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候鳥

發布日期:
作者: 鄭詠馨。
點閱率:621
字型大小:

每當秋冬交替,葉紅風霜,在這個時節裡,有一群準備起程的孩子,他們正準備著行囊,準備往南飛翔;又在春夏交替之際,鳥語花香,北返歸航。我們稱牠為「候鳥」!當季節變化時,許多候鳥就會成群結隊的大搬家、長途旅行,依照一定的路線和方向集體飛行。
但為什麼牠們每年要隨著氣候變化不辭辛苦、長途跋涉的轉移生活地呢?可能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種,不過比較多人說的說法有兩種,一說是因為幾千萬年前,地球上的冰川時期,大部分昆蟲和植物都被凍死了,鳥類迫於食源斷絕,只好遷向溫暖的南方。後來,冰川溶解並向北方退去,鳥類開始懷念原來的故鄉,於是每當春夏,就飛回北方繁殖,長久下來便成習性。另一說是受外界環境變化所造成的。當冬季繁殖地區氣溫下降,食源減少,鳥類便飛往溫暖的南方避冬,但那裡卻不適宜築巢、育雛,所以隔年春天,牠們又會飛回原來的故鄉繁殖。
這麼說來,我們都是候鳥!
身在金門的學生,為了升學、為了求知求能、為了開闊視界、為了讓明天更加美好……,都需在大學或更小的時候往返於台灣、金門兩島,趕在開學的號角吹起之前,啟航,飛往學校繼續吸收知識營養,等到每個學期結束時,就會跟著許多候鳥一樣,準備著鼓鼓行囊,成群結隊,由叫做「立榮」或「華信」之類的領頭鳥,帶領回到我那溫暖的家鄉。養精蓄銳,為了下一次的飛航。
上一輩、上上輩的大人們也是一樣,在窮鄉僻壤的地方,謀生不易,家中兄弟姊妹眾多,每一張口都要吃飽不容易,更何況那時是三、五代同堂。所以,他們決定出航到更遠的地方,尋找食源、創造錢源。於是哥哥拉弟弟、老王拉小張,許多金門人就這樣一起挽著包袱「落番」到南洋群島討生活,靠勞力賺取微薄的血汗錢,匯寄回「唐山」金門家鄉奉養親人。等到功成名就、等到過年時節,大家才又成群結隊的一同返回懷念的家鄉。
看!我們都一樣,還真是候鳥。
候鳥遷移時必須長途飛過許多高山、河流,其中充滿了危險。早期的人們「落番」下南洋也充滿了危險,皆需先搭舢舨到廈門,再換乘荷蘭人的大型輪船,輾轉經過十三個碼頭,才能遠渡重洋抵「番邦」;一趟下南洋的航程,至少得經海上三個月顛簸,而且不一定每一隻候鳥皆能安全的抵達。倘若在船上生病或死亡,隨行的親人不敢哭泣或求援,否則船員唯恐爆發傳染疾病,就會將病患或屍體拋入海中。那是多麼的辛苦與不易,「六死三生一回頭」,能落葉歸根的,少之又少,歸鄉路,路迢迢。
現在我們這一群新候鳥,有著「航空公司」的領航,都能夠安安穩穩的歸鄉。但在異鄉生活打拚的我們,思鄉的心情是千百年都一樣。看那過年、清明時節那瞬息秒殺的機位;看那被霧鎖機場的人群是多麼的激動,看著那安穩著回家的笑容與安穩感,你就會知道有多少的金門人,他們帶著如此堅定的思念心情,帶著一家大小就是要回家鄉來。
離家上大學的日子剩下半年了,回顧那三年多的歸心似箭,期末考心不在焉每天倒數回家日子、打電話搶票的日子、等候補票或飛機延誤的日子,現在,台灣與金門的飛翔對我來說好似成了一種定律,一種理所當然。飛台灣不再躊躇,死命拖延;回金門不再當機立馬,而是慢慢揮動我的羽毛。
過完年,金門機場又像過年前一樣門庭若市,一群群的飛往台灣。我外公說:「一次那麼多人回來,吵死人了!」。但是大家吵的開心,過節就有了過節的樣子,笑容就會串連起這整個家族。我說:「人倫之樂,樂無疆。」這種熱鬧的場面也只出現在寒暑假的時候了。
「快看!」指著那越來越大的骨頭,著陸時,爸爸帶著兒子大聲的說:「這是我們的家,金門。每年我們都要回來跟爺爺奶奶過新年。」候鳥就是這樣子教導著他們的下一代,一年又一年,等到小鳥長大了,他們就會繼續帶領著新的下一代,說著同一樣的話,在同樣的時間,回到同樣的地方。
金門有很多候鳥,金門人有很多是候鳥。因為金門是寶島,所以吸引無數的候鳥棲息、返航。下一個假期,相信會再有大手拉著小手的景象。
明天,我也準備展翅飛翔了。金門,我們夏天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