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帥哥美女─外一章

發布日期:
作者: 張放。
點閱率:622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寫過長篇小說《大地》,不甚高明,因為她是在中國長大「聽」來的農村故事,沒有親身體驗,隔靴搔癢,沒真實性。小說中有句話寫的不錯,「寧可當醜女的第一個戀人,也不要做美女的第一百位戀人。」這句話實在讓我佩服至極。
賽珍珠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男人,幾乎都喜歡年輕貌美的女人,很少男人喜歡「醜女」。歷史上有愛「醜女」的名人,諸葛亮娶了名士黃承彥「黃頭黑膚」的醜女,傳為佳話。諸葛亮是山東大個子,氣度雍容高貴大方,他為了政治的考量,才和當地豪強勢力聯姻。因為劉表的後妻和黃承彥夫人是親姊妹,諸葛亮娶了黃的女兒,劉表就成諸葛亮的姨丈,這是「政治婚姻」。
清末,福建才子鄭孝胥相貌堂堂,大帥哥,他的妻子卻是淮軍高級將領的千金,醜女。身材矮小,滿臉的麻子,小腳,走路還有點瘸;性格凶悍萬分,時常發脾氣,罵人。鄭孝胥為了升官,對她百依百順,陽奉陰違。半夜起身,佯稱出外練拳、慢跑,其實是找小老婆幽會、劈腿。不料此事被醜妻得知,破口大罵,弄得鄭孝胥好沒面子,從此低頭走路。後來他做了偽滿州國國務總理,「國歌」即出自鄭孝胥手筆,實在很棒!不過落得漢奸下場。
人的美貌,並不長久。走在街頭,偶見人老珠黃的婦女,朝我微笑;我板著面孔,作正人君子狀。有人告訴我:那個歌星20年前,紅得發紫。她以為我是她的粉絲。
她唱什麼?
<愛你的鼻子比象長>。出唱片,賣了7000多張。
台灣的歌星比蟑螂還多,我咋知道?
人的相貌,對於前途影響很大。但卻跟他的才華有時成了反比。從相書上,沈從文的土形臉,應是老實得像木瓜,其實此人外表溫和、謙虛,內心卻非常自負、固執。他是湘西土包子,進城之後,作了大學教授,討了校花為妻,而且創造了文壇上「海派」、「京派」,他是「京派」的代表作家。他曾給他的高足、小說家汪曾祺寫信說:「說句公平話,我實在是比某些時下所謂作家高一籌的。我的作品會比這些人的作品更傳得久,播得遠。」
沈從文的中篇小說《邊城》中的人物,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麼?他們都是博物館的蠟像。作了大半輩子的歷代服飾研究員,他寫過什麼「傳得久、播得遠」的文學作品?
相貌與人生的關係很深。美貌,不見得人人都愛。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靠緣份,也便是所謂投緣。現代文學史上新月派,我和葉公超、梁實秋二位先生很熟。有關新月派的朱湘﹝註﹞、徐志摩二人的互相憎惡、互相磨擦,我感慨至深。朱湘曾說:「瞧徐志摩那張尖嘴,就不像作詩的人!」尖嘴和寫詩實在扯不上關係,我覺得朱湘的話不太客觀。徐志摩的臉,上寬嘴尖,像倒三角狀,並不是帥哥,卻是頗有書卷氣質,還能迷倒一些讀書不多的文藝青年。平心而論,朱湘並非嫉妒他,而是嫌他過分招搖、作秀。徐志摩飛機失事摔死,朱湘投江自殺而結束,才是現代文學史上的重大損失!
人的美貌,不會天長地久。美貌的人,很難交上真誠的朋友,而且不可能做個好母親、好父親。帥哥給人的印象,常持懷疑的態度,給人不踏實感。
二戰期間,美國羅斯福總統下令中情局,蒐集希特勒的性格特徵分析報告,以決定決戰時機。希特勒當權後做過數次整鼻手術,企圖以高挺的鼻子,給人造成剛毅自信、勇敢果決的英雄形象。1933年,他獲得了德國統治權,心理發生極大變化,殺人如麻,認為自己是世上空前絕後的偉人。認為世上凡是不屬於優良種族的人都是糟粕;在他變態思想指引下,指揮德軍瘋狂屠殺猶太人。他的相貌從此受到美國中情局的極大關注。
希特勒統治德國十年,給歐洲造成空前的災難。心理影響相貌,扭曲、變形。通過中情局專家的調查研究,盟軍終於在1944年6月6日,出動了14000架轟炸機,三個空降師以及數百艘坦克和戰艦,在諾曼第登陸。那時,希特勒已近瘋狂,梅毒已侵染了他的大腦,導致神經功能紊亂。數十年間,至今還有人還傳說希特勒逃亡,見鬼去吧!
﹝註﹞朱湘(1904~1933)現代詩人,生於湖南沅陵縣,清華大學畢業,留學美國。曾參與聞一多,徐志摩創辦《晨報副刊》,提倡格律詩運動。著有《草莽集》、《石門集》、《番石榴集》等。後因生活窘困,憤懣失望,於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駛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殺。
評說朱自清
詩人拜倫有句話,諷刺作家的不正心態:「一覺醒來,名聲已傳遍了世界。」若是以這段話套在朱自清身上,非常貼切。他是1948年紅起來的,也是1948年8月12日謝世的。他死後,有不少人還說朱自清是「餓死」的。到底真相如何,如今皆已揭開實情,這確是歷史的誤會。
朱自清自稱是一個「愛平靜愛自由的個人主義者」,他向來對政治不感興趣。他在抗戰勝利後,一直擔任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1948年幣制改革失敗,物價飛漲,內戰導致民不聊生。北京各大學青年發動扭秧歌、「反飢餓反內戰」遊行,這些客觀的現象,使朱自清產生焦灼不安的情緒。
扭秧歌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符號和圖騰。凡是從國共內戰時期過來的人,都理解它是迎接中共解放的象徵。朱自清參加了學生的秧歌隊,讓人感到驚訝,他並不是躲在書房不關心外界事物的書獃子。不過,翻看他的日記,我們卻發現了意外的文字:「學生兩次來請我參加大飯廳的學生集會,他們還請我們在臨時搭起的台上扭秧歌。大眾的壓力確實不得了,使我整個晚上感到不安。」
朱自清是個性溫和,待人隨和的學者。他日記中有一段很風趣的記載:一個他很不喜歡的人向他借錢,他借後,在日記裡大罵那人是「下流坯」。按照常理,你不喜歡他,不借就是了,可朱自清礙於情面,借了又不甘心,轉而在日記中發牢騷。這就是知識分子的矛盾性格。
1948年,朱自清的胃潰瘍病很重,進食有特別顧忌,不能多吃,稍不注意,就會嘔吐。他在1948年的日記,毫無食物短缺的紀錄。倒是寫了下列的文字:「飲藕粉少許,立即嘔吐」、「飲牛奶,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慾佳,終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飽」……他在逝世前半月,曾拒絕領取美國救濟糧,宣言簽名後十日,他還在日記中提醒自己:「仍貪食,需當心!」
朱自清拒絕領取美國救濟糧,是麵粉。他患胃潰瘍,不能吃麵粉。簽名的學者、名流不少,卻被毛澤東先生選出來,作了文章,這是歷史的安排。這篇文章以「社論」出現在《新華日報》上,題為<別了,司徒雷登>: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個人自由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這篇著名的文章,它的宣傳影響力,不必多論。朱自清紅起來了!他的死,有人臆測「餓死」,也有人臆測「貧病交加而死」,若是朱自清九泉之下有知,他一定拊掌大笑。
客觀而論:1948年全國各地學生舉行「反飢餓反內戰」遊行,乃是政治運動。國民黨在處於劣勢情況下,有理也難以辯白。「大米洋麵反飢餓,小米窩頭扭秧歌」,這是註定全面失敗的預兆。
《人民日報》記者金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當年在燕京大學讀書,參加「反飢餓反內戰」遊行的情景:「中午時分,學校食堂送來白麵饅頭和菜湯,一旁監視我們的國民黨特務嘲笑我們:你們吃得那麼好,還成天反飢餓,你們挨餓了嗎?」學生沒有挨餓,患胃潰瘍的朱教授更沒有挨餓。
朱自清是一位文學家、散文家。他的<背影>寫得並不好,卻在「國文課本」上佔領了數十年;他那篇<荷塘月色>卻是一篇絕佳的抒情散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