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來家中作客上
燕子尋常於春季飛來家中的屋簷築巢。二樓的前庭陽台和一樓前院,也都有燕子銜泥築新家。牠們猶如遠遊的孩子,每逢佳節回到家中慶團圓,我與一對兒女在春天翹首盼望,盼望燕子歸來。
每到黃昏時分,您都會在一樓前院輕喚:「烏囝仔!烏囝仔!烏囝仔!」
今年準時飛回來的燕子成為家裡熱鬧的一份子,燕歸來一如往昔,然而,一到黃昏後,路燈亮晃晃,夜歸的燕兒臥榻新巢,唯有兩隻燕子棲息在一樓迴廊的電線上不動如山,天一亮又展翅高飛。日復一日,我心裡想著是一特別奇景,因為從來沒有與燕子這麼接近過,孩子們常常飯後駐足支頤仰望。
小女兒常問:「牠們不會累嗎?」
「牠們靜止在一線間就是在睡覺,就像我們躺在床上休息一樣!」我回答。
救護車「喔咿!喔咿!喔咿!」呼嘯而過,在鄉村迷濛的夜裡,因為您的緣故,聽起來特別沮喪、感傷。您住院後,一隻燕子棲息在屋外的電線上,屋裡一隻。您曾說過:「燕子來家中作客,象徵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能趕走或是攻擊牠們,要把牠們當作是賓客。」您的話參差的翳入了天聽,燕子在您住進加護病房後,小小身軀在闃黑的夜裡祈禱。燕子像家人般守候著您,守候在您房間外的迴廊上,等著您回到家中。
端午節前夕,以為您羸弱的身子會回到家中靜養,但事與願違。您住進加護病房四十六天後羽化登仙,家人心痛與難過,充滿了不捨。聽到屋內翩然佇立的燕子在暗夜裡「嘰哩!嘰哩!嘰哩!」啜泣般聲音,像空谷跫音,夾雜趿拉聲響,迴盪在冷冷的中庭,讓我想起了您。我恍然大悟,也有所理解,原來燕子也有感受啊!您往生後,守靈期間不時有燕子飛進來,穿花貼水,或沿著燈光繞廊、徘徊;或追逐煙霧而盤旋、戀顧;或棲息在窗櫺上顧盼、沉思,久久才兀自離去。
是您回來嗎?還是燕子的執著,守候著您孤單的身後?
我和外子結婚後,便與您同住在一屋簷下相處了十幾年。剛結婚時,您一大早常坐在昏暗的客廳,輕聲道著:「桌上有包子、油條、豆漿要吃喔!」我為了趕上公車,常常辜負您的一番好意。
我履新教職,嫁作人婦不久,時常趕著去上班,未曾在早晨為您煮一頓清粥小菜,感到一絲絲汗顏。記得我有一次錯過班車,您騎著機車載我到上班的地方,讓我感受到您的和藹可親,當時未有「得之不易」的幸福感,如今才發覺:「往事已成空,萬事成蹉跎」的悵然若失。
人常言:「相愛容易相處難。」家庭背景不同的兩人結婚相處已不易,更何況還有與翁姑侍奉宜謹的相處模式。我時常與外子有爭執、吵鬧,您常常跟我們講:「相知個性,退讓一步」的融洽之道,外子和我也把您的話聽進去,生活中要包容彼此個性、興趣的差異性。
您曾在私塾讀了幾年的「漢冊」,明瞭經典、諳察雅故。因為您是家中長子,必須擔負家中的一切開銷,有老父、老母、六個妹妹、一個弟弟,食指浩繁,謀生不易,唯有離鄉去國,遠赴南洋,才能為生計尋找出口——新加坡。
早年的金門人「落番」,都先搭船到新加坡,再輾轉至南洋各地,新加坡因此成為金門人為數最多的僑居地。一九三七年日本全面侵華,金門人為了逃避戰亂,紛紛南渡。一九四一年您形單影隻到新加坡,與家人暫時相別,要下多大的決心啊!沒有親人可攀親帶故,只能以勞力營生。您當時和同以划舢舨維生的同鄉人住在「估俚間」(苦力間,當初靠划舢舨為生的金門人共同居住處所),舉凡碼頭運輸工、木材搬運工、種植經濟作物等,您都做過。您也曾在胡椒、橡樹膠、五金建材等貿易行擔任記帳的夥計。您說不同的行業讓您增長知識,擴展人際關係。您孤苦零丁,捨棄在家鄉的一切而旅食星洲,以求斗斛之祿。
當時的金門人就像海洋民族有著冒險犯難的精神,哪裡可以謀生,則義無反顧的去做。
一九四七年,您一去新加坡就是六年,當時金門人於南洋經商,大多從事貿易幫辦買賣,金門幫的貿易商人延攬您至「九八行」當夥計,卻傳來國共對立,許多鄉親疏遷到台灣,或是到南洋依親。您擔心家鄉的一切,思索著自己身無長物,讓一家人圖個溫飽實屬不易,遑論在他鄉落地生根呢!您曾說:「金門的土地貧瘠,長不出好價錢的經濟作物,當時的地瓜、土豆都沒人要,只有去南洋才有好出路,划舢舨出海可能一去不回頭,但留在金門要時常飽餐一頓卻是遙不可及。」一九四九年十月,您在新加坡貿易行的收入穩定,能固定匯錢回家鄉,人際關係也愈來愈廣,正當您感到雀躍不已時,家鄉卻傳來電報:「父病危」。這消息有如晴天霹靂,迅雷不及掩耳,國共軍隊旋即在金門展開拉鋸戰——古寧頭戰役。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那一年對您而言,真是個禍不單行的日子。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國民政府局勢穩定,您趕緊向老闆辭行回鄉照顧老父。您啜菽飲水的孝心與珍惜同氣連枝之情,是您身為兄長該有的表率,您的妹妹與弟弟也都敬畏您三分。老父年僅四十三歲英年早逝,老母四十歲堅毅剛強,當時您二十二歲,是家中長子,大家族的負擔依然落在您的肩上。
您回鄉結婚後,孩子陸續出生,長期務農的您對於莊稼事物熟稔,田裡的農作物栽種愈來愈多,除了高粱、小麥、地瓜、花生還有西瓜、番茄等經濟作物,牲口畜牧也不遑多讓:豬隻、牛數十頭、養馬、養羊,也養鰻魚苗、取海蚵、製作麵條,有時也騎腳踏車至料羅當搬運工人貼補家用。您在風裡雨裡咬牙過著苦日子,吃飯拌豆油、菜脯也當做一頓,枵腹做工都要忍著。每天帶月荷鋤歸,如此數十寒暑。當孩子長大後也跟著下田幫忙。您雖忙於農事,但對於孩子的教育與管教卻一點也不馬虎。對於村裡、廟宇大小事物出錢、出力,關心村裡的小學教育,更擔任金門縣農會農事小組長達二十幾年。您為人廉潔耿介,錙銖分明。
三十年前,村裡的一位婦人因難產急於開刀,您發動樂捐幫助婦人的家人度過難關。您生前曾以楷書寫下對自己祖父一生的行誼,裱框掛在菩薩廳堂,我常告訴您的孫子、孫女,這是阿公對高祖的思念。
您對子女的關心,透過您寫給外子在台北讀大學的信,我能一窺您終生對子女的愛是:嚴厲的愛、捨得的付出,還有以身作則的榜樣。您的嚴格和強勢作風源於您的生長背景,身為長子務必當機立斷與果決,才能照顧一家人。外型高大、英挺的您有大將之風,若不是命運的捉弄,您的發展必然有不同的結果。您的聰敏與巧手,在您的子女身上都看得到,他們實踐在生活中,曖曖內含光。您的才氣,被時間的洪流磨蝕了大半,但愛的傳承永不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