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相遇﹐在海德拉巴上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玉芬。
點閱率:666

每一趟旅行,都是一場不預期的相遇,與人、與事、與物、與自然或人文山水,甚至是與自己的相遇。
臨行前夕,她早早準備就寢,男人卻窸窸窣窣的摸到子夜才上床,一副像是隔日要遠足的小男孩模樣,頻頻的重複這幾句,怎麼辦,睡不著,很興奮。
一聽,差點笑岔,繼而再想,可不是嗎? 四年前,她和他,由夫妻關係變成了同事,為共同的工作理想而努力。一年當中,有大半時間,兩人分隔二地,不是他出遠門,就是她飛出去,兩人難得能一起同行。
睡眼惺忪的轉換了兩趟航班,在城市欲沉沉入睡的深夜裡,悄然而至。海德拉巴,這個位於印度德干高原的中部,擁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印度第四或第五大城市,也是因近年來科技工業發展而熠熠發光的要城。距離上次的造訪,已二年多,仍然清晰的記憶其蘊含豐富的文化特點,最重要的是,在此國度就屬這城市的朋友最多了。
旅遊最令人感動的事,不在自然山水的盡攬眼內,在於親近當地人、溶入當地生活,點點滴滴,採擷、咀嚼、反思,人生道路,剎那間,似乎明亮寬敞起來。海德拉巴的人、事、物,提供了旅人這份情懷與氛圍。
印度人總以勤奮、聰明、傑出與成功幾個特點,散居世界各處,個人認知以海德拉巴的朋友為最親切、熱情。這群朋友,像極了台灣中小企業者,具有硬頸的精神,彷彿是印度的一部經濟發展史。停泊數日,拜訪、會晤與美食,佔據了生活的內容。
走訪的工廠一個又一個,令人瞠目的是廉價勞工當機器使用,在沉重數字的人口國度裡,因為特殊的種姓制度,底層階級的一群,只為掙得溫飽,機器的效能,與成本考量,兩相交纏糾結著。工廠的企業主,和許久以前在台灣與他們相遇,大大不同。昔日,當他們來台,為了撙節開銷,自己隨身帶著食物乾糧,要停駐的旅店,斤斤計較,要以最廉價消費為預算標準,即便如此,舉凡購物消費以我們一般水準而論,他們仍視為高不可攀。現在,這些海德拉巴的男人,人人忙碌著,忙碌自己的產業發展,忙著發號司令者,一聲口令,總有人為他代勞,桌面擺著兩三隻輪流待響的手機,品牌或是I-phone、blackberry、HTC,忙碌不停的講著手機。每人腆個壯壯肥大的肚子,這是飽餐玉食香料、tandoori燒烤肉類的結果,而昂聲呼喚來人差遣做事,一副威風的主子模樣,並不是凡事身體力行的我們所熟知的社會生態。
金磚四國熱滾滾發展的明證,在他們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也意外發現,當他們在台灣參觀工廠時,現場所目睹生產流程的諸多良策祕方,竟無一分一毫的花費,全盤移植佔為己用。印度人很聰明,是很多人公認的,切確的說印度人是很聰明又自以為聰明。
但是,可敬的是他們,孜孜矻矻,日日月月,年年歲歲,書寫著印度工業的漸進史。
停泊數日,他們以充沛的熱情,帶著來客倆閱讀著城市種種。當夜幕低垂,在壅塞喇叭四起的車陣中,忍著哈欠的疲憊身軀與驅車的主人交談,沒想到他並不送回飯店,卻興強押著來客前往舊城中心,說是難得一來,必須去拜訪海德拉巴的地標─查爾米納拱門(Charminar),那口氣彷彿來者是自遠方來的親戚呢。
已近深夜,遠遠的便可見一團團的燈光像璀璨的珠寶,鑲在查爾米納拱門的周邊,閃閃發亮。這塔有四支粗壯的柱子擎立著,又名四塔寺,座落在舊城中心,建於 1591 年,可容納 45 位祈禱者,因其四根 160 英尺的尖塔而得名。
抵目的地停好車,沿著塔旁斜坡登上小土壟,至頂,有一點居高臨下的感覺。查爾米納拱門靜靜矗立著,咫尺內對面的清真寺,夜空下更顯莊嚴。兩座宏偉建築物之間的廣場,攏聚了無數店舖與攤販,雖入夜仍人聲鼎沸,庶民生活的用品在此應有盡有,印度女子穿著的紗麗,繽紛色彩; pashmina 喀什米爾羊毛披巾,柔軟輕細;民族風味的手鐲圈環,多量多樣。她恍然有悟:這些美麗東西的大本營與原鄉,非這裡莫屬了,原來以前在中東各bassar(市集)所見,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在此地,每日都有人邀約餐敘,人情溫暖的濃厚,媲美有一年走訪文萊時親戚款待來客的盛況。他們以在地人對環境的熟稔,引領著來客倆對香料王國之舌尖味蕾的旅行,biryani、biryani、biryani,每日都有biryani,吃得同伴大呼「太補了!」。
海德拉巴,是biryani 的原鄉。據在地朋友說在印度從別州來此做客,回去都會拎這道美食回去寵愛他的家人。Biryani?印度特有的長香米,與多種香料混合的Masala炒過,再埋入燉過香腴的肉類, 或蒸或燜成香噴噴的主食。吃時以白色酸奶淋上佐餐下肚,是最道地也普遍的吃法,猜想大概為易於消化且不至於太補上火吧。
隨著經濟的發展,悄悄發現,海德拉巴的飲食文化,除了盤中飧,也提昇至碗盤外一些看不見卻吸引人的東西,身歷其境,對於吃食文化的感官直覺,進階到心靈的感受,在未下箸舉筷之前,先令人怦然心動起來。
可不是嗎?這餐廳彷彿是奔馳在英國鄉間原野上的一部老式經典的蒸汽火車,踏上台階入車廂,典雅的木製椅背,兩相對望,中間隔張長方形桌,雪白的桌巾,輝映著小花瓶插上一小株絨布紅的玫瑰,睥睨姿態,千流萬轉。晶瑩剔透的四只玻璃高腳水杯,沉靜沁人,溫暖燈光,滿室生亮,層層景致,款款而來。服務生身著列車長制服,提著冒汗的銀器水壺卻貼心於底部包條白毛巾,笑吟吟的走來為賓客倒水,並遞上精裝本似的menu(菜單本子),她於一陣沉醉後,方如夢初醒:「啊!這地方是用來吃飯的,不是用來欣賞的。」
除此,有一家餐廳以另一種方式,召人迷戀難忘。那是乘坐狹小電梯上樓,入內卻令人眼睛一亮,廣大的空間,現代化的潔淨與舒適感,崁以民族風味的裝飾。步過兩三桌的空間停頓處,陳列著種種印度昔日埋鍋造飯的器具,大都是古樸的木製品。牆上一幀幀的照片,錯落空間處處,訴說著城市歷史、遺跡的故事,盎然的目光隨著四移。更吸引人的是,當打開侍者遞來的menu時,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這、這、這簡直是一本美麗的繪本。每一頁上頭,柔和的色彩,風起水波白雲似的線條,是蒙面紗隱約見額頭點朱砂的印度女郎,是身著華麗服飾裹頭巾的印度王子,是木塊燃紅的Tandoori 器皿,或是麻布袋裝的七彩顆粒香料,…。.
大片的透明玻璃窗內,一覽無遺的開放式廚房,則是另類的風景畫。白制服白高帽的廚師韻律節奏似的?麵皮,圓滾滾的大甕火爐矗立大後方,不銹鋼潔淨的料理台,正是食材與香料兩者愛戀纏綣的起始點。 
 啊!好似闖入了一座食物藝術博物館。
主人說,要吃印度菜真味道,吃時不用舉刀叉,毋需筷子夾,一切皆用手代勞,唇齒舌間,喀滋喀滋一陣後,末了還舔著吃完烤雞的指頭餘味,服務生立即端來玻璃小皿一個,清澈水波七八分盪漾著,波面上躺著紫色蘭花仙子幾瓣,加上舢舨似的檸檬片,沿著波紋盪啊盪,細微貼心的服務,也是另一幅賞心悅目的風景。
此次印度咖哩的味蕾旅行,薄如巾翼的麵餅,濃郁的咖哩香味,這些表層的味道,通通退位下去吧。取而代之,提供給旅人更深層的悸動:耐人尋味的吃食文化,原來存在簡單的杯盤器皿間,原來在不鑿痕跡的食物舖層表現中。
下榻的旅店,由客戶朋友代訂,是屬Taj集團,在海德拉巴是新開的第三家。以Taj為名的飯店在印度各大城市遍布數十家,其中以以孟買與新德里的『Taj mahal泰姬瑪哈飯店』最負盛名,因兩者都屬五星級與古色古香、百看不厭的建築。
兩天後,旅店裡迷漫著一股忙碌、緊張的氣息,大廳裡,大興土木搭建臨時舞台,為旅店營運開幕的音樂晚會而準備。晚會當日,住房旅客人人都收到一張正式的邀請函,不外乎於晚會的傍晚邀請您來聆賞音樂樂團現場演奏,與免費的雞尾酒提供暢飲等等。原本,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巧在傍晚回飯店等人來接的當兒,目睹盛況,在旅途記憶上又增添另一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