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七喚
金門故園如同陌生而又熟悉的母親,一次又一次呼喚我們回鄉;這種呼喚,如同有魔力似的,欲罷不能。
絕沒想到,到2012年28日為止(即最近一次回金門11月25日至28日),我攜另一半瑞芬回金門故園,已經是第七次了,而第一次還是在不遠的2004年。故園,果然好像是有磁性一般,寫下《金門老家回不厭》的我,每次回金門,都有新的收穫、新的感覺。
記得最早的一次(2004年),那時從廈門五通碼頭或東渡碼頭乘船到金門水頭碼頭還沒正式開放,我們要乘飛機到台北,再從台北乘飛機到金門,繞道繞了一大圈。這第一次,是因為金門要為我出一本書,不妨稱為「文學還鄉」。當時,叢書的編輯、金門的陳延宗和人在台北的楊樹清都非常熱情接待和招呼我們。另有一次是香港金門同鄉會組織到金門參觀遊覽。第四次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印尼華文寫作人協會有十幾人(其中不乏金門籍文友)到廈門開會,想在會後到金門遊覽,希望內子瑞芬負責聯絡安排及帶隊,我們又去了。2011年在廈門華僑大學舉辦「網絡時代的華人社團建設研討會」,視察金門成為研討會最後一天的項目,「華聲網」的網主許丕新希望香港金門同鄉會的秘書長瑞芬協助安排聯絡,沒想到當時的手續較為繁瑣,我在一旁自然也成為了瑞芬的半個秘書,幫忙做一些瑣碎的事。是為第五次。第六次是香港金門同鄉會組織鄉親到金門參加金門日,人數多達78人,浩浩蕩蕩乘上兩大部旅遊車,參加者有些是非金門籍的朋友,但都對金門都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由於團員多數年紀偏大,造成事故頻生,幸虧沒什麼大礙。一位八十餘歲的老太太由非親非故的熱心女子陪同和照顧,也來參加金門遊。沒料到第二天背腰生了一圈黑蛇,看了醫生,為防出事,提前離金;一位七十餘歲的鄉親跌了兩次跤,第二次跌個臉青鼻腫,連眼鏡都碎成幾十塊碎片。還有一位團員的母親在印尼去世,提早離金奔喪。經廈門時,一位團員忘了帶證件又跑回香港取。………第七次,也就是2012年11月的這一次,本來想乘我們到福建之際組團,但也許時間太短,醞釀宣傳不夠,過於匆忙,成行的只有9人。只好推遲到明年五月間再組大一些的團回鄉。
不管什麼理由,前後到故園七次,證明了與故園那種無法離棄的親密關係。金門故園,真像是一位母親,呼喚著她的兒女要常回家看看。與第一次回鄉有點心悸不同,如今到金門,感覺已經是那麼熟悉而溫馨了!
一直很喜歡故園的乾淨和安寧。
假如有人問,金門有什麼好玩的?我還真說不出來。既沒有夜生活,也沒有現代化的大型商場,地方就是那麼巴掌大;有什麼好玩呢?說不出12345,但來過的海外鄉親如著魔般地回不厭,至少就是喜歡金門那種乾淨和寧靜的感覺吧。一下船,踏上金門的土地就渾身舒服起來。汽車行駛在公路上,半天不見另一輛,從不需要擔心塞車;公路兩側都是綠油油的樹木,看不到一張垃圾廢紙躺在路邊或被風兒捲向天空,抬頭望,天高雲白。新近的一次,省政府的楊小姐帶我們走到復國墩,海邊高高搭起的彎彎曲曲木長橋一直延伸到大海,我們有點驚艷之感。這麼好的無敵海景,旅行團竟然捨棄,沒帶鄉親來遊覽,究竟是什麼原因?一路在想,走上木板高架橋,走著走著,忽然看到殘缺損壞的幾塊木板,猛然有所頓悟,可能是考慮安全的緣故而沒有開放吧。但這兒有巨型灘石,有人垂釣,海中有島,海灘有橋,海風送爽,只要將木板橋修理好,不失為可以評上80分的海景呀。為記得這景點的名字,將復國墩的一塊說明文字拍攝下來,讀到好幾句文采十足的文字,如:「………生鏽戰車的履帶上都攀附滿了牽牛花………」,感覺真好。我覺得世界各地景點名勝的說明或介紹都該請文士來撰寫,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我們白天到水頭區找人,汽車一路開入,路面乾淨得叫我不是「驚喜」而幾乎是「驚駭」了。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金門會保持的那麼好。民宿的一磚一石,好像都清洗過,整齊堆疊;偶然從兩棟古厝的縫隙窺看過去,想在地上找找一絲半點的污穢髒物都不可得。究竟金門是否有清潔工?為什麼七度回鄉,都不見他們的半個面影?是否人人都是清潔天使?自覺性已經高到提前進入人類的2033年?因此,我在香港和海外極力推銷金門時,常常用「金門非常清潔乾淨安靜」來形容,並邊說邊豎起大拇指。如果還不足於令對方佩服,我會進一步說,金門可以這麼形容:「她是城市中的農村、農村中的城市」。金門,真是中國所有小城小鎮中的異數!完全和我見過的六十年代的中國農村印象相反!金門是我這大半生所到過的中國人的小鎮最清潔乾淨的地方。過去見到的小鎮都是垃圾成堆,滿地廢物、骯髒不堪的,單是尿味沖天的廁所就足以把一個人的旅遊雅興消滅得乾乾淨淨;過去到過、住過不知道多少次農村!給我的印象永遠是那樣貧窮落後。但落後貧窮不要緊,哪個地方未曾落後貧窮過?金門在早期也落後貧窮過啊,否則不會有那麼多金門人出洋落番;但如今的金門渾身沐浴過一般,一石一木都纖塵未染,太不可思議了!
也許很多朋友會奇怪,我一到金門,除了拍老屋、古厝外,就是拍地面。往往在緊張的觀覽中,我那剛買的價錢不菲的照相機會如有神助似的「得」一聲,相蓋迅速打開,催著我非要趕快多拍幾張不可。拍地面,拍大面積的地面,甚至拍民宿的廁所,為了它們驚人的乾淨。這不是什麼荒唐。到一個地方,廁所、環境衛生的髒、亂,往往足於敗壞對一個城市的印象。以前有人不喜到大陸旅遊,原因僅是因廁所太髒;很多年前,有的還開玩笑地說,大陸廁所容易找,很遠就可以憑其臭味尋找到了!城市,真像一個人,美不美麗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乾淨清潔整齊,何況金門還不止如此,金門也很美。不要小看街道的清潔、廁所的乾淨,往往就是我們對一個小鎮小城的印象。一鍋湯只要跌落一粒鼠屎,湯還能喝嗎?
很少在夜晚欣賞金門。曾經一度午夜文友帶我們到遊藝瓊林。幾個文友在天井飲茶吃點心,甚至喝點酒,頗有「對影成三人」的味道。藝術家盧先生說,我給你們拍一張照,照到放茶杯的小檯,也可照到天上的月亮。雖然後來沒有看照出來的效果如何,但足見金門人也是以能見到高而漆黑的夜天自豪的。這兒說「漆黑」並不是廢話,我們在香港生活四十多年,由於地面上燈光太強的關係,反射到夜天,夜天的顏色不是漆黑的,而是粉紅色的。在金門,人與月的關係保持了「古早鄉」般親密,記得印尼華人作家協會的文友來金門時,就很為金門這種天人合一的關係讚歎,下榻於慢漫民宿的文友,初到那天,疲倦的身軀還沒恢復過來,一見到民宿外的「五腳基」的桌椅,上面是那麼皎潔的夜色,倦意一掃而去。馬上放下行李放鬆身子坐在椅子上,在月亮的參與和陪同下和同行者談天說地。印尼華人中層狀況的,雖然屋宇多半也有前院後園,但風吹草動之下也會膽戰心驚,哪裡敢放鬆心情飲茶喝酒推心置腹?排華的陰影始終存於心間,哪裡能像金門那樣,可以如此大膽地「夜不閉戶」啊。是的,香港更不必說了,高牆阻隔,戶戶老死不相往來,哪裡會如金門這樣慷慨地從夜天灑下水銀般的月華啊。人,在故園,和大自然是如此地融合、和諧與親密。
有一次,傍晚時分,回到珠山的慢漫民宿,看看天色在將暗未暗之際,正是攝影的大好良機。我抓起相機,從慢漫民宿走出門來,對準民宿前的池水拍了好幾張。夜色漸漸發暗。寧靜的金門如有神引,將我的魂兒從民宿吸引出來,我像一個沒有人察覺的幽魂,在滿是暗暗月色的珠山小巷裡逛蕩。每一處都那麼吸引著我。珠山的夜,是那樣靜寧,不見一個人影。在夜色裡,池水裡倒影著那些富有魅力的和風格的建築物式樣。是如此清晰。隔不遠的路燈,照射著平時行人走的路,雖然沒人,卻倍添了金門夜的可愛和溫馨,那感覺不像是在地球上的一個村落,而是世外桃源裡的一個小村鎮。我像是一個迷失的孩子,抓著相機,這兒拍拍,那裡照照,興趣未曾稍減。老厝院子裡從齊胸高的圍牆探出的不知名的植物,在夜色和屋瓦的襯托下好美,叫人魂牽神銷。家家戶戶都亮著燈光,所有角落都是靜悄悄的。我在周圍走了一圈,又回到了慢漫民宿。在昏黃的燈中,民宿是一片叫人升起溫暖感覺的老厝氛圍,和大酒店的豪華而冰冷顯然形成兩個極端。這兒已經住過多次,和民宿女主人已經是好朋友,然而這一夜,我又從很多不同的角度拍了許多張照片。
是的,我們也很喜歡故園的民宿和人情。
金門的民宿文化,充滿濃濃的人情味,也成為我們遊子引以為傲、向未曾回過金門的人推銷金門的第二大內容和理由。
照我看,金門的古厝變身為民宿,是一項很正確的大策略。第一次住在慢漫民宿,我好奇心大起,訪問了民宿的主持人楊小姐,寫下了一篇感想,在《金門日報》發表了。後來我把那篇散文收進我的散文集中,再後來,民宿主持人把我的書放在民宿客廳的書架上,和許多她購買和收集的圖書放在一起,也和那本我很喜歡的繪本《我家開民宿》放在一起。民宿文化吸引我,只因它和許多地方的民宿不同。首先是,金門的民宿變身於古厝,酒瓶裝新酒,外觀充滿了金門半個世紀甚至百年的建築物特色,但其內裡卻富有現代的氣息,像慢漫民宿的幾個房間,洗手間的馬桶就有冷暖設備和自動沖洗系統。在金門老屋子風格的外貌下,室內許多佈置都很西化,例如書架、牆上據名畫複製的油畫等等。其次是那在一般大城市大酒店很難有的溫暖的「家」的感覺。第一次進入民宿住,負責接待的跟我們說「民宿內可以吃的東西都可以吃」,給我非常深的印象。最近的一次,老闆娘遠在台北,請來的臨時打理的女青年知道我們喜歡喝咖啡,就沖了一大壺,還端到房裡來,她還好幾次問我們要不要咖啡。要是在大酒店就不可能那樣。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民宿提供的早餐我們吃不完,那些包子啊、番薯粥啊………,我們要求值日的小姐中午再替我們熱一下,我們出外順便再買些蚵爹回來一道再吃。中午,她一切照我們的意見做。大酒店哪有這樣體貼?最後是金門的民宿,充滿了大自然氣息,和香港、內地不少地方不同,香港的民宿叫賓館,其實都設在高樓大廈裡面,由當?房改裝而成,和大多數酒店一樣,都是封閉的。但金門的民宿,那些由古厝改裝的,大都有天井(閩南話:五角基),白天可以看到太陽、雲彩、天色,晚上可以看到黑天、月亮、夜色,這種人和天的親密關係,令我們知道天冷天熱,下雨時出外就可以預先備傘。
金門的濃郁人情也是一種教我們到金門欲罷不能的重要因素。文化局長知道寫作人回鄉,總會送些剛出版的書;想見見縣長,不是太困難的一件事;熟悉的鄉親會請我們吃飯;告訴我們那裡有新的景點,甚至親自帶隊遊覽。最重要的是探訪一些朋友後,他們總會送些禮物,最有代表性的是送金門的貢糖,一大包一大包的。人情之濃也許是小地方的特徵,人情之濃也大大彌補了地方之小的不足。新近的一次回鄉,朋友送貢糖送了很多,我們行李大包小包的差點都帶不走。
人情濃郁和民宿風情令金門的清潔乾淨與安寧幽美添上了更重的色彩,構成我們七次回鄉的重要兩個原因,當然還有其他的引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