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藥罐子老人

發布日期:
作者: 島島。
點閱率:708
字型大小:

家裡長輩因為長年身體不適,必須固定時間往醫院裡拿藥,長期食用藥物卻不見病情有特別改善。大約八年前,爺爺開刀住院,在那之後每天都得靠吃藥控制疼痛,其實平日並無大礙,也許是心理作用,只要停止用藥,爺爺很快又會覺得發病了!而最近下了好幾天的雨,天氣關係,令他的腰骨痠痛不已,那天又到醫院拿藥,於是,原本長期食用的藥加上新症狀要吃的藥,數量更是可怕!仔細看過那些藥丸,其實只是一般止痛藥,告誡他不要再食用,他該做的是食療、復健,但仍是無法使他消滅吃藥的念頭。
至於奶奶,長年腸胃都不好,只要一發痛,馬上就吃下胃散、胃藥;頭痛時又胡亂飲用成藥。因為擔心經常吃藥會讓身體健康受到影響,說明應該要從平日飲食習慣照顧起,而不是仰賴藥物,她卻回應:「也是衛生所開的藥,醫生開的藥不吃嗎?」屢勸不聽,實在傷腦筋!
生病吃藥,雖然說是治療、使身體恢復健康的管道之一,但若醫生敷衍開藥、並非針對確切病狀提供適當的療法,那遭受傷害的,就是這些單純的人們了!
特別是老人,通常醫療知識較少,他們能做的就是把信任交給醫生,相信醫生能夠為他們的健康把關、治療他們的不適。由於藥物取得實在太容易,醫生簡易診斷就能開出一堆藥,不小心養成民眾習慣拿藥的壞習慣!演變成只要口頭說說症狀,就能取藥回家存放。短期服藥,根據狀況不同,能夠治癒倒還好,但在醫療知識不足下,養成老人長期服用藥物的習慣,年紀大了、器官老了,長期下來很容易造成老人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拖延老人到醫院仔細檢查就醫的時間。平時吃藥就不痛,然而到了真正大痛不止時,往往是嚴重時期了。
「藥物即是毒」,看過的某本醫療書籍:90%的藥都不能吃。這本書更是提到越有能力的醫生越不會開藥物處方,但這種善良的醫生往往被譏諷為蒙古大夫;許多病患誤以為二話不說、大方地開一堆藥的醫生才是「好醫生」。這種錯誤觀念和現象在地區更是特別明顯!走一遭衛生所,幾乎都是固定的老人面孔來拿藥!詢問起為什麼要吃藥?有些甚至不明白為什麼要吃,只是想拿些要回去存放,某天需要用時才吃,但這樣儲放藥物的習慣,很容易因為存放藥物的環境不良而讓藥物感染,在被人體食用後,很容易就產生不良症狀。而這種現象,只能說是長年累積下來詭異的醫病關係吧!
近來閱讀越多關於健康養生的書籍,越是替這些長期服用藥物的老人擔心,看見地區醫療環境和習慣,更是憂心忡忡。我想,在發展金門醫療的同時,還有一點必須要做的是,養成醫生的同理心、責任感,由此關懷老人的健康狀況、給予足夠的醫療知識,從飲食、居住環境而起改善健康品質,才是真正對民眾有益。
套句那本書的標題:「正因為身體不需要藥物,才能健康長壽!」關心家人和自身的健康,千萬別作藥罐子!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