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一瞥
日前大陸作家韓寒來台,無意中遺失手機,被好心的司機先生拾獲,專程送回飯店並婉拒謝酬;半夜送修眼鏡,老闆還送隱形眼鏡應急。這樣美好的經驗讓他寫下「太平洋的風」一文,文中感性的說:「我要感謝香港和台灣,他們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讓很多根子裡的東西免於浩劫」。
最近更有媒體推出特刊,標題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看了相關報導,我想起親身經歷的二件事情,不免有點感慨。
家門前有塊閒置土地,老媽心血來潮找來一些木條,不成章法的搭了個簡易棚架,然後就有模有樣的種起絲瓜來了。
絲瓜是很容易栽植的瓜籐類,沒多久就枝繁葉茂,開起黃花準備結果了,眼看就快要有清甜有味的絲瓜湯喝了,而愛美的小妹也老早預約了絲瓜水,聽說美容效果奇佳。
有天黃昏時分,老媽聽見外頭有腳步聲,往外一看,竟是有人在採摘絲瓜,因為瓜棚臨近路邊,老媽很善良的認為對方可能誤認是野生絲瓜,所以和顏悅色的說:「這是我們種的喔,哈哈。」還陪笑了二聲。
對方神色自若,很大方說:「這個絲瓜清涼退火,炒點薑絲很好吃」,一邊說著,手上動作沒停過,又採了二條才揚長而去,只留下目瞪口呆的老媽好久回不了神。
類似的情節繼續發生。
圍牆邊有棵我們小時候吃完,隨手將籽丟在牆邊長出的酪梨樹,不知是品種好或是土質適合,每到產季,整棵果樹幾乎要讓酪梨壓得彎腰,這麼多的果實不免招來覬覦,有天我們在樹蔭下乘涼,忽見圍牆外伸進一支竹竿,上頭還繫個網袋,顯然有備而來,也不管大白天,路上人來人往,就這麼大剌剌採(我實在不願說是偷)起酪梨來,我本來想出聲喝止,被老媽拉住,老媽還怕驚擾了對方,刻意壓低聲音說:「也許採幾個就走了,沒關係。」可是老媽實在太天真了,對方一顆接一顆毫無停手的意思,這下我可沉不住氣了:「那些還太小,現在採了可惜,過幾天再採吧!」也許是我太客氣了,沒擺出母夜叉氣勢,對方竟說:「不會啦,這樣剛好。」
跟絲瓜的結局一樣,對方沒歇手的打算,我只好說:「留些給我們自己採吧。」幾乎是好言商量了。
「還很多啦,夠你們採。」牆外拋來這樣的回答。
這次輪到我目瞪口呆了,什麼時候台灣社會已進步到「天下為公」的境界了?!
對照韓寒的好運氣,我的經驗是有點不太愉快,究竟是韓寒對台灣社會的觀察流於浮面,還是我以偏概全呢?
或許,我們看到的都只是浮世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