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來家中作客下
您這一生清清白白,所有的事隨著您的離去,雲淡風輕、煙消雲散了,但我會讓您的孫子、孫女知道您過去的一生行誼,就如同您對您祖父的深情與感恩。「相讓有春(剩),相爭無份」這句話也是您在生活上教育夫妻相處、孩子間相處的智慧軟語,我們會涵養自己並充實生活,教養兒女成為一個有學問、好教養的人,不辜負您的諄諄教誨。您曾牽引子女的手走向人生正途,現在換菩薩牽引你的手走向菩薩道,走向西方極樂世界,無所掛礙。
立秋時,燕子飛向另一國度,而天地如此廣闊,小小燕子只能處處為家沒有定居之所,飄蕩東西。燕子安慰家人的寂寞,也點綴家中的熱鬧,但終究會離去,徒留有情人觀視燕巢,垂淚沾襟。燕子只是來家中作客,不是遠遊的孩子歸回故里。
小女兒看到燕子巢空空如也而無法釋懷的說:「燕子每年都會回來,如果牠們沒有看到阿公,會不會哭啊!」
小女兒眼眶濕潤囁嚅:「阿公會像燕子一樣再回來嗎?」
大兒子說:「燕子再回來時也不再是同一隻了!」
燕南飛後,徒留頹圮荒涼的燕子巢,不時也有麻雀「鳩佔鵲巢」,而單調的電線畫不成五線譜,只能隨風擺盪或兀自垂吊著。
我曾讀過一本談論失去的回憶錄《金魚度假去》,我要坦然面對失去親人?還是避而不談生命的消失?我要讓兒女們知道生命終究會消殞。每個人都有哀傷的權利,不必刻意矜持情感而不敢淚灑涕流,即使他們只是孩子。對於人情的失落,他們仍應學習哀傷而不沮喪。眾生面對死亡,幾人誰能夠坦然?若無法觀照自己的內心深處,誰能放下執著?
杜甫有詩云:「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託此身。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詩人寫其漂泊、動蕩的憂傷,體會出物我之間的情緣,感傷得讓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憐燕,還是燕憐人,悽楚悲愴啊!我了解到自古於今人常藉由萬物寄託情感,身在有情的天地萬物間,痛苦莫不是失去了最親的人。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外子回想起您生前憂勞的一生,壓抑了許久的情緒,眼淚終於決堤:「人皆有父,翳我獨無,江水東去,兒欲歸去已無舟。」我安慰著外子,我的眼淚也不聽使喚。思念一個人唯有「見面」才能一解相思之苦,永遠不能「再見面」,只能以淚海訴衷情,化為縷縷思念。除了大學四年,外子一直陪伴在您身邊。隨著四季遞嬗日作夜息,把苦痛當成吃補,風雨當成披紗。長時間守候您進出病房,憂傷您病況,喜樂您出院。韶光易逝,誰不憔悴?在細雨夢迴、輾轉難眠時,怎能不使人潸然淚下?
「地無閒田,人無閒年」全家人都在田裡幫忙耕作,外子從小就在田裡幫忙。
上小學前畚「雞屎土」、二年級開始學習栽種地瓜、三年級後開始割高粱。童年時,外子與您常常騎馬到田裡耕種,他在前,您在後,漫步在崎嶇的田間小徑上,外子依偎在您的胸膛,孺慕之情無法言喻。您犁田功夫一流,在您身體硬朗時,年種高粱八萬多栽,地瓜一萬多栽,花生五、六千栽。白居易觀刈麥詩中「足蒸暑土熱,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正是農家生活的辛苦寫照。
朝暾東出踏巡田水,豔陽日下深耕易耨,不是閒情逸致,而是腳踏實地。
您六個孩子中外子排行第四,您都很放心把事情交代給他,外子動作敏捷、迅速確實,從未讓您擔心過。全家人都得到田裡耕種,農忙回到家已經累癱了,外子仍繼續挑燈夜戰讀書。外子高中畢業後,一方面考上某公立大學英語系,一方面又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保送師大的資格,無奈父老子幼,經濟狀況實難以負擔大學學費。外子與您相差四十三歲,不願意見到您傷心、煩惱,忍痛放棄最喜愛的英語系,而選擇保送師大。外子常和您抱怨,為什麼家裡這麼窮,您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凡事要放寬心胸」。其實生命的價值就在於彼此互不相似,難以比較。「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您的鼓勵對於外子產生很大的作用。
從村莊放眼望去綠油油一片,處處是豐收的景象。過去,外子家每一年的務農利潤僅能維持家計,外子兄弟姐妹的讀書費用、零用錢都是靠領取獎學金,並自食其力完成大學以上的學歷,也有好的發展,對於您侍奉至孝,您甚感寬慰。
過去無情、慘澹的歲月,讓人體會出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與苦澀滋味裡有幽香的哲理。飄風發雨的寒冬已然停歇,春季萌芽蓬勃的生氣為這個家注入新血。
一家人都在為這個家付出,不計較誰多誰少。我相信只要一家人一條心,就能渡過人生的寒潭。
湖下村的屋舍儼然,露濕裡的高粱田翠微,白腹秧雞漫步其中,麥隴青嫩搖曳,環頸雉守候著春秋,清晨慈湖迷霧四起,小鷿鷈潛水捕魚,偶爾會聽見牠們的鳴叫聲,引吭高歌像是水澤裡神秘笑聲。良田、美景、湖畔朝嵐夕靄,迷霧氤氳靉靆,景象詭譎多變。
湖下村遍野的高粱田、花海、麥波、綠泥等形成「數大是美」的空間美感,在一般人眼中是構成美的元素,而外子眼前綠疇平野、月湧大江不是視覺的遼闊,卻是記憶裡一段刻骨銘心的印痕。我發現這是一種自主的審美觀,不必強求別人認同。外子才大我一歲,但他的生活經歷令我感到心疼與佩服,我才明白原來外子堅毅性格與好學不倦的態度是環境使然。
慈湖湖光粼粼碧水邊,湖下屋舍曖曖遠人村。
春分時,眼前常常是一片白霧,遠處水光接天。村莊裡的第一道晨光灑落中庭,歸來的燕子凌空飛翔,來回穿越窗櫺。燕子背部透著藍黑色光澤,輕輕揮動分叉的尾羽,一轉身好像舞者踩著步伐「點踏!點踏!點踏!」半月形尾羽款款飛,燕語呢喃未停歇。頃刻間,如黑白琴鍵瞬間來個高八度「嘰!嘰!嘰!」清新嬌嫩,圓潤婉轉,劃破清晨的寧謐。
昨夜,大兒子在陽台曬浴巾時說:「媽,燕子巢裡面好像有聲音!」沒錯,燕語起落如琴鍵,清脆悅耳,我喃喃自語:「已是春分,燕子回來作客了。」
輕盈飛舞的燕子們,帶來春天的訊息,活潑熱情的生命帶來幾多喜悅與歡欣。燕兒在中庭盤旋,幾聲清妙樂音「嘰嘰!嘰嘰!嘰嘰!」有時偶遇鄰家小哥牽著狗兒出來散步,狗兒搖著尾巴打招呼,有時遇見老人家牽著老牛到田裡,牛哥「哞嘛!哞嘛!哞嘛!」。
在這個村裡,偶爾見到古厝炊煙升起與雲霧繚繞,路上常可見一位老人,肩挑著乾燥的木麻黃樹枝,步履蹣跚。我們常習以匆忙的步伐前進,不知道如果肯放慢腳步,駐足半晌,我們眼前的景致即可能是人世間最美的一幅畫。
當夜幕低垂時,慈堤海邊灰濛濛的夜色顯得蒼茫,行人寥寥無幾,只有趕著回家的車陣有如魚貫,昏暗路燈曲折斜影指引著回家的路,一個轉彎,湖景光線闃然泯滅。我從慈堤遠望,廈門灣櫛比鱗次的高樓帆船造景矗立,有如在雲端。距離遙遠的美感,也只是驚鴻一瞥。
燕子年年都會回到家中,物我相融,體察世間情感。燕子是否感到疑惑?主人家裡變得有些安靜、孤單。冷清的氛圍,如薄霧、輕煙瀰漫了週遭。燕子彷彿體會出我們失去了至親,為了安慰我們一家人,盤旋飛舞在中庭。燕子們的舞姿成了華爾滋的步伐,燕子們的樂音也成了最美的圓舞曲。貼心的小女兒也注意到燕兒律動,開心的說:
「媽媽,燕子飛得好美唷!我也要像牠一樣。」小女兒自己就跳起舞來,過了半晌,小女兒問我:
「媽媽,阿公會回來嗎?」
「阿公不會再回來,但他永遠在我們的心裡。」我回答。
我想起您住在加護病房時,您的孫子孫女們直嚷嚷要去看您,卻因年幼而無法探視您,孫子孫女們很難過。從您別後,家裡每個月初一、十五的祭祀,我才深刻體會所謂「生前一粒豆,勝過死後拜豬頭」、「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箴言。
燕子凌空飛舞的景象只有一季,您的身影只留在我們的腦海裡。
燕子一直到季節過渡,忙於生計而南飛。燕子如時點綴季節熱鬧的氛圍,如時飛入尋常百姓家帶來歡樂、笑語,如時搖曳姿態。當我平靜如水的心情被撩撥時,心裡的糾結像漣漪不斷延伸,有時候像一道道錯落有致的瀑布,銀花四濺,宛如騰空白練。
人要在孤獨時享受寂寞或悲傷,要在繁華似錦的春天掇拾青春,在壯年江闊雲低的心境中自處。多少日子從我身邊匆匆溜走,像小石子投入湖裡「撲通」一聲,淪漣微波!躊躇滿志的日子滴在時間的大海裡,也只是虛空落泉。我從閱讀流動的群像與行旅間,從平凡生活裡的蛛絲馬跡,體會到人生哲理,原來尋常生活即是一朵朵含苞的智慧花,是如此璀璨,這般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