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的立言─記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莫言對我們說:「回顧往昔,我確實是一個在饑餓、孤獨和恐懼中長大的孩子,我經歷和忍受了許多苦難,但最終我沒有瘋狂,也沒有墮落,而且還成了一個寫小說的(作家)。到底是什麼支撐我度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呢?那就是希望。」
莫言的這段話,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發人深省。
莫言在功成名就的今天,我們這些作為他曾經的戰友,無心去盤點他那一落落豐碩的文學成果,卻是很在意于他當年曾經跨越過的一道道坡坎,攀登上的一節節階梯,戰勝過的一次次懦弱。
我們希冀從中解讀出,當初是誰一次一次地點亮了莫言的希望?是誰助推莫言從生命中的那片紅高粱地裏與碧水交映的渾然景致中逆風飛颺?!
成份
指導員語重心長的一席話,讓莫言放下了沉重地思想包袱。1976年2月,21歲的莫言從山東高密縣東北鄉入伍,到離家才三百多里的山東黃縣當兵,成為了解放軍駐魯某部基層單位的一名警衛戰士。
莫言參軍到了黃縣後,按規定,他先要參加當地新兵連的集訓,然後才能分配到部隊去。在那個「文革」年代裏,國窮民餓,吃不飽肚子是普遍現象,而當兵卻是例外。莫言,他一個農家子弟,能夠當兵,不知會有多少人羡慕啊!所以,莫言決心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遇,在部隊好好幹。
可是,有一天,新兵連的指導員接到一封厚厚的告狀信,信中狀告管謨業(莫言的原名)因為家庭出身不好,成份只是個老中農,貧農、佃農的孩子沒有當兵,他卻先當兵了。信中還揭發了莫言的一個堂叔在臺灣國民黨軍隊裏,說管謨業是混入革命隊伍裏的壞分子,要求部隊領導將他清理出革命隊伍等等。
新兵連的指導員負責新兵的政治審查工作,指導員收到這封信後,正考慮要不要將情況上報呢?因為,在那個「以階級鬥爭為綱」、「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年代裏,一般的部隊幹部對這種群眾來信不能等閒視之,其中有怕擔責任的,有怕處理不好殃及自身的。
但是,莫言的這個指導員很正直,他自己就出身在農村,他非常清楚,解放後,我黨在農村執行的階級政策是:依靠貧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剝奪地主。中農是屬於團結的物件,都屬於貧下中農,不能把中農說成「成分不好」。同時,對待具體的人,還要「看成分,但不能唯成分論,而要重在看個人的政治表現」。指導員一想,我就是老中農的孩子當的兵啊,我們不能搞唯成份論那一套,告狀信上說的那些事兒,算不上是什麼大問題。
於是,指導員把莫言叫到連部,將這封信中的內容都告訴他了。莫言一聽, 一頭霧水,當他得知是一封來自家鄉的告狀信時,嚇得全身冒冷汗。莫言清楚地記得,就在民兵連長給他送入伍通知書的時候,也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在通常情況下,入伍通知書是要當成喜報送上門的,可這位民兵連長給莫言送入伍通知書的時候,卻是滿臉冰霜,憤憤不平,當他離莫言一丈遠時,扔下通知書就走了。
就在莫言當兵要走的時候,生產隊裏的一位老貧農在街上大罵道:「咱們老貧農的孩子沒當兵,竟然讓一個老中農的孩子去當了兵!這是什麼世道?階級鬥爭到底還搞不搞了啊?」所以,當莫言聽了這些話後,有些害怕了,一心想著趕快走,早點走,最好是馬上就走,走得越遠越好,車開到新疆、西藏去更好,他真的害怕會生出什麼變卦來,讓他當不成兵。
可是,莫言這次走得並不遠,竟連山東省界都沒能出去,就在當地駐下了。這下壞了,他剛到新兵連沒幾天,家鄉的告狀信就跟著過來了,看樣子非要把他當兵的美夢攪黃不可啊。
莫言當時差點就給指導員跪下了,他憂心忡忡地說:「指導員,你千萬別讓我回去了,如果讓我回去,我就完蛋了。」指導員看到眼前這個稚嫩的新兵緊張害怕成這樣子,就輕輕地拍著莫言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我把你叫來,就是想告訴你有這麼一回事,其實,這算不了什麼問題,我也是老中農的孩子當的兵,和你一樣,你不用害怕。但是,我希望你珍惜這個機會,在部隊加倍努力,好好幹。」指導員這親切又有份量的話語,像一股強烈的暖流湧遍莫言全身,他感動得眼淚流下來了,緊張得汗也出來了,他傻呼呼地但卻非常堅定地向指導員保證,一定要幹出個樣子來,決不辜負指導員對他的一片殷切期望。
考學
考軍校的機會來得快去得也快,莫言頭次報考軍校就與鄭州工程技術院失之交臂。
莫言在新兵連幹得很出色。他本來就忠厚老實,能吃苦,手腳勤快,接受能力也快,新兵集訓結束時,他幸運地被分配到總參謀部駐黃縣的某部隊,當了一名光榮的警衛戰士。由於他忠於職守,團結同志,熱心于勤雜事務,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在戰士中樹立了較高的威信,他當兵一年後,就被任命為副班長了。
這支部隊有個好傳統。官兵不尚空談,一心撲在本職工作上,平時大家都喜歡捧著書本讀書學習,蔚成風氣。莫言看到這裏有這麼多有文化的幹部,很是感慨。他羡慕這些幹部,敬仰他們,只是自愧過去讀書太少了,沒有機會讀中學、考大學,現在想起來就徒生自悲。
部隊領導沒有懈怠戰士們,他們很關心戰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幹部常跟戰士們講,當警衛戰士是光榮的,但是,只會站崗放哨那不行,毛主席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部隊領導要求戰士們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裏,要刻苦磨煉自己,珍惜時間,多讀些書,關心國家大事,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和文化水準。
莫言把部隊領導的話,聽在耳裏,記在心裏,於是,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始了大量閱讀,大量做筆錄,寫心得體會,並試著寫起了小說,他很快就成為了部隊的一名學習積極分子。
1978年元月,上級分配給莫言所在的基層單位一個報考解放軍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的名額。部隊領導經過研究後決定,打算推薦莫言參加高考,並找莫言談話,讓他加緊復習功課,準備下半年參加軍校招生考試。
莫言得知這個好消息時,驚喜而惶恐,頭「嗡」的一聲響了。他知道,這是部隊領導對自己工作的肯定,他非常感激領導的信任。可是,他深知自己只是個讀過小學生五年級的兵,數學、物理、化學和外語都是一竅不通,他怎麼考軍校啊?而他將要報考的名額,卻是電子電腦專業,這對他來說簡直太難了。莫言面露難色,他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