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場盡力的演出──黃世團版畫個展隨想
世團對我說,他將辦個展,請我參加,隨即寄來請柬。請柬很精美,彩色,印有六七幅代表作品。封面是個展的主題:意象龍騰──黃世團版畫個展。展出日期:2012.5.13-6.17。封底:展出地點:新莊客旅人文藝術館。封內是李允在博士的一篇短文〈我從黃世團的版畫創作看見「生命是一場盡力的演出」〉。五月二十日,世團特地開車來中壢帶我去新莊,下午三點舉辦《意象龍騰》開幕式。
版畫是中國古老的一門藝術,目前我們知道的版畫作品始於唐朝。明清則是版畫發展很快的時期,如小說、傳奇,還有啟蒙讀物如《千家詩》之類的插圖,大量湧現。我見過建刻本小說《西遊記》,上欄為畫,下欄為文字;《千家詩》也是如此。有單色、雙色、三色等。還有色彩鮮艷的套色的版畫,如年畫之類。進入上個世紀,版畫藝術則廣泛運用於書籍的封面設計、插圖,或製作藏書票等。中國的版畫,在引入西洋藝術之後,有了長足的發展。
2010年世團來我名下讀博士班,我知道他是位版畫家,但對他的成就如何,在台灣版畫界的地位如何,並不是很瞭解。後來,我知道他得了許多獎,包括台灣版畫的最高成就獎,並且有台灣「版畫四冠王」的美稱。再後來,得知他名列辛亥100年來台灣的100名畫家之中。但是,卻始終沒有實際觀賞過他的作品。直到今年二月,我和太太訪問台灣藝術大學圖書館,才略知一二。這所台灣最高的藝術學府,一層、二層、三層、四層的牆壁上、柱子上展示著世團多幅版畫作品。我問圖書館負責典藏的李允在博士,是不是每一位台藝大的老師都能將自己的畫在圖書館長期展示?李博士說:不可能。是有挑選的;當然,還得本人同意。世團的個展,已經舉辦過不止一次,如果加上聯展,已經有十幾場之多,其中一次個展,是2010.01.09-02.03,以《意象·無限》為題,在臺北市大安區舉辦的。今年這一次,總算給我趕上了,讓我大開眼界。畫展精心挑出三十四幅作品,琳琅滿目。世團每幅版畫作品都有獨特的創意,主題的構思,畫面上點、線、面的安排,色彩的敷設,印製方式的選擇,都經過深思熟慮。從他的版畫,我們可以看出他對中國傳統藝術手法的繼承,又可以看出他對西洋繪畫藝術的吸收。每一幅畫,既有生活基礎的元素,又有豐富的想像,超越時空的躍動;每一幅畫,都可以讓人慢慢地琢磨,仔細去品味。世團的版畫,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個性。
展品中有一幅題為〈框架中的歲月〉的作品,畫的是一個咖啡色的框子,套住黑白相間斑斑點點的底板,而不安分的底板卻部分穿透框架,儘管底板不能完全突破框架的束縛,但框架終究也不能完全套得住底板,終究不能讓底板中規中矩地待在框架之內。還有一幅題為《故鄉情懷》的作品,遠處是一片三角狀的紅色屋頂,代表著故鄉典型的閩南建築,近處是不規則形狀的紅色建築物的碎片;外層是灰黑色的煙霧,最外層是暗紅色的煙塵,這就是畫家長年記憶中的故鄉金門。黃世團對我說:「我很喜歡這一幅。」
每一個生命的軌跡都不能離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世團當然也一樣。世團出生在金門的農家,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金門是一個貧困的海島,世團從小跟著父親去放牛;偏偏金門還是一個炮火飛來飛去的戰地。農家子弟,從小營養不良,家裡條件又不好,雖然勉強上了學,但是世團功課一直不好。他經常自我調侃,說小學、中學的同學中,沒有一個人比他同過班的「同學」多,因為他小學蹲過班,中學還蹲過班,所以和他同過學的同學就特別多。他從不諱言他的留級,從不諱言他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從不諱言他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時間、空間,先天的不足都束縛著他,但是不安分的黃世團又不願意死心塌地去接受這種束縛,他努力掙脫這種束縛。孩童時的留級,少年時代的失敗,他雖然輸在起跑線上,他說:「輸在起跑線上有時是無可奈何,但我不能輸在起跑之後的過程中。我得跑得比別人更快,跑得比別人更好。」他年紀很輕的時候就跑到台灣闖蕩,母親非常捨不得,但終究還是支持他的選擇。世團開始闖入版畫的殿堂,是從考上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的夜間部開始的。就是說,在起跑之後,別人是白天跑,他白天要謀生,他只能晚上跑。
要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首先就得突破自我的束縛,就得超越自我。世團經常自我調侃的還有他那一米六左右的個子。憑他那個子,就是在茫茫的人山人海中,很快都會被埋沒得無影無蹤,誰又能相信他曾經是台灣藝術大學教職工籃球隊隊長。最初,他下到場子打籃球,誰都不願意和他「 一國」(一隊之意)。打著打著,世團一下場,大家爭著拉他到自己這一「國 」來。打著打著,世團成了籃球隊的隊長。
在人生的旅途中,世團有幸得到素有台灣「版畫之父」的廖修平教授的指授。廖教授先後遊學於日本、法國、美國,「不菸不酒不浪漫」,「總是滿手油墨」。無論是做人還是作畫,廖教授都對世團產生很大的影響。廖教授的創作理念是「從自己週遭環境著眼,不能光看畫冊學畫畫」;「不跟流行,不要一味學外國」。世團也是很用心地觀察著社會,用他的心在體會週遭的世界。有一次,我和他一起過馬路,他突然說,紅綠燈大家司空見慣,現在交通越來越擁擠,以紅綠燈為素材,也許能創作出一幅很有意思的畫來。廖教授對黃世團愛護有加,當世團榮獲代表台灣版畫最高獎的「金璽獎」時,時任版畫協會理畫長的廖教授不僅親自為世團頒獎,還慷慨地贈送世團一台價值二十萬台幣的全新版畫機。從個展的這一天中午開始,世團不斷地對我說,「先生說會來」,「廖先生已經在路上了」。三點,廖教授準時地出現在開幕式上,高高的個子,非常隨和,三言兩語,只簡單地說了幾句祝賀的話,樸實無華。世團雖然在起跑線上輸給許多人,但在往後生命的進程中,他卻超越了許多人。在超越他人的過程中,廖教授是世團重要的指引人和推手。
早年的世團,在小學,或者中學,他也許得過「倒數第一」,然而近三十年來,世團卻真正地得到許多的「第一」。但是,世團總說,我不去追求第一,但是我懂得堅持,從事版畫藝術的創作一定要學會堅持,堅持藝術的理念,堅持對藝術的追求。他不怕把自己的「醜陋」展示給別人看,他甚至用自己「留級」的事例說給學生聽:不要怕失敗,但一定要學會從失敗中走出來。從事藝術創作,沒有不失敗的;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
觀賞世團的版畫,我老想起《阿甘正傳》,在漫長無邊的跑道上,如果阿甘的腳步停下來,那就不是阿甘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世團放棄追求,那就不是世團了。五十年代,或者六十年初期,在金門那個地方的一個「蹲班生」,英文對他來講簡直是外星人的語言。我不知道世團多少歲才跨進英文的門檻,但是,他一路從大學夜間部,到碩士班,到博士班,他的英語在不斷長進。他說,記英語單詞,就是硬記,別無竅門。不止一次,我和他走在路上,他會突然吐出幾個生生硬硬的單詞來,而且自我詮釋一番。這就是他今天的功課?我心裏想。世團搬新居了,在三峽,門口雜草亂石,一片狼籍,他用自己的手,今天一點,明天一點,石頭太大,搬不動,他就請允在博士這些朋友來幫忙。他問我:老師何時回去?我說七月。他說,來得及,六月就可以整理好了,請老師來喝茶。
世團說起太太和兒子,似乎比他的版畫還自豪:「我太太比我高,兒子更高。」二十日下午,世團的太太許家鳳、兒子黃昇輝也來到展廳。世團介紹給大家,說:「這是我太太,這是我兒子。」大家眼睛為之一亮,真的,世團個子比他們都小,黃昇輝足足有一米八的個子。「來,拍個照,拍個照!」大家說。許女士似乎有點靦腆,世團說:「她就那樣,還山東人呢!」大家紛紛按下相機的快門。
(本文為《松濤書閣手記》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