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走過

發布日期:
作者: 小青。
點閱率:643

后湖海邊,近年來越來越熱鬧,今年尤其「開放」,「解放海洋」,這是多麼新潮的字眼啊!今非昔比,真的是非言語足以形容那種感覺!
這些日子以來,來到后湖海邊的人不知有沒有人數統計,不過看著人潮與車潮,可以想見那種人來人往的場景。在這裡辦演唱、樂團PK,是唱給大海聽,還是藉著音樂、歌聲吶喊告訴大夥兒前來「逗熱鬧」,各種在海邊會看到的穿著、道具全數出動,逛各種攤位、吃各種美食、吹海風、享受音樂,還有等著「摸彩」,等著幸運之神降臨,還有就是自遠而近或逐潮遠去的飛機陪伴著。
在如此開放的后湖海邊,誰能想像以前的它是如何?記得我國中、小的時候,還是軍事管制區,我收集了一張「灘民證」,要下海前需要經過阿兵哥站哨的入口,拿出證件登記了才能下海,規定的時間一到,就得上來,當然自己不自動上來,他會吹哨,再不上來,他就下來趕人了,為了安全起見,想是自動一點比較好,不過印象中我看過不人道的場面出現,一個阿兵哥帶著狗下來,對著不太「聽話」的人叫他「跪下」,我一直不懂他們的互動是出了什麼問題,只是這樣子處理很不好。
時間往後走,我們可以因為「后湖人」的身分帶著一群人下去(台灣回來的也可),還是得收證件,不過比起之前好多了。後來「灘民證」成了紀念性證件,後來身分證也不用了,是解除管制的時代了吧!為了安全著想,我個人覺得「管制」並沒有多不方便,可是如果「開放」是時勢所趨,我們彷彿也不能表達什麼,現在軌條砦不見了、碉堡不見了,原先有的「軍事色彩」褪色了,取而代之的,觀景台設立了,清洗的地方有了,辦活動的地方開闊了,走到這裡來,如果要「憶舊」恐怕是難上加難了吧!
小時候的我,曾經因為爸爸出海捕魚,而和媽媽拿著「早餐」來海邊給爸吃,另外也幫忙從魚網上把一條條的魚「卸」下來,那是收成的時候(應該家家戶戶都不例外吧),當然好奇的我也曾坐在魚船上搖搖晃晃的,頭暈了才下船來。我們也曾大人、小孩一起「過礁」,不誇張,我前後是大人牽著,水深都到脖子了,即使閉著眼睛我也跟著到「礁石」上,因為我相信媽媽她們會平安的帶我走出來,走一條乾得沒有水的路,她們會看潮汐,她們也知道哪裡有東西可拿。
「刮蚶」是爸爸、哥哥們的事,「挖花蛤」則是我常常做的,我都是徒手煉鋼,用最自然不過的方法挖。有一段日子,我消遣自己:人家都到后湖海邊來,而我這靠海的人卻偏偏往山裡跑,那陣子我常去爬山,不是不愛海了,是天氣太熱我無福消受啊!
每十二年一次的作「海醮」是后湖的大事,所以「兔」年一到,我的人生紀錄又記一筆,一個人一輩子能經過幾次呢?屈指可數也!走過從前,我們珍惜過往的點滴,走在現在,我們寫下燦爛的一頁,如今的后湖海邊已不可同日而語,但不管如何,我們總是希望大家玩得盡興之外,全數都能平安歸!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