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筷救地球
地球在發燒!北極冰山快速溶化!陸地日漸沈淪!大家應「一筷救地球」,最簡單的做法是出門用餐,記得攜帶個人「餐筷」,養成衛生安全又環保的好習慣。
自從奉調環保單位,承接業務除了一般行政,也兼辦「空氣污染防制」工作,包括節能減碳業務,所以,每天出門的隨身包或汽車的置物箱裡,都備有環保餐筷,尤其是每次赴台出差,背包裡除了裝有筆電與換洗衣物,更重要的是,應記得放一把環保餐筷,否則,用餐時大概要學印度人用手抓飯吃了。
自民國九十七年六月五日起,環保署配合「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執行「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提出「十大無悔措施」供民眾參考實踐,呼籲民眾響應低碳的生活習慣,以達到溫室氣體減量效果。
金門地區於同年的九月二十二日,由縣長率領一、二級主管,在環保署官員見證下,具名簽署「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宣示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實踐節能減碳措施的決心,強調「節能減碳」不能是一時的衝動,應是長久的行動。
什麼是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簡單地說,十大節能減碳措施包括:一、冷氣控溫不外洩:少開冷氣,多開窗;二、隨手關燈拔插頭:隨手關燈關機、拔插頭;三、省電燈具更省錢:將傳統鎢絲燈泡逐步改為省電燈泡;四、節能省水看標章:選購環保標章、節能、省水標章及EER值高的商品;五、鐵馬步行兼保健:多走樓梯,少坐電梯,多走路,增加運動健身的時間。六、每週一天不開車: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七、選車用車助減碳:選用油氣雙燃料、油電混合或電動車輛與動力機具;八、多吃蔬食少吃肉:愛用當地食材;九、自備杯筷帕與袋:自備隨身杯、環保筷、手帕及購物袋;十、惜用資源顧地球:雙面用紙;選用再生紙、省水龍頭及馬桶。
大致上說來,這十大無悔措施,都是日常生活之中應養成的良好習慣。其中,以「自備杯筷帕與袋」一項來說,過去,人們廣泛使用紙杯和免洗筷,為了取得紙漿與原料,大肆砍伐樹木或竹子,除了破壞環境生態,且因用過即丟,產生大量垃圾,徒增處理成本。
根據報導,人類經濟文明之後,為開發土地與利用木材,大肆砍伐樹木,從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開始蠶食,迅速擴張延伸到非洲大陸與亞洲群島,估計地球上的熱帶雨林,每秒鐘消失一公頃,相當於二個足球場的面積;日積月累,等於每分鐘消失六十公頃,每年消失超過三千萬公頃,差不多是十個台灣島的總面積;而一棵樹木的成長,需要經歷數十寒暑,甚至是數百年的風雨歲月。
由於地球表面裹覆著大氣層,其主要成分為78%的氮、21%氧、以 及1%為氬氣和其他少量氣體,包括占百分之零點零三八三的二氧化碳。其中,氧氣主要供作自然界生物呼吸與助燃的功能,而熱帶雨林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以維持大氣層氧氣濃度平衡的重要角色。
而今,人類濫墾、濫伐林木破壞環境生態,以致自然界日漸減少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造成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急驟增加,使得太陽輻射熱傳入地球表面後,不易再反射出去,累積的熱量使地球表面平均氣溫上升。
同時,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發展經濟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每年增加排放六十億噸的二氧化碳,使氧氣循環緩慢失去平衡,產生「溫室氣體效應」,造成北極億萬年冰山逐漸溶化,而使海平面不斷上升,許多陸地恐被海水淹沒,特別是太平洋中的吐瓦魯、馬爾地夫等島國,都將面臨沈入海底的危機。
除此之外,由於熱帶雨林急驟的消失,直接造成物種滅絕,科學家估計每天有一百多項動、植物的品種從地球上消失,一年超過五萬品種滅絕;如果照這樣的速度繼續濫墾、濫伐,再過十年,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熱帶雨林生態,將被破壞殆盡。
而且,「溫室氣體效應」造成氣候變遷,北半球冬季將更冷,而夏季則更熱,由於氣溫增高蒸發加速,降雨型態改變,濕熱地帶降雨增加,常常暴雨洪澇成災,威脅人類生存空間;相對的,乾旱地區降雨更少,土地逐漸沙漠化,許多物種慢慢枯萎死亡,以致作物歉收、糧食短缺,人類將面臨饑荒,勢必引發經濟與社會問題,所以,對抗地球暖化,是當前各國重要的課題。
我國是地球村的成員之一,面對「全球暖化」的共同大敵,沒有置身事外的理由。就以使用免洗筷而言,雖然近年來已略為減少,但全台灣每天仍使用兩百八十萬雙免洗筷,一年就有十億雙之譜;如果以砍伐一株桂竹生產兩百雙竹筷估算,每年得砍伐三百萬株桂竹,相當於三千座足球場的面積。尤其,免洗筷用一次即丟,增加垃圾量的處理、運輸與焚化,浪費社會成本難以估計。
所謂「免洗筷」,指的是一次性使用的竹筷或木筷。肇因於台灣地區有三百萬B型肝炎帶原者,而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當中,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其中又以B型肝炎為主因。是以,民國七十年左右,政府為預防B型肝炎傳染,大力宣導使用免洗餐筷,一夕之間,從高級餐廳到夜市攤販,紛紛將重複使用的筷子,換成用過即丟的免洗筷。
記得唸高中時,老家附近的海防部隊,有一位來自台中的文書兵,與我年齡相近,彼此建立深厚情誼,他老兄退伍返鄉在台中與南投竹山一帶經營建築與「竹器產品」生意,曾當選三屆縣議員,仍念念不忘二年戰地軍旅生活,除了時常寄送台中名產饋贈,並盛情邀請若有到台灣,務必到台中接受招待。民國七十年我到台北公證結婚,曾到溪頭森林區遊覽,順道參訪他的竹器工廠,見識全自動化的竹筷生產過程。
據表示,當時,使用免洗餐具在政策推波助瀾下,旋風席捲全台灣,竹山地區總計超過千家竹筷加工廠,家裏有種竹的,全家總動員上山砍竹;家裡沒有竹山的,一家三代同堂投入代工行列,因此,放眼整個竹山民宅巷弄,十家有九戶日夜加班製作免洗竹筷,以因應市場需求。後來,竹山的材料供應不及,被迫由其他縣市運來竹子,包括成品運送的貨櫃車與運竹卡車,終日進進出出,川流不息,盛況空前!
漸漸地,台灣本島的竹子砍得差不多了,且宥於工資成本因素,許多竹筷生產工廠紛紛轉移大陸或東南亞一帶,我的朋友在大陸和越南,就有超過十家生產工廠,以貨櫃運回成品包裝、銷售。
然而,大陸及東南亞的工廠製作品質與衛生條件參差不齊,隱藏著許多潛在問題,諸如:部份不肖業者為了防止竹筷潮濕發黑或發霉,希望能保存更長久不變質,於是,在製造過程中以二氧化硫漂白,但未經熱水蒸煮袪除二氧化硫,消費者若不察誤用,殘留的二氧化硫遇湯水會轉變為亞硫酸鹽,隨著食物吃進肚子裡,將危害身體健康。
雖然,台灣地區每年砍竹製作十億雙的免洗筷,數量上在全球總量微不足道,較諸於大陸每年製造四百五十億雙免洗筷,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然而,既然我們生活在地球村裡,每一個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理應善盡社會責任,身體力行實踐「節能減碳」,生活之中應儘量減少浪費能源,具體的作法就是隨手關燈、或少開車,儘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在餐飲部份,應隨身攜帶個人「環保餐筷」,大家「一筷救地球」,為自己、為家人,更為子孫留下優質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有鑑於溫室氣體所造成的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效應日益嚴重,各國「對抗暖化」的呼聲高漲,二OO九年十二月七日,聯合國召集「氣候變遷高峰會」,來自全球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一萬五千名代表,在哥本哈根集會十二天,討論減碳議題,希望凝聚共識,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問題,達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共同對抗氣候暖化、拯救美麗的地球。並爭取富有國家提供資金,協助貧窮國家推動減排二氧化碳的努力。
' 當然,配合全球「對抗暖化」行動,我國亦同步啟動「國家溫室氣體適當減緩行動」,並成立跨部會的「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統籌規劃「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推展包含能源、產業、運輸、建築及生活等多面向的具體行動。
事實上,台灣地區自民國九十五年起,即規定政府部門及公私立學校,全面禁用「一次性」使用的免洗餐具,九十七年六月五日起,環保署推出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供民眾參考實踐,呼籲民眾響應低碳的生活習慣。同年七月一日起,全台四大連鎖便利店,不主動提供免洗筷,並自九十九年元旦起,全台三十餘家百貨公司或大賣場美食街,為響應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均不提供免洗筷,消費者應自備環保筷。
也因此,環保單位以身作則,所召開的會議或舉辦的研習活動,無論是吃便當或便餐,一律不提供免洗筷或紙杯,與會人員若未自行攜帶環保筷,大概只能望「餐」興嘆了。
地球在發燒!北極冰山快速溶化!陸地日漸沈淪!這是多麼聳動的警語,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身為地球村的成員,保護地球和愛護自己,是一樣的重要,力行節能減碳,共同對抗「地球暖化」,人人應加入自備環保筷的行列,大家「一筷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