶境,龐大陣頭與神轎隊伍綿延數里,所到之處信眾簇擁,媒體記者爭相採訪,家戶商店敬備香案素果,鞭炮聲響徹雲霄,人神鼎沸,盛況空前。
五月十二日結束金門巡安。天后宮舉行盛大的起駕回鑾祭典,李炷烽擔任主祭,各媽祖廟代表陪祭,依序上香、獻花、獻芳茗、獻果、獻爐敬金,感謝媽祖庇佑,地區各界首長及熱情信眾前往碼頭歡送,為這場難得的宗教盛會劃下圓滿句點。
三、乙酉年湄洲祖廟捐贈媽祖聖像
二零零五年(歲次乙酉)湄洲祖廟贈送金門縣一座巨型媽祖石雕像,像高九點九公尺,寬三點二三公尺,頭戴鳳冠,身穿龍袍、外披斗篷,目視遠方,雙手撫持如意,顯得雍容大度,令人由衷敬慕。在媽祖巨像兩側,另有金精、水精兩名衛侍的石雕,金精的耳朵靈敏,能替媽祖聆聽四面八方的百姓求救聲音,又稱「順風耳」,水精的眼力好,幫助媽祖觀看千里百姓災難,又稱「千里眼」。
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一日(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忌辰),前縣長李炷烽在料羅媽祖公園主持安座獻典,遵循傳統祭儀行三獻禮,祭文中指出媽祖是博愛、慈濟、普渡之神,媽祖聖像矗立在料羅灣,是為了「迪人心於至善,導風俗之亨昌」,指引眾生航向正確的目標;亦藉此瞰護金門海疆,庇佑浯島子民安居樂業。
四、丙戌年大甲媽祖鑾駕回程,遶境巡安
二零零六年(歲次丙戌)九月,臺灣媽祖聯誼會近四十家宮廟,暨大甲鎮瀾宮進香團信徒四千六百多人,經海、空管道到金門,其中二千八百名信徒和神輿係從台中港、布袋港分成五艘客船,九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分批到金門料羅港靠岸再中轉廈門,展開五天的湄洲謁祖進香之旅。於二十九日結束湄洲謁祖行,大部分團員經安檢後直接返回台中港,留下六百名信徒則隨大甲媽祖鑾駕抵金,參與遶境巡安。前主席顏忠誠、縣長李炷烽、大甲鎮瀾宮董事顏清標等人特前往料羅港迎駕,在碼頭舉行簡單隆重的迎駕儀式後,隨即出發遶境巡安,下午六時許抵金城,金門各地天后宮陣頭雲集,並在開路先鋒「報馬仔」前導下,顏清標、李炷烽等人負責扛轎,虔誠信徒持香跪拜,或鑽轎腳,以期媽祖庇佑,場面非常壯觀。
遶境進香隊伍由金城民族路進入莒光路,轉往中興路、民生路、民權路,數百公尺迤邐的隊伍,盤據城區街道,歡迎陣頭的鑼鼓聲,鞭炮聲此起彼落,整個金城地區煙霧彌漫,熱鬧非凡,大甲媽祖鑾駕直到晚間七時二十分才駐駕於金門縣天后宮,隨即進行安座典禮,停留至九時左右踏上歸途。
五、己丑年金門媽祖朝聖團直航湄洲
二零零九年(歲次己丑)四月十日,前縣長李炷烽、議長謝宜璋連袂率領一百八十人組成的「湄洲媽祖祖廟朝聖團」直航前進湄洲,並護九尊媽祖金身回祖廟謁祖,其中,金門天后宮大媽、二媽、三媽同行回娘家,盛大的旗幟及陣頭隊伍,讓整個水頭碼頭「神」氣十足,相當熱鬧。
進香團準時於八時十分出發,經過五小時航程,抵達湄洲,祖廟也動員近六百人的盛大歡迎儀式,推出高規格的接待,包括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輝龍、莆田市台辦主任黃國新、湄洲島黨委書記錢奕新、湄洲島管委會主任莊家輝、莆田市台辦副主任林詔雯、湄洲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榜及全體董監事等人都在歡迎之列,讓團員十分感動。
稍後,金門縣朝聖團並展開盛大的遶境祈福儀式,在湄洲祖廟的陣容加入後,整個隊伍連綿數百公尺,沿途敲鑼打鼓,鞭炮聲不絕於耳,熱鬧的盛況引來路人的圍觀與拍照,朝聖團還登上三百五十個階梯高的湄洲天后宮,護送金門媽祖宮廟的九尊媽祖金身安座,讓金門的媽祖來湄洲島作客。
晚間,祖廟還在天后宮廣場舉行文藝表演,有道地湄洲小調、媽祖傳奇短劇等,將宗教與藝術作完美的結合。翌日舉行媽祖祭儀,李炷烽敬獻「慈航普渡」匾,謝宜璋敬獻「順天濟民」匾,以表達對媽祖之敬意。
十二日上午八時許,朝聖團從莆田下塌的飯店驅車前往泉州天后宮,先舉行媽祖金身安座儀式,再進行上香獻花、獻果、獻金箔等祭儀,金門府會首長及媽祖宮廟聯合會還分別敬獻爐敬金,以答謝媽祖對金門的庇佑,下午圓滿完成感恩之旅,直航返金,為兩岸宗教交流留下美好的見證。
六、辛卯年金門朝聖團謁祖進香之旅
二零一一年(歲次辛卯),四月八日,由金門地區十家媽祖宮廟聯合組成的媽祖進香團五百四十四人,護送媽祖金身、千里眼、順風耳多尊神明,並出動車鼓隊、腰鼓隊、大鼓吹、旗牌等陣頭,從水頭港搭船出發,分三航次前往廈門東渡、五通碼頭和泉州石井港,再赴湄洲祖廟會合,展開為期三天兩夜的宗教交流。
此次參與的信眾創歷年之最,大陣仗的隊伍引來大陸媒體的爭相報導,湄洲祖廟推出高規格的熱情招待,包括莆田副市長阮軍、台辦主任黃國新、副主任林詔雯、湄洲管委會主任堂柄椿,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榜等人都在歡迎之列,團員備感興奮!
金門朝聖團登上湄洲島,當地民眾高舉「天上媽祖,祖在湄洲」的布條歡迎,並組織鑼鼓加入朝聖團的遶境祈福行列,隊伍連綿數百公尺,成了媒體矚目焦點。
晚間祖廟精采的文藝表演,如媽祖成仙舞曲、動人歌曲演唱等,將宗教與藝術作完美結合,讓鄉親大飽眼福。
九日上午,金門朝聖團在縣長李沃士、議長王再生率領下,參與湄洲祖廟祭典,整個典禮遵循古禮進行,在隆重的古樂伴奏下,李沃士一行人穿著傳統長袍馬褂,緩緩步入廣場,隨行在旁的都是模擬宋代宮廷服裝的相關祭典人員,有九節傘、儀仗隊與禮官、宮女裝扮的少女,延續數千年的傳統,讓人宛如墜入時光隧道,現場還有八佾舞的精采表演、金門縣天后宮媽祖會蓮花大鼓陣及舞蹈表演等,博得觀眾熱烈的掌聲。
九日下午二時許,金門縣朝聖團在泉州文廟集合後,由泉州開鑼隊、儀仗隊、舞龍隊、樂隊等陣頭引領,沿著涂門街、中山南路、天后路抵達天后宮,長達兩公里的踩街遶境隊伍成了當地媒體矚目的焦點,沿途還出動四、五十位公安維持交通管制,媽祖聖駕行經之處,家戶紛紛擺設香案素果,信眾頂禮膜拜,虔誠心意表露無遺。
稍後,在泉州天后宮舉行媽祖祭典與神尊安座儀式,由李沃士、王再生擔任主祭,縣議員、鄉鎮長及各宮廟主委擔任陪祭,全體團員行三跪九叩禮,祈求兩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府會首長並致贈金門高粱酒給泉州天后宮董事會,董事會亦回贈媽祖聖像,雙方皆期盼金泉媽祖多交流,兩岸人民更親近。十日中午金門朝聖團恭迎各宮廟神尊回鑾,圓滿結束三天兩夜的進香之旅。
七、辛卯年溫陵媽祖首度蒞金巡安
繼四月上旬金門「進香團」之後,泉州天后宮董事會董事長唐宏杰率領宗教交流團一行六十人,於六月三日護送「溫陵媽祖」首度跨海蒞金,金門地區媽祖聯誼會信眾到碼頭迎賓。
翌日上午在天后宮廣場舉行「媽祖安座祈福典禮」,由李沃士、王再生,唐宏杰擔任主獻官,依古禮行三獻禮,參與人員都穿著傳統長袍,場面莊嚴隆重。
六日下午二時,「溫陵媽祖」和金門宮廟媽祖及東門代天府、南門禹帝廟等王爺、信眾,展開金城鎮東南門聯合遶境巡安遊行,叮咚的鑼鼓聲及震天價響的爆竹聲,為寧靜的老街增添熱鬧氣息。迨巡安活動結束,「溫陵媽祖」即在南門天后宮駐駕一年,庇佑地方。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溫陵媽祖」駐駕將滿週年之前,由金門媽祖聯誼會理事長楊耀芸、秘書長李錫民帶領金城鎮南門、金湖鎮料羅與峰上、金沙鎮官澳與田墩、金寧鄉湖下媽祖宮廟各主委和信眾計六十餘人,循小三通護送「溫陵媽祖」回祖廟進香,以增進泉州和金門的宗教交流及情誼。
八、結論
媽祖,民間海上守護神代表,在中國沿海省份及臺灣本島,信仰深植人心!歷史上也備受封建王朝的青睞,歷代褒封,復而有加,隆崇之至,為民間百神所罕見。迄今媽祖信仰在海峽兩岸以及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依然流行,是共同的精神與心靈寄託,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可謂「神恩浩蕩,寰宇同欽」,當今世上媽祖信眾近二億人,媽祖廟超過四千座,分佈美、日、南洋等二十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回湄洲媽祖祖廟尋根信眾超過千萬人。
金門的媽祖廟分靈自湄洲祖廟,小三通後「金門朝聖團晉謁祖廟」絡繹不絕,彰顯出兩岸本是「同根生」香火相傳的事實。閩台一家的觀念已深植在海峽兩岸的民俗文化中。期盼這種宗教文化交流,能為海峽兩岸開啟長長久久的和平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