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神
我起身,套件上衣往外走。月光亮,人影長,月在西,不久,天就要亮了。我胡亂走,穿山林,過溪流,流水映光,潔亮如洗。我再走、再走,是山貓還是喜鵲被我驚動,搭嘎響起,或者山林有鬼,正磷磷看我?神,豈有懼鬼之理?我再走,也許躲起來,我就能免去這一個迴圈的章節。我走下一個窪地,這兒草多樹少。咦,我走來這兒做什麼?我感覺到正有物事快速流泄,是什麼呢?我再想起了百年後、青嶼鄉,百年後,我又怎麼了呢?我知道我正遺漏一個重大線索,天亮後,我就要奔赴一個無法挽回的悲劇,那是什麼呢?
我悲伏草地,哀傷痛哭,胡亂翻滾,草叢中竟有一個堅硬的東西,撞得我頭疼;撥開看,卻是一個石碑。儘管月光亮,我卻不識得上頭的字,只見日、月紋圖。正納悶時,卻見它化作一頭獅子,朝我嘶吼。
我醒了。身旁兩個弟弟躺著,渾身冷汗,我急忙搖醒,他們楞了好一會兒,才回神說,夢見小時候的事,當時的一切是多麼美好,卻又多麼兇殘。
我們慘歎說,幸好是一個夢。
我們抬頭--,不為什麼,而是直覺地該抬起頭,正見風獅爺看著我們。我沒看錯,那是一頭朝我們微笑的獅子。
清明,是我們最悲傷的節日。你問我為什麼?你何必問,你是神哪。
我訝異我的口氣如此惡劣。察覺到時,覺得不好意思。風獅爺站前頭,面無表情。我急著找話題,忙說,原來我以前就見過你啊。祂身上的日月紋圖,讓我想起前世或者夢境中,曾看過的一模一樣圖案。風獅爺還是不搭理。清明雨紛紛,斜斜落,像一把大掃帚,急急刷。我們四個神,遺立荒野,睜著眼,什麼都看見,卻也什麼都看不到。
一大早,村落炊煙升,蒸發粿,煮白飯,炒各種菜,料理包春捲菜肴。不多時,村人將如以往,魚貫經過。村人過世或葬於天摩山下,或自家田埂間,或葬得更遠,出村,找一處野丘。葬田間者,每一天瞧子孫耕作,葬野丘,子孫在清明或忌日祭祀,風沙抹逝,常找不到墳頭。
張春明父子挑扁擔、鋤頭,出村。父母跟妻的墳頭與路面齊,幸立石碑,得以辨識。張春明掘了夠深的洞,與兒子一起扶正石碑,再謹慎揮鋤掘土,掩上墳墓,不多時,黃沙上,再是三個墳頭。父親每掩好一個墳,張輝白就拿磚頭用力壓實。祖父、母的墳距離父親墳頭三十步,張春明跟兒子說,別忘記,三十步。張輝白點頭。到定點,張春明再掘土方,起墳頭,掛墓紙,燃香。
張輝白只在祭祀時掀籃子,其餘,則用棉布包覆。新雨後,沙吃水,風起不興,若平時,得專人看顧,見風起迅速掩籃,免得菜肴入沙,折耗一鍋好菜。
祭祀後,兩人挑扁擔、扛鋤頭,往村頭走,換菜肴,拜廟、拜風獅爺。時近午,張輝白起火熱菜,撕妥春捲皮,一層層鋪好,向張春明喊一聲後,熟稔地舀菜,灑花生粉,包春捲吃。
竹林下,石棺前,張敏、張慶、張本三兄弟,看村人三三兩兩,望白雲層層疊疊,聽海濤撞撞裂裂。直到死,直到成為神,還時時刻刻被提醒,他們曾為人,卻又不像人。
我看著懸掛雙腿間,雕刻師附會雕飾的巨大卵葩,長歎一聲,轉過身去,不再望著那悲傷的三個人、三個神,或者三個鬼。 說不定,不僅青嶼村,包括山后、田埔,官澳、西園等村,都聽到張輝白睡夢中驚喊。一支好大的棍子,朝我敲。綠色棍子。該不會,正是我跟阿清從竹林砍下的那一支?阿爸揮扁擔打我時,我都沒這麼怕。棍子,有形的棍子打上頭,卻模模糊糊,變成一個巨大的袋口,籠罩我。我依稀跌入被牛踏坑的古瓦房。我這麼想,就真的滑將下去。跌、跌,再跌,我不禁罵,再跌,我就死定了。等我嚇醒,已在洞窟內。只我一個人在洞窟內。忽然,天下雨,而且是急雨,不一會兒,水淹過膝,再不久水淹及胸。這時,洞口忽現三條人影,我伸手,等他們救。
我跟阿清說這個夢,他說,都長這麼大,還做惡夢,羞羞臉。
不知道阿清為何跟旁人提起我的夢,連阿雄都知道,鬼祟地拉我到一邊說,他也做過類似的夢,也見一支大棍揮來,他跌落、再跌落。我運氣不好,沒跌到洞窟,卻是跌到糞坑,我喊救命,明明看見阿旺、阿火,還有你阿爸春明,都來糞坑屙屎,卻沒一個人理我。屎條、屎花,一起打在我臉上,好噁心、好恐怖。
我稍後知道,阿清跟別人提我的夢,是因為阿清夢到一個棍子打來,他跌落天摩山。明明跌落山底,正慶幸毫髮無傷時,盡頭忽做起點,再往下跌。
伯公臉色凝重,在廟口提他的夢時,村人已交換彼此的夢,都嘖嘖稱奇。有人跌進尿壺,不停看見老人套進萎縮的話兒撒尿;有人滑落蛇身,蛇蜷曲,成一個圓,不停繞一條蛇打滑。伯公說,他掉進一隻香爐,伯公指著廟裏香案說,就是那只香爐,他想爬起,卻被下一炷香卡著,換位置,又是另一炷香攔路。
我挨近聽,順著伯公的手往上看,看到香爐,也看見後頭立著神主牌,寫著張公敏幾個字。我想起竹林下、石碑上,也寫有這幾個字。我不敢問父親。問阿雄、問阿清,都說不知道,只好問伯公,他說那是明朝人,官做很大,有一次皇帝生病,張敏以太監身分代行皇帝職務,民間傳說,張敏是「七日皇上」。
我一聽大驚,張敏的後代是誰?伯公說,張敏三兄弟都當太監,時隔兩百餘年,侄孫輩是誰,都沒人知。
村頭惡夢,如同風獅爺喝哧喝哧吃風,話頭過,村人漸少提起。
我身子拉長,體魄漸壯,既是少年,又不是少年,村人說,我正轉大人。十一月,風吹西北,黃沙像布幕,扯掉一層還見另一層,我掩口鼻,一步步走上緩坡。風獅爺披巾被風扯破,風吹過,啪啦急響。我解下扁擔、鋤頭跟竹棍歇息。村人說,快轉大人了,還帶竹棍玩?以棍作畫,比扁擔輕省得多,我持棍回頭看,沙地上,足跡陷,我把玩手中棍,琢磨該畫或不該畫,又該畫什麼?
就畫風獅爺如何?
我兜圓圈當頭,正要畫上雙眼,驚風來,披巾斷,淩空起落。我呆了呆,追著披巾跑。紅披巾打旋直升,如飛龍破雲,滑溜弧行,如蜻蜓振翅。披巾被竹林擋住,挨著竹林刮。我忘了林下有墳,只覺紅巾、綠竹相映,格外醒目。我踏上石碑,攔下披巾,喜孜孜地捧在懷中。
待留意跑來墳墓,也同時看見墳上方有一個破洞。伯公說,這是張氏三兄弟衣冠塚,墳內並無屍骨,我喘了一會兒,放膽,以棍探路,踏上墳去。墳塋結實,卻有破洞,我張望洞口,看似不深,卻究竟多深呢?我心想這就是夢中,我跌落的洞口嗎?
洞口邊緣,裹一層蛇蛻的皮,我持棍一勾,拖出洞。蛇長幾尺,恐比竹棍還高。我小心地探棍入墳,棍身已沒,卻沒到頭。下墳,捧幾塊倒塌在石碑旁碎石,像起灶焢番薯,大石當基礎,碎石掩空處,洞口越遮越小。我持起一旁的竹棍,置洞口。
最後,我鬆手,棍走,沉入墳墓,淡淡叮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