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趣譚
1·蒼蠅飛到「樹木」上
「油畫」課裡那位多才多藝的「小學」同學,念國小二年級的她,在學校裡是班長,於是,在這裡我們也讓她當班長,也都喚她是「班長」!她也負責每次上課前的「點名」工作。
本期的第三堂課,我們這位「小學」班長的她,在課堂上畫著畫著突然驚呼了一聲:「啊!有一隻蒼蠅飛到我畫的樹上了啦!」我們這些「老」同學全都異口同聲的回應她說:「哇!妳畫的樹太像了!連昆蟲都想要飛進去休息呢!」頓時,她的笑聲與我們的笑聲連成一片。
寓言故事裡的情節居然在真實生活裡發生了!只不過是,鳥兒換成了蒼蠅,飛到她畫的樹上來!那隻蒼蠅或許是被油彩吸引過來的,也或許是其他因素致使它飛過來;但是,我們能夠趁這機會來鼓勵她,不也是一次適時的提攜幼小嗎?不也能夠增進教室裡學習的和樂氣氛嗎?
2·「蒙娜麗莎」為何微笑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其實都沒有被完成的一刻!它只能是向著「完美」境界靠近!包括詩歌或繪畫皆是如此!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曾經這樣坦言:「當有作者自稱他已完成一幅畫作時,我總是不敢認同的!」莫內對於自己的油畫作品常做無止境的修飾,這也是負責任的表現!其實,鉛筆素描的作品也是一樣可以不斷修改,直到作者認為「可接受」或「可不再修改」為止!但這與「已完成」似乎並未全然的聚焦重疊!
是以,針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這一幅曠世鉅作,世人們咸以為「蒙娜麗莎」是為了在「文藝復興」時代,人們透過自己的「文藝復興」運動之努力而漸從「宗教教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重新拾回「人」的自主權而微笑!咸以為「蒙娜麗莎」是為了「人」不再只是「神」的「創造物」而微笑!其實,將心比心,即使是畫作裡的人物,不也跟我們自己一般渴望重新拾回屬於「她」的自主權嗎?所以我覺得另一個更值得信賴的原因是,「蒙娜麗莎」是對著達文西露出了一種沾沾自喜、勝券在握的竊笑:「嘻嘻!我的作者達文西啊!你永遠都無法完成我喔!因為我蒙娜麗莎的自主權啊!一半是掌握在我自己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