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軍報國男兒漢

發布日期:
作者: 寒玉。
點閱率:1,186
字型大小:

安徽穎上縣,有位趙國安,週歲喪母於戰亂,家鄉一道河,國軍打共匪,百姓竄逃心慌慌,母親帶他去渡河;平日一艘渡船乘坐二十人,那日超載四十個,地點在新佶子渡口。
成人攜幼兒,走到哪裡都為了生活,他們將袁大頭綑綁於腰際,當船行駛河中央,太重翻船沉河底;大人全滅頂,惟獨兩個小孩漂岸際,趙國安是其中之一。
口耳相傳、渡口翻船,趙國安的父親到河邊去尋覓,已有好心人家將他抱起、保暖著他的身軀;另一位孩子是同村的鄰居,他的親人失而復得流淚水。
才一週歲,失去母親沒奶水,購不著牛奶,小小年紀的趙國安,以麵糊維繫生命;而父兼母職的父親,與他緣分只有十二年………。
十二歲那年,家鄉生活困難,趙國安的父親帶著他到淮南大統挖煤礦,初換環境、水土不服,勉強支撐三個月,客死異鄉;同伴將他埋在附近的山林地,簡單為他辦後事。
雙親已走遠,趙國安當孤兒,自食其力地在附近村莊受雇放牛群,亦能到墓地陪父親。約莫一年多,收入不固定,順著來路往回走,叔伯不忍趙國安衣衫襤褸、在外奔波,將他留下照顧。但自家生活已困窘,多一個人吃飯是他們的負擔,因而對他越來越疏遠,噓寒問暖是奢侈,將來照料是空談。
民國三十七年冬天,共軍打阜陽,國軍被擊垮,阜縣自衛隊員就住在趙家,趙國安鼓足勇氣問排長:「我可不可以去當兵?」
排長看他年紀小、志氣高,應允讓他去從軍。趙國安知道從軍苦,但寄人籬下的心情更難受,他要活得有尊嚴。於是,十四歲的年紀就成了地方部隊的一員,在寒風颯颯的冬季,跟隨軍隊從家鄉出發,經縣城、徽州、安慶,過渡江,到金縣,在帽領縣過農曆年。
一個多月的行走,趙國安身穿黃卡其軍服、自備家鄉的布鞋,空中飄著雪,冷冽沁骨底,邊走邊甩手,才能得到一絲的暖和。原本預計中共半年才會渡江,意外他們不是用簡陋的草船,而是做木船,以木頭做成三角架、用圓鍬當槳划,快速地渡江。趙國安只好隨隊向南走,到浙江省金華、義烏兩縣,再翻山越嶺到福州市福鼎、連江縣,部隊則在平潭編為七三軍迫擊砲連。
民國三十八年五月,中共攻陷福州平潭縣城;七月,國軍七三軍退守平潭,大船往海中航行,沒有泊岸邊,倒是停在海中央,部隊分批乘坐打魚的小船、再爬繩梯上大船。船開兩天一夜,抵達基隆港。上岸之後,每人發一個麵包、一碗稀飯裹腹,隨即搭乘火車到新竹埔頂,借住一間國小,白天學生上課、晚間他們入住校園,用稻草鋪在地上睡覺。
七三軍來到台灣,重新整編,趙國安編入五二軍第二師,師長劉玉章,部隊三個月到六個月換防一次。
民國三十九年,部隊向南,駐守嘉義中庄營區,趙國安軍階為士官、下基地訓練一年。趙國安擔任機槍手,三個人負責一挺機槍,一個槍手、一個彈藥兵,他則扛槍管;隨後移防台南那巴林營區,再轉防高雄仁武,部隊沒打仗,就屬一般的訓練。
軍隊來來去去移防,中士副班長趙國安於民國四十四年首次隨部隊輪調來金門,連部在山西、部隊在海邊,他則守海防,站崗的位置很平安,別個地方有人斷頭在異鄉,他警惕自己,晚上站衛兵,要睜大眼睛,不要打瞌睡,嚴防水鬼摸上岸,屆時不知項上的人頭在何方。
民國四十六年,趙國安輪調台北六張犁營區,再轉防桃園八德鄉附近的營房,待命來前線。遺憾錯過八二三砲戰,於四十八年過年期間、搭乘開口笑抵達大金門,再乘坐運補船到小金門西路和東林,守護龍蟠山。
趙國安駐紮小金門期間,奉命築工事、挖壕溝、做碉堡;簡陋的土洞短時間不會塌,遇上大雨,泥土含水分太多會崩垮,彈藥庫與糧庫都曾塌過,他們將土挖走,緊急搶救。過後則負責開鑿緊鄰東林的龍蟠坑道,先挖土、再鑿石頭,用鋼彈和鐵鎚,一人扶著、另一人敲打,然後用炸藥將石頭炸開,坑道於四十八年完工。
民國四十九年六月,擔任盟軍歐洲戰區統帥的美國總統艾森豪訪華,中共砲彈來襲,言明是歡迎艾森豪,小金門中彈,剛完工的海水淡化機,尚未取用,就被擊壞。
民國五十年,台金又調防,趙國安被調至繡有馬車臂章的新單位,從小金門到大金門南雄師;於五十五年經過長官的鼓勵、報考陸軍官校專修班第十三期,同年七月十八日開學,受訓一年一個月,於五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日畢業,分發金門屏東、擔任准尉見習官,再掛階少尉;並由屏東轉調第三士校當區隊長。
趙國安在第三士校服務十餘年,區隊長、兵器教官、行政官、總隊長,從少尉到少校,青春歲月奉獻給了第三士校。第一士校在陸軍官校的預備班、第二士校在中壢、第三士校則在金門;當第三士校裁撤,趙國安於七十四年被調至明德班,擔任少校隊長。
明德管訓班,隊長很難當,既要扮黑臉、又要扮白臉,不守規矩的要留意,幹部會議要注意;趙國安告誡幹部們,與其事後檢討、不如事前預防。
明德班是軍方用來輔導行為偏差、違反軍紀所設立的特別班隊;進入明德班被管訓的人員,大都是不服從長官管教、擅離職守、打架滋事;管訓期間三個月至半年,趙國安按規定排課表,偏向心理輔導與體力訓練,每天扛著沙袋在肩上晨跑。平日不能休假,但長官二至三星期會來探望,尤以輔導長走得最勤。
一般管訓人員,提前回部隊的兩大主因,除了部隊派人來擔保、即是在班表現好,明德班發文給單位。在明德班擔任隊長期間,班裡從未出狀況,當趙國安於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從軍中退伍,不到兩星期,明德班即逃走一個被管訓人員;長官來找趙國安,詢問該人的下落,趙國安告訴他:「我退伍,不會帶走你的兵。」
家鄉已無親人,趙國安不再觸景傷情,當踏入金門這塊土地,就決定留在島嶼。
當年在西園守海防,連部在村莊,長官規定放假要幫老百姓的忙,挑水、掃地、拔花生、挖地瓜,他服從命令軍愛民,因此認識了該村黃姓人家。
黃家有女孩,他無心電感應;數年後在桃園八德鄉相遇,黃母帶著女兒赴台,到燒磚工廠推磚,姐姐為妹妹撮合姻緣。黃女幼時曾經得天花,發高燒、傷了喉嚨與耳膜,從此聾啞伴隨她;趙國安悲天憫人的心懷,答應終生照料她。
女方生活清苦,黃母期望趙國安入贅,她們方能由公家領眷糧。好人做到底,趙國安從此冠上妻子的姓氏,喚為黃趙國安。直到升了官,家境有改善,他填表上呈內政部,將姓氏變更回來。
軍中結婚有規定,存款要三千,身分亦是辦業務;趙國安兩樣均具備,填結婚申請表、上呈師部做調查。年齡差距十一歲,監察官問女孩會不會講國語,妹妹無法回應、姐姐代替回答。
婚後,趙國安對妻子疼惜有加,不因她是聾啞,沒有人天生願意這樣,他憐憫於她的處境,平日溝通雖然費功夫,但他耐心地與她比手畫腳,以心靈感應代替口語的傳述。
退而不休的趙國安,在金湖菜市場當管理員,而後加入民間清潔隊;有一位老兵生病住院,養豬場無人管理,他接手幫忙,自己也養羊,夏天放羊吃草,冬天乾旱、餵食有困難,年歲已大,近來,他選擇離開職場、在家頤養天年。
育有二女二男、均已長大成人的陸軍少校退伍的趙國安,曾獲頒勳章與獎章多座,並獲得中國國民黨小組長證書、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互助組長榮譽狀、金門縣政府績優鄰長獎狀。目前是山外里第十六鄰鄰長,在建華的一棟透天厝,守著妻子守著愛,有情有義、數十年不變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