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知足的人就像一束鮮花一樣,分一些香氣給別人,也無損於自己的高雅;就算這束花不是很亮眼,也有精細的一面。
好幾次聽到生命教育的故事,總會介紹一本知名的繪本〈貪心的狐狸〉,這本繪本的內容淺白,卻饒富深意,更能帶給孩子們莫大的品格內涵。
〈貪吃的狐狸〉中的狐狸,不只貪得無厭,更是狡猾;牠第一次躲在房屋旁,偷取人類的衣服來穿,裝飾一番之後,便進入民宅,又佯裝自己是過路的旅人,央求屋主分點東西給他吃,主人看見了牠滑稽的模樣,沒有揭穿牠;第二次,狐狸又故技重施,洋洋得意地走到第二戶民宅,主人依舊知而不報,沒有拆穿牠,狐狸離開之後,還一邊唱著歌,嘲笑人類真好騙;村裡的人早就開始流傳這件好笑的事,大家也都做好了準備;到了第三次,民宅的人決定在外面放一件新娘的服裝,讓狐狸來出糗;果然,狐狸穿了新娘裝踏進第三戶民家,屋主便問:「你的新郎倌呢?」屋主不停地調侃愚弄,狐狸才知道自己受騙了。
這不只是一隻貪吃的狐狸,還是一隻得寸進尺的狐狸呢!想想看,如果這隻狐狸,久久來一次,或是態度好一點的話,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或許下場就不會這麼難堪了吧!在那一次的生命教育課程中,講師提到人們最大的盲點,便在於貪、瞋、癡、疑、慢,其中「貪」擺在第一順位,也就是「貪」是最容易讓人起心動念,勾起不好的意志的。「貪心」會像一個無底洞一樣,無限無限地擴大延伸,這次得到了,下次便想獲取更多,經年累月,連自己都身敗名裂了,還恬不知恥。
貪心的另一分隔線便是知足,知足最簡單的解釋,便是「知道自己滿足」,所以「夠了就好」,點到為止。
這幾天一則感人的新聞,一位月薪收入一萬多的清潔工,無意間撿到了一個錢包,裡面有數百萬的現金,經過循線尋找,終於全數還給失主;可貴的是,他拒絕了失主的紅包,只說自己賺的已經足夠了,用了別人的錢,會感到內心不安。
的確,「貪心」與「滿足」就在一念間,「夠」與「不夠」也在一念間;錢是賺不完的,但是內心的滿足欲望卻可以適可而止。而人心的善良,便在於將自己的滿足,分給不足的人;有能力就把燭光照遠一些,有能力就把雙手朝下一點;能夠滿足並施捨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與富有。
知足必然常樂,貪求必然常憂;知足像一朵鮮花,可以永遠揮灑香氣,貪求像一隻蛇,連象都妄想吞嚥下去;知足是暖陽,讓人倍覺溫情,貪心是雷雨,令人逃避不及。
人的一生,能帶走什麼,又帶不走什麼?能留下什麼,又留不下什麼呢?在一個富而好禮、書香社會中,請記得收起貪婪的心,藏好心中的那隻貪心狐狸,多一點滿足,多一點佈施,世界將因此而更加美善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