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想起朱熹的「麥飯詩」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立水。
點閱率:923
字型大小:

古往寫過「麥詩」的詩人很多,唐代白居易描繪一家大小下田收麥的《觀刈麥》已是家喻戶曉;宋代陸游「新炊麥飯滿村香」、鄭樵「高低麥隴相縱橫」、王十朋「小麥含花大麥黃」等詩句也是膾炙人口。清代康熙年間戶部主事陳睿思(浯陽信房24世)所作同安「東皋笠 十景」也有「春濤麥浪」一景,可見麥田自古也是我們閩南一道亮麗的農業景觀。
曾幾何時,這道風景在廈、漳、泉沿海一帶被高樓廠房取代,麥田風光不再,就連我這位從前曾是種麥、割麥、疏麥、輾麥、磨麥的「田舍郎」也不見多年。如今雖不至於小麥、韭菜分辨不清,但想見那「夜來南風起,小麥復隴黃」的景象已難尋覓(除非去北方),可沒想到,在「孤懸海中」的金門縣還有這樣一片小麥的天地。
據報。2012年金門石蚵小麥文化季活動已於四月七日在林厝和平公園紀念園區熱鬧登場。這是一則讓人感受回歸田園的好消息。倘若「自由行」手續是可以簡便,恐怕「觀麥」的人潮難以估量。對於這種以產業促觀光的意義我不想多談,倒是讓我想起了朱熹的一首「麥飯詩」。
朱熹有個女兒嫁給門生黃幹,女婿也是貧窮書生。有次朱熹到女兒家看望,女婿不在家,家中又沒什麼好東西招待,女兒祗好煮了「蔥湯麥飯」給父親吃。因是粗茶淡飯,女兒心裡很是過意不去,再三表示歉疚,朱熹毫不介意,還特地寫了一首詩送給她:
蔥湯麥飯兩相宜,
蔥補丹田麥療饑;
莫謂此中滋味薄,
前村還有未炊時。(清褚人獲《堅瓠集》丙集卷三)
這首詩明白如話,通俗易懂。父親安慰女兒;麥飯可以吃飽肚子,蔥湯又能補養身體,咱家有麥飯吃,可有的人家還揭不開鍋哩!朱熹生活非常儉樸,《宋史》說他「豆飯藜羹率與之共」,女婿黃幹也載他「衣取蔽體,食取充腹,居止取足以障風雨」。這詩表達了朱熹樂觀、豁達的胸襟,今天讀來,仍然有著知足常樂、扶危濟貧的啟迪意義,不止如此,當今不少人「營養過剩」,麥子是粗糧,還真有治病保健的療效!
朱熹19歲中進士·22歲授官泉州府同安縣主簿。24歲蒞任,在同安先後有四年三個月時間,任內也曾渡海浯洲「採風島上,以禮導民」。他在同安完成了「逃禪歸儒」的思想轉型,因此,同安(含今天的金門縣)是「朱子學」的發祥地。閩北地區將朱熹這則故事編成川劇《朱熹看女》在觀光景點演出。金門既然還有這片難得的金黃麥地,又有拔麥、疏麥、磨麥、做粿的體驗項目,何不將這首《麥飯詩》刻在公園碑牆上,為每年的小麥觀光節增添一道朱子文化內涵。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