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阿嬰」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說來很是奇妙。
認識阿嬰的時候,我十八歲,他大我一輪,正好三十。他的正職是黑手,在島的東北角一個曾經繁華的小鎮上,替人修機車。
我是透過姊夫而認識阿嬰的。姊夫做生意,本來就交遊廣闊,會認識阿嬰也不是那麼令人意外。不過我們與阿嬰的緣分從一開始就與車無關,黑手之外,他還有一樣更厲害的本事—他是替人看病的中醫師。
畢竟很難將阿嬰的形象與中醫聯想在一起。阿嬰的身形瘦小,皮膚黝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一點,但笑起來又有一絲靦腆,二隻眼睛瞇瞇的,替他增加了幾分親和力。修車的時候,他總是赤裸著上身,底下的西裝褲永遠一邊高一邊低的捲在小腿肚上,腳上是很台的藍白拖,自在得不得了。阿嬰賴以為生的修車廠卻是一間閩式古厝,大廳已有些荒廢頹圮,總是陰陰暗暗、堆著許多機車的零件。右邊廂房是他的臥室,而他最常接待客人的地方則是左邊的房間,只有一張書桌和二把「椅寮」。說是客人,其實多半是些熟面孔,譬如鎮上的小胖先生,老是抱怨著他的太太和小孩,有時則是鄰家阿嫂,沉默地坐在角落,捲起褲管讓阿嬰扎針,她的小腿有一條條地青蛇突起,我後來知道那是靜脈曲張。
第一次見到阿嬰,我有些害羞,更多的是擔憂。他真的像人家說的有那麼厲害的醫術嗎?但不論我怎麼想,對於阿嬰,媽媽肯定是信而不疑的。打小我的鼻子就患有惱人的鼻竇炎,從東沙醫院、花崗石醫院到衛生院,幾乎島內所有能看的醫生都看遍了;小學畢業時我甚至千里迢迢遠赴台北三總進行手術,但鼻病卻始終未能根治。這不是甚麼了不起的大病,我也幾乎把濃重的鼻音當成自個兒說話的特色了,但母親始終不願放棄。於是經由姊夫的介紹,我來到阿嬰的修車廠,請他替我的鼻子做點維修保養的工作。
倘若不是熟人介紹,一般人是不會知道阿嬰的「副業」的,他說看病也要看緣份。你說這不就是密醫嗎?沒有執照?搞不好還是個庸醫呢!若你這樣想,對阿嬰可就太不敬了!十八歲那年暑假開始,我成為阿嬰最乖最配合的病人。每天吃完晚飯由母親開車載我到修車廠,請阿嬰把脈、針灸、開藥,來回車程一小時,但我們風雨無阻。阿嬰說我媽媽很了不起,叫我要聽話,所以他開的藥方再苦我都吃,他說把空心菜頭浸在藥酒中塞入鼻孔中我也照做,如此經過二個暑假,我那全省西醫束手無策的鼻病終於完全康復!
可是阿嬰一毛錢也不願拿。跟阿嬰越來越熟後,他偶爾會說起習醫的經過。他說來自大陸的老醫師曾與他約法三章,因此他謹遵師教,從不向病患索取任何費用。媽媽對於他的醫術感激得不得了,苦於他不收錢,我們於是默默觀察他的需要,偶爾帶一些用得到的日常用品(如衛生紙之類),或者是茶葉,放在房間的一角。
不幾年,我在島外聽說阿嬰娶了一個越南新娘。又幾年,孩子一個一個出生了,二男二女,哇!我不禁佩服起阿嬰的勇氣。放假回鄉的日子,我與姊姊、姊夫驅車去看阿嬰和他白淨的妻子。妻子很賢慧,有著和阿嬰一樣羞澀的笑容,努力學著國語替阿嬰招呼客人。我說:一個人帶孩子很辛苦吧?嫂子笑了笑,隱約地眉頭微皺著說:阿嬰酒越喝越兇了。
識阿嬰的時候,他就是煙酒茶不離身的。時常是濃黑的熟茶泡上高粱,在他下筆寫藥方前的沉思空檔,必得來上一杯。我在一旁看著,阿嬰的手似乎有些抖,真是酒的關係嗎?離去前姊夫說:阿嬰,少喝一點吧!
修車廠後來收掉了。據說生意慘澹,或說阿嬰素有佛緣,做了某間宮廟的乩童,也不替人看病了。我結婚的時候,阿嬰沒有來。姐姐說阿嬰自己蓋了間農舍,偶爾到工地做做小工,或者種一點菜,我們又開著車在薄霧的清晨山路上尋找阿嬰的家,一方遺世獨立的水泥透天厝,隱身於空曠的田園之間。
阿嬰從房裡出來的時候,我差點認不出。原本嬌小的身軀更瘦削了;才四十出頭卻已滿頭華髮。他笑笑地叫著我的綽號:「您太混(林黛琿的諧音),你來啦?」我竟有些靦腆,心想:甚麼嘛!人家結婚了耶,可不是當年十八歲的小姑娘了啊!我也笑著,他又看著我說:「恭喜啊!要做媽媽了。」我又一驚,當時我才剛懷孕,身形尚未改變,他連我的手都未碰到,卻已洞曉天機。
那個春日的午後,我們只是隨興地聊著。沒有太熱絡,也不是很陌生。傍晚大嫂從田間回來,熱情地說要炒一盤米粉給我們當點心,三兩下就變出了佳餚數道。我說:「阿嬰,你真好命,娶到這麼好的老婆!」阿嬰又把一雙眼笑成兩道彎月,露出有黃黃茶垢的牙齒,就像吃了糖的孩子。阿嬰,那時的你是幸福的吧?
然後,日子像陀螺一樣快速地旋轉而過。某一天,姐姐說阿嬰走了,應該是喝酒把身體喝壞了。我無法再問,不願再聽,靜默中想起最後一次相見。如果知道那是最後一面,我會不會多留幾分鐘?多說幾句話?或者多吃幾碗米粉呢?一直以來阿嬰好像我的救命恩人,別人治不好的病他輕而易舉的替我擊退了,每次聽他笑都覺得天下無難事,想到他把脈時專注的神情,又覺得凜然不可褻瀆。
如果他還在,今年我四十一,他五十三。我們都是孜孜矻矻的老鼠,我還在人間修行,而他,已在佛的國度。
阿嬰,我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