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就回來
今年是50年代的「烈嶼聯合國校」第三屆畢業滿半世紀;聯合國校是「823砲戰」時期,政府把小金門五所小學遷往大金門集中上課的學校。在這半世紀流離動盪的歲月中,同學不論在原鄉、他鄉,或海內、海外,都能秉持家鄉風雞堅韌勤奮的精神,屹立於各行各業,為社會服務,不落人後。唯同學中,有幾位命運多舛,甚且英年離世,每憶及此,總為彼等感到婉惜與遺憾。
而由於現代生活複雜,人體疾病繁多,於是曾有社會熟悉的人士和朋友,曾幾何時才見過,突然也有意外或「無疾而終」的傳聞,可見人生之無常,朋友相聚之珍貴!而聯校同學多數居住台灣,同學會常在台舉辦,對幾位因個人健康、工作或居家偏遠較少參加的同學,依舊在大家的追憶懷念之中,每次同學會的訊息,也都必須藉由筆者編作之「鄉音」─同學聯誼會會刊,寄與同學分享。
今(101)年同學會於11月24日中午在中和市的「金樺園歌友會」如期舉辦:
住金同學淵國兄因金門霧大苦候二天才搭機回台成行,同時攜來故鄉名產-烈嶼香芋頭,親自料理製作「芋炸」,熱騰騰端至會場,先讓同學餐前品嚐,馳名海內外的「烈嶼芋世界香」的芋頭炸,頓時芳香四溢、滿室飄散,要特別感謝淵國兄的熱情和用心。不俯身蹲下,不能聞出花的芳香!為此,筆者寧可拋開相近召開的退休警察協會開會,赴台參加同學會,實際參與,親力親為,才能使「鄉音」資訊紀錄更臻詳實,並帶來上年度的同學會團體合照分贈給每位同學。國粹兄因家鄉宮廟奠安,不克赴台出席,但在忙於廟會事務中,還是禁不住友情吸引力的牽動,抽空打手機至會場,和每位同學講話「接力問候」;欲罷不能,好比是千里遙遠寄相思、「舊情綿綿」唱不盡之感性。
住台同學金水兄帶來二瓶近30年之金門高粱老酒,幾可變成酒「精」之極品了,讓同學們大讚老酒之香醇,如此奉獻,實是友情比酒貴!有幾位因個別事由不便參加,其他同學則全員到齊,並有眷屬與會。會中,彼此無拘無束,斛籌交錯,暢談童年糗事,歌聲笑聲連連;有同學唱作俱佳,將一曲「哈酒」的意境,使勁地表現成「歪嘴斜目」的特寫,赤子之心袒呈相見,全場歌聲繚繞、鎂光爭拍,陶醉在一片歡欣沸騰的氛圍之中。
唯筆者受邀下午三點要到羅斯福路參加報導文學家、金門大學駐校作家楊樹清老師及幼獅文藝主編吳鈞堯老師之新書發表會、聆聽畫家李錫奇、詩人洛夫二位大師和文化局李局長對新書作家的嘉言而提前於二點半離席,同學們起身相送,匆促中忘記唱首「期待再相逢」才離開,只好在門口用說的向大家告謝:期待再相逢,明年,大約在冬季,再見啦!
餐敘18.00散席,同學旋至鄰近的淵國兄府上,接受淵國嫂的茶點招待,仰望洪府瑞氣盈門,窗明几淨,家園幸福美滿。同學會始於18.30畫下圓滿句點,互道再見!而筆者上午11.00出發,至發表會結束返回客居地桃園,已是冷風咻咻的夜晚九點了,身体有點超負荷,但同學會的友情、發表會的聆聽,二者都是難能可貴的事,於是即樂而忘憂了!
勞頓一整天,家人微詞,小小同學會,何必如此辛苦呢?唯無奈筆者腳傷未完全康復,鎮日坐困愁城,希望藉由思考消除無聊、練習寫作抒發寂寞。所以自創同學會刊「鄉音」園地,耘耕休閒,冀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苦中作樂;況且「聯校」是筆者童年經由「烈嶼上岐、金城中正堂、金湖陳仔山」三度在烽火連天、槍林彈雨中遷校才完成畢業,其歷程之流離動盪、顛簸挫折,有說不完的「特殊」情懷,因而由衷執著於這小小同學會樂此不疲。
時間是不斷前進的,歷史卻選擇停留,它永遠等著後來的人去翻閱它、檢視它、詮釋它,為自己駐留、註解與詮釋。有言「甜酸苦辣都嚐過,人生才算沒白活」,同學各有凡中之不凡的生命歷史,和自我肯定嚮往的「桃花源」,宜多加展現揭揚,好能讓後生晚輩聽到、見到更多、更豐富關於長輩流離歲月的時光迴聲,用資借鏡,因而今年多帶相機,爭相拍照,希望多駐留些珍貴的光影。
小小年紀,來自小小的島嶼,從兩岸烽火年代流離,凝聚這五十年恆久不渝的同窗情誼。每年一次同學會、一期「鄉音」會刊,同學一年來的聯誼交流、心情特寫、生活異動及家鄉近況的風雞報曉等資訊盡在其中,給同學在會前先聽聽「鄉音」的捷報佳音,讓未能出席的同學也能瞭解熱愛的鄉土與友情。期待2006年金門大橋落成,同學會將高歌過橋,見證金門的進步,重溫家鄉懷抱。明年同學會,不要吩咐,不再叮嚀,大約在冬季,天泠就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