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的私房菜
大弟清明節回金門掃墓,帶回好幾斤的春捲皮,善於料理烹飪的兩個弟媳婦,認真的在廚房洗切炒煮,滿滿一桌的佳肴,全都是包春捲的菜色,因為三高問題,必須控制飲食的媽媽,吃了兩大捲的春捲後,心滿意足的告訴媳婦們:「這一餐真是豐盛啊!」話才剛說完,竟然又冒出一句:「如果有蚵仔,那就更棒了。」山城苗栗喝茶長大的媽媽,嫁到靠海吃海的金門小村落,竟然就愛上了香甜的蚵仔;那些年,在金門的家裡,不同的節氣,廚房的料理都少不了蚵仔這一味。
元宵節後,是家裡阿祖的忌日,當天一大早,媽媽就會在廚房裡奮戰著,煮出一道道拜拜的食物,拌大麵是主食之一,油鍋乍熱,蚵仔下鍋加蒜苗爆炒,那香味從廚房一路飄送到護龍再到尾廳,大麵下鍋後,少許芹菜提味,一大盤色香味俱全的拌麵就可以起鍋了。直到很多很多年後,因為工作關係常回金門出差,只要人回到家門口,阿嬤知道我愛這一味,轉身進房間,錢包揣著就往村裡的小店前進,像變魔術一樣,不過片刻工夫,一大碗公專屬的蚵仔拌大麵,就會香噴噴熱騰騰的端到我面前,看到大快朵頤的我,阿嬤就會一旁唸著:「以後要回金門,前一天要打個電話回來,我才能先準備妳愛吃的蚵仔拌麵!」我總在心裡偷偷想著,寧可沒有吃到蚵仔,也不要因為打了電話,讓阿嬤一早就在門口等著我回家。
清明節,蚵仔正肥正甜,和蒜苗一起快火大炒過,就是最受歡迎的春捲菜,攤開春捲皮,塗上一點蒜蓉醬,再加上一大匙的菜,對折再對折,捲好後大口吃將下去,所有煩惱憂愁都拋到腦後,當下就是人間天堂啊;阿嬤也喜歡這個時間煎上一大盤蚵仔煎,讓滿屋子的孫子們吃個飽,地瓜粉自家手工製作的,愛吃多少都有,重要是加水調和這個流程要恰到好處,蚵仔別忘了先加鹽巴清洗乾淨,若正巧當天有下海剷蚵回來,鮮美且外酥內嫩的蚵仔煎,還沒裝上盤子前,肯定已經有人等不及先溜到廚房盛上一大碗,淋上些許醬油,蹲在灶腳邊,就開始邊吹涼邊往嘴裡送。
端午節,粽香飄送,護龍簷廊下,竹篩子裡的蚵仔乾,大人小孩挑著沒有完全清洗乾淨的蚵殼,待媽媽大鍋爆香配料,每個粽子裡都有香嫩可可的蚵乾,油得恰到好處的三層肉和蘿蔔乾,吃起來有滿滿海洋的味道,不知道節制的小孩,可以三餐都巴著要吃粽子,也不擔心腸胃是否承受得住。
仲夏,廚房裡燥熱,煮飯炒菜累壞一家之【煮】,所以,媽媽會大鍋爆香油蔥,放入新鮮的蚵仔,待香味四溢後,再放入淘洗好的米一起炒,半熟後加水,稍後片刻,一大鍋蚵仔糜(粥)上桌,電風扇一旁吹著,要加辣醬要摻醬油請君自便。那一大鍋粥可以吃到見底,還有小孩會拿鍋勺刮鍋裡殘餘的湯湯水水,夏日裡這一碗蚵仔粥,爽口又飽足啊!
深秋,蚵仔稍瘦,早晚涼意漸濃,來碗蚵仔麵線,溫溫熱熱的吃,一身寒意都遠離了,最記得有個姑姑做生意忙,吃飯總很急,她的口頭禪是:「燒(熱)怕狠!」吃蚵仔麵線不能急著一直攪和,那怎麼吃都是燙口的,一定要從碗邊開始挑著吃,一筷子一筷子的夾著吃,千萬急不得;把久煮不爛曬過太陽吹過海風的金門麵線吃完,再大口喝完碗裡的湯,吃完這一大碗蚵仔麵線,就算天再冷,就算馬上要田裡來海裡去,都不用擔心體力不繼了。
年前,忙過年蒸年糕,有要賣給阿兵哥的,有要送給姑姑們的,還有自家人要拜拜要吃的年糕,廚房裡忙翻天,三餐的準備就一切從簡,買來豆渣圓攪和蚵仔,大鍋裡蒸熟,鍋底煮著大骨湯,滿滿的年味,就在吃到第一顆蚵仔豆渣圓感受到。
家裡廚房好像有了蚵仔,就可以變化出不同花樣的家常菜,也好像理所當然冰箱打開就有蚵仔可以吃;直到一家人遷居山城,開始要巴著有人回金門,帶回一罐罐裝好寶特瓶罐的蚵仔,媽媽會特別挑星期日,所有在外就學工作的孩子都回家了,正中午開始起油鍋,把炸得酥脆的蚵仔炸端上桌,還要先喊爸爸吃,才可以輪到孩子們享用,不是爸爸貪吃,而是因為孩子們一靠近,就秋風掃落葉,什麼都不剩了。
有了兩個愛變化菜色的弟媳婦加入這個家庭,她們用蚵仔直接酥炸,淋上胡椒鹽端上桌,比起外頭的海產餐廳,一點都不遜色;麻婆豆腐也可以加上蚵仔,半炒半燜後端上桌,三大碗飯也沒問題。做婆婆的人,偶而說起當年,想到春寒料峭的日子,下半身都在冰冷的海水,冰得直發抖的手還要使盡全身的力氣剷蚵,兩大籮筐都滿了,再一腳高一腳低的拖著疲累的腳步挑回家,真的是不堪回首話當年,不過,在看到每個孩子都愛吃的時候,就覺得所有的勞累都值得的。家裡孩子多,除了必要的三餐主食,再沒有其他營養品可以給孩子們食用,幸好八個孩子都養得頭好壯壯,所以,蚵仔這味海產,應該也佔了些許的功勞吧!
港星出嫁,爸爸寫了食譜出書當嫁妝,要女兒無論天涯海角,都要記得爸媽永遠的愛;我家也有蚵仔的私房菜菜單,在媽媽也在弟媳婦們的腦海裡,找個假日,讓我假菜單整理之名,邀請娘家這三位最美麗的主廚,煮上一桌每道菜都有蚵仔的料理,再以文字和相片留存烹煮的過程,讓傳統的金門蚵仔味料理,以及不同創意的蚵仔佳肴,也能集結成一本食譜,分享給所有親愛的家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