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人間與天堂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清陽。
點閱率:608

雖然人類滿足需求和欲望的本能,也許是文明發展進程的原動力,不過假使過多的欲望作祟的話,那麼就不是一種健康的心靈狀態了。
基於這樣的邏輯,其實許多人都有一個深刻的經驗,那就是師長們通常都會鼓勵大家,應該隨時抱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即使身處於逆境當中也不可以懷憂喪志,因為在漫漫長夜的盡頭處,就能夠發現白天溫暖的光芒。
同樣也有另外一句寓意深長的勵志語言,「寒冷的冬天來了,那麼和煦的春天就不遠了!」雖然表達的詞彙各有不同,但是充滿正面思維的內涵卻大致相同。
對於這樣有意義的生命感觸,日前楊銘途老師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人間和天堂其實互相連接,所以在Mobius Strip《180度彎轉的大迴廊》中,一片看似漆黑的盡頭之處,想必一轉眼就會呈現坦蕩的大光明。
他更進一步說,人們的心境和外境也都是如此,所以在極其痛苦的扭曲處,終究可以發現欣喜奔放的大道;於是人們倘若徜徉於此大道之中,將會看到紫嫣紅花朵為我們而綻放。
由於這樣的人生體認,他也覺得在某些傳說當中,那種境界也是現實世界真正存在的至美的國度,當然永遠為大家敞開大門,而且也永遠近在咫尺而備感親切。
當然楊老師最後希望同學們更為樂觀一點,並且相信自己而不斷找尋那一片樂土,然後勇敢踏上它那極為美麗的人生道路。
上述的數學名詞Mobius Strip《180度彎轉的大迴廊》,有人說翻譯成為《莫比爾斯環》,它的形狀像似阿拉伯數字8的模樣,所以人們不論從哪個面向往前走,終究還是會回到原點。
如果換另外一種更為具體的說法,數學理論的莫比爾斯環現象,可以想像一張長條紙扭轉,並將首尾兩端相接而黏貼之後,就可以形成一個螺旋狀的圓圈,因此不論從哪一個地方出發,然後沿著看似不同的表面行走,到最後將會返回原來的地方。
相較於這個數學理論圖形,人們倘若將欲望與這種現象連結的話,我們也許可以想到另外一種情形,那就是三角形也具有類似的情況。
所謂三角形的欲望圖騰,其實精確凸顯人們的心理狀態,顯然從來就沒有滿足的一天,所以宛如沉溺於深邃的淵藪當中而不自知。
此種情況好像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往前看,人們永遠都可以激發出無窮的欲望;所以即使透過努力與競爭,進而到達第二個頂點之際,卻發現還有第三個頂點在前面,正散發出魅力而招手。
那個具有誘惑力的第三個頂點,總是驅使普羅大眾的好奇心,因此再度向新的目的地出發,尋找兼具虛幻而又現實的夢想。
如此周而復始追逐欲望之結果,乃陷入來回在三個頂點之間的遊戲;因此人們雖然在看似不同的過程中擺盪,其實還是離不開三角形的範疇,當然也只是在原點與幻境之間,汲汲營營而忙碌的徘徊卻不自覺罷了。
如此《三角形欲望圖騰理論》的基礎與現象,其實和莫比爾斯環的情況類似,不但間接說明了人生奧妙之處,也詮釋每個人的生命,彷彿都具有不一樣的故事,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卻也沒有多大的差別。
這種沒有特別巨大差異性的生命觀,尤其將時空拉長與拉遠,並且重新再來看一次的時候,最能夠體會其中微妙的道理。
所以有人將歷史的發展過程,當作一種絕佳而自省的教訓,此即《史觀》的極其珍貴,以及其所蘊含的價值之所在。
不過撇開比喻的理論不談,假使用更貼切的例子來解釋,好比當人們擁有身心健康的時候,對於追求財富與名利的欲望,總會在心中自然而興起,所以才有更多的動力往前走,藉以達到自我設定的目標。
當健康、財富與名利俱足之際,人們或許回過頭來尋求心靈的享受,以及滋潤而豐富生命的另外一個境界;這些外在與內涵需求的滿足過程,就是三角形追逐面向,和莫比爾斯環所呈現的實際意象了。
人們基於這樣的體認與領悟,所以發展出具有宗教信仰、與深奧的哲學思想,藉以潤飾平凡而略有苦悶的人生,並從中思考而生活得更加瑰麗、更為璀璨的生命內涵。
因此把欲望放在三角形或莫比爾斯環之上,只不過是諸多生命現象其中之一項而已,其實還有更多的情況與事實,都能夠和它們相結合,並且因此而衍生出一套實用的理論。
當然人們心中擁有過多的欲望,並不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可是倘若完全沒有欲望的人生觀,恐怕會缺乏足夠的動力,所以不能夠將社會文明往前推進,充其量只不過是因循苟且的混日子罷了。
當我們看到楊銘途老師對於學子諄諄教誨之苦心,因而想到連接人間與天堂的圖騰之餘,不禁認為這兩種欲望過多與不及的現象,似乎都不是正確的心態;同樣的道理,當人們面對欲望圖騰的時候,也許還是抱持著中庸的態度來看待娑婆生命,想必才是比較合適而且實際的人生觀吧!不是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