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重杏壇的姑丈
◎令人敬仰的教育前輩
時光荏苒,我最敬愛的姑丈蔡金皮校長撒手人寰,屈指一算,迄今已過了二十三個年頭了,緬懷姑丈在世,一生純樸、克勤克儉、奉公守法、對黨國之忠誠、對教育的奉獻、對家庭長上父母的孝順;與姑媽陳瓊華結為連理,夫妻恩愛情深;育有五男二女,對子女慈愛;對親朋好友,謙恭好禮;對童軍教育,熱愛執著,舉凡地區的童軍大小活動,如童軍的各項童軍木章訓練及大小露營,歷次都少不了他,因他是地區童軍木章的少數持有人之一,任何活動都必須仰賴他的參與和規劃,他對地區童子軍發展成長過程的奉獻可說居功厥偉。他深深懂得童子軍教育的諾言「我願盡力,愛國家,守紀律。」是在培養學生的說話算話、負責任及愛護國家的忠心。童子軍規律「服從長上,幫助他人,不說謊話,不怕困難。」是培養學生能服從師長的教誨,時時日行一善幫助他人,不說謊言,能吃苦,不怕困難的優良品性。他辦學教育常會運用以童子軍的誓詞與諾言的精神,利用學校各種活動機會來從事對學生的手腦並用、文武合一之訓練,以發展學生做事的才能,提倡日行一善,以養成其服務助人的好習慣。在地區的教育界,他曾被譽為「童子軍蔡仔」之綽號美名,那是因他對童軍教育的熱誠與認同而產生出特有的尊稱,所以他的辦學方法常常與眾不同,因此也經常是學校代表者能技壓群倫,而學生也因有「榮譽在我心裡就不怕困難」的認知,表現也就優異而出類拔萃了。他種種平凡中偉大的生平事蹟,或許早已被許多人所遺忘,但姑丈與我生活記憶中的每一階段的碟片卻永遠未停止的一再重復播映,一頁頁的陳年往事永遠遺留在我心中,姑丈的談笑風生與慈暉模樣,一頻一笑的神情時常會一幕幕湧現腦海,是那麼的清晰可見,歷久而彌新,教人難以忘懷,姑丈他真是一位因才施教,有教無類,望重杏壇,令人敬仰的教育夫子前輩,更是推展童軍教育大智、大仁、大勇的「老狼」。
◎姑丈給予我的父愛
回憶民國四十一年,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那年姑丈經瓊林外婆的媒介娶了有「斗門之花」的賢慧姑媽之後,從此,在我的生命裡就有了一位疼惜我且把我視為己出的好父親。每一次他陪姑媽回斗門娘家省親的日子,就是我最感快樂的時光了。姑丈他身高近一百八十公分,身材瘦瘦高高的,他當時因家境貧寒務農為生,父母雙親皆已年邁,家裡農地又多,所以當時姑丈必須一面教書,傍晚下班後及星期假日都要上山耕作,所以練就一身孔武有力,他常把我抱起像舉重似的舉得高高的,有時用兩手掌放在我頭的兩側,用力將我整個身體提起類似秤體重一樣並說:「妳啊!大概又重半公斤了。」,又要我靠牆壁站好,在大廳門框上劃記號代表我身高又長了多少公分,又教我寫阿拉伯數字及國字的正確筆順,並利用「勝利之光」書刊畫頁紙將我的課本一冊冊包裝好保護封底,讓課本外觀保持完整不被磨損。而令我最難忘懷的一件事,是經由姑丈的設計,而由姑媽巧手親自裁剪縫製的藍色布書包,當年就讀何斗國校可說是第一個背有正式書包的佼佼者,一時羨煞所有在校的同學。因為當時同學們所用的書包,不是用洋灰袋改糊製的大紙袋,了不起就是用鐵製的餅乾盒來盛書本。而姑丈為我設計的書包是以藍色布為底,分成前後兩格,而以兩層夾裡縫製,書包正面貼繡了一紅一黃大小不一的兩隻帆船,一前一後,行駛在海浪上,並貼繡上「迎頭趕上」四個字。姑丈說:這「迎頭趕上」及兩條帆船一前一後的意思,就是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海無涯,唯勤是岸;要見賢思齊,迎頭趕上」,那個書包我很珍惜的使用著,一直伴隨我到小學畢業。
姑丈可真是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他還會刻「粿印」,他刻了兩個四面都可印粿的「粿印」送給丈母娘(也就是我的祖母大人),這其中一個「粿印」的正反兩面分別是歪尾桃和壽龜,兩側面分別是魚和錢;另一個「粿印」的正反兩面分別是八卦型和圓桃,兩側面分別是吉橘和錢。由於刻功技巧到家,圖案漂亮鮮明,印出來的紅粿面特別好看。難怪老祖母對這位女婿愈來愈歡喜愈疼惜。而他對這位丈母娘也是百般孝順,相得益彰。姑丈西裝褲後面的口袋常隨身帶著一支蝴蝶牌的口琴,閒來無事就拿出來吹奏一番,姑丈的嘴甚寬,可以同時吹出八個音,不但是有八度音的音律,而且有節奏感,真的很好聽,我想能有福氣聽到他吹奏口琴的人應該不多,僅我與姑媽和表弟妹們有此福氣吧!因姑丈生性很內斂又謙虛,他是不善於輕易展露才華的人;他也會吹笛子;也會彈中山琴,真是多才多藝。每到元宵節前夕,他就會尋找做燈籠的材料為我這姪女做花燈,他會用黃色的薄竹紙剪成大小不一的菊花形狀,用竹籤在每片花瓣上的中間劃上一道深痕後,一瓣瓣的菊花竟像真實的一樣展彎開來,再一層層的疊糊起來就成一朵大黃菊花,做玫瑰花時,則改用大紅、粉紅的皺紋紙,剪成玫瑰花瓣型,看姑丈用圓筷子在剪成玫瑰花瓣上兩邊緣各輕輕捲一下,在花瓣中間部分用大拇指往外用力一壓使花半呈圓凸型,再以細鐵絲用棉花纏出一小球後用紅、粉紅的皺紋紙包紮起來當花心,再以一瓣瓣的花片由花心向外層層的貼上即成一朵鮮艷盛開的玫瑰花(他在製作過程中,我在一旁都一一仔細看,認真學,後來我也對製作紙花學得一招半式的功夫呢),最後纏上鐵絲,再剪成綠色的菊花葉子和玫瑰花葉子,當這一些花被適當的綁在之前編好的燈骨架上後,一個漂亮的燈籠就大功告成了。記得每年的元宵節,我每次與兒時玩伴們提燈籠出遊時,我總感到最驕傲,因為我的花燈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是疼愛我如父親的姑丈親手為我做的,是用錢也買不到的最出色也最漂亮的燈籠。我好敬愛多才多藝的姑丈,更感恩姑丈賜給我父親般的慈愛。
後來鈺麟、彩月、鈺鑫、鈺龍、彩娟、鈺永、鈺泰等表弟妹們每隔兩年就多出世一個,姑媽與姑丈共育有五男兩女,後來我小學畢業考上了金門初中。姑丈知道上初中就學,女學生必須穿黑色的鞋子,感謝姑丈主動又幫我買了一雙黑皮鞋,一雙黑色萬里鞋,準備日後上學輪流交替著穿,姑丈的這一舉動,讓母親感謝不已,也讓我感動的喜極而泣好幾回。後來因逢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當年斗門村經常是匪砲擊落的地點,瓊林姑媽家已建有政府補助的水泥防空洞,為了躲避砲擊,母親為了我的安全考量,常年就讓我住進姑媽家,因未隨著金門中學疏遷台灣就讀,因而輟學兩年一直留住在瓊林姑媽家,白天除了幫姑媽分擔一些洗衣掃地家事外,就是陪伴協助照料表弟妹們,姑媽也教我做一些女紅的事,如繡花、繡枕頭,打毛衣、圍巾,縫製簡單的衣褲………等,姑丈幫我引介軍中的朋友,由他設計畫出白色的T恤前面是金門地圖加上燈塔一座,後面是「金門留念」、「金門之光」字樣,也設計有牡丹花樣或是玫瑰花、菊花………等花樣的枕頭套,再配上「枕戈待旦」、「四季平安」字樣,讓阿兵哥自由挑選,這樣子的繡花工作讓我也賺取不少收入,同時也練就我刺繡的一番功夫。那時姑丈任教金瓊中心國校,他擔任五六年級的數學、公民、自然科教學,每晚上我就成了幫他批改學生各科習作的助手,我也因此有複習國小高年級功課的機會,使我在輟學兩年後,在民國四十九年金門中學復校時我很輕易的又考上初中。之後六年的初、高中平日住學校宿舍,每到寒暑假時,我大部分時間仍都住在姑媽家,一方面與表弟妹們伴讀功課,另一方面是課業有疑難時,姑丈是我個人免費的義務家教指導老師,當然另一原因是同班好友蔡彩兒、蔡彩秀、蔡麗珠等也家住瓊林,常能就近來往共同切磋課業。
◎姑丈的克勤克儉
姑丈的生活習性很簡單樸素,這大概與自小家庭生活清寒有相關,打從我認識姑丈以來,他陪伴姑媽回娘家作客,他就常是穿一條西裝褲,配上長或短袖的襯衫,冬天的季節則是常穿整套的中山裝(藍色或卡淇色),最多只是上衣換成一件夾克或短大衣,很少看到姑丈穿西裝打領帶。姑丈留著時尚一般普通的西裝頭,頭髮梳的整齊油亮,他的小動作就是愛擠青春痘,尤其是在看報紙的時候,常是一面看報紙,一面手擠青春痘,常把自己的額頭、鼻頭、兩頰擠摳成一個個的青春痘疤痕。姑媽嫁給他之後,為他用手編的好幾件漂亮的毛衣及背心,他都是要穿在外衣裡頭,姑媽見了不高興,以為嫌她編得不好看,不敢展現於他人面前。其實姑丈是覺得姑媽編得太漂亮,穿在外面太顯亮麗,所以捨不得穿在外面,而穿在裡頭更有保護毛衣的作用。後來縣政府規定:公教人員上班要穿著發給的制服。從此之後看到的姑丈,就每次都是穿著縣政府發給的冬夏季制服了。姑丈他除了穿著很樸素之外,吃的也很簡單,他不菸、不茶、不酒,除了公務必須參與應酬外,不是趕回學校吃午餐便當,就是趕回家裡去吃飯,飯店要想賺他一碗麵的錢之機會恐很難有,一方面他節儉,另一方面他習慣吃米食,他常說肚子裡假如沒吃上一碗米飯,就是吃了許多大魚大肉的菜餚,好像不紮實沒吃飽一樣,姑媽嘲笑他是個道地的飯桶。至於姑丈在行的方面,出門若是較近的地方,他就騎腳踏車,較遠的地方則是等搭公車,記得最後他被調派到賢庵國小當校長,一路公車無法到達,要轉搭兩次公車時間上不允許,他硬著頭皮只好買了一輛輕型機車以代步,當時已經有許多位校長擁有自小客車,姑丈並非能力買不起,只是一向太過節儉,他真是捨不得,覺得有機車代步就可以。
記得我上初一時,他為我準備的一支鋼筆,是分別用筆桿、筆尖、和筆肚加以組裝成的,我認為東西能用即可,我從不會也不敢想和其他同學去做比較,何況家裡經濟真的不許可,在姑丈姑媽的贊助下,才能讓我再踏進學校讀書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我那兒敢奢求再買一支現成的新鋼筆來用,但是我也很爭氣,讀完初一後的學年總成績竟名列全校各年段之冠,讓我喜出望外的獎品中除了有大小楷高級毛筆各一支、鉛筆兩打外,其中有一支派克21型的鋼筆是我夢寐以求的,姑丈很替我高興,也分享了我得獎的快樂和喜悅。
◎姑丈的教育理念
姑丈是金門中學簡師班畢業,一生服務杏壇,從教師到校長,近四十年之久,先後曾服務過的學校有:浦邊國校(何浦國小的前身)、蓮庵國校、金瓊中心國校、開瑄國校、金湖中心國校,述美國小、金沙國小、何浦國小、賢庵國小等學校。他待人忠恕仁厚,從不與人計較,處處顯現他的大肚能容;對地方公益十分熱心,對瓊林村社區中大小事務皆率先參與,任勞任怨無私無我的奉獻與服務精神深受宗親里民之敬重與愛戴。姑丈喜好閱讀,寫得一手好字,每天再如何的忙,也要抽空看完報紙,他一直鼓勵我與表弟妹們一定要看各種報紙的社論,並指導我們要寫好一篇文章的方法,一定要兼顧到「五何(五W)──即何主題、何因、為何、如何、總何,當然要文情並茂,段落分明,必要時可引經據典來加以說明………」可惜我有愧對姑丈的期望,直到如今都已是年近七十的人,仍然還是寫不出好文章,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怪就要怪自己領悟力不高,努力不夠所致。他管教表弟妹們皆秉持嚴而不苛,他很懂得運用「畢馬龍效應」來作為學生子女行為改變技巧,及至後來我當上了老師,他還是常常提醒我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對學生要愛之深、教之切而非責之切」、「要理直氣和而非氣壯」、「要注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要外圓內方,擇善固執」、「要廣結善緣、從善如流」、「要無欲則剛,有容乃大」、「要得饒人處得饒人,凡事能異地而處為對方著想。要…………」。敬愛的姑丈!您的教育理念可真多,其實後來我自己當了校長後,您教授給我的理念,通通都很管用,而且效果很好,曾經就有您我共同服務過的學校(沙小、賢庵、開瑄、金湖)同仁這樣誇耀我說:「陳校長!怎麼妳的作風這麼像蔡金皮校長呢?妳是吃到他的嘴涎嗎?」敬愛的姑丈!我何德何能?再如何想努力去效法您的辦學理念,學習您的寬宏大量與辦學精神,學習您的睿智,您的多才多藝,可是再怎麼學也不及您為人處世,對教育大愛的千份之ㄧ啊!
◎永遠的慈父與恩師
有人曾開玩笑的對我說:「妳姑丈太疼你了,連你要當校長,他都趕緊把校長位子讓給你…………。」這固然是句開玩笑的話,豈知這一句話讓我聽了後,真有如「錐心之痛」,太傷我心了。其實眾所皆知,姑丈是因長年為公務鞠躬盡瘁,積勞成疾而罹患肝癌醫治無效才往生的,若是老天垂憐,能讓姑丈健健康康的活著,我寧願一輩子不當校長也甘願換回他寶貴的生命啊!我豈要他讓校長位子給我?敬愛的姑丈!從小到大,我何其有幸的,一直能沐浴在您如慈父與恩師般的呵護與諄諄教誨之中成長,您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奈何今生尚未能讓我回報您大恩大德於萬一時,您竟離我們遠去另一國度,遺留給我的是您父親般的慈愛與恩師般的好榜樣,敬愛的姑丈!我真的好敬愛您,我會永遠追思您!懷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