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走春

發布日期:
作者: 沈素英。
點閱率:763

 「花開了,草綠了,天氣暖和了,春天來了。春天,它是搭飛機來的?還是坐火車來的?」這是國小課文裡的片段,琅琅上口的童稚之聲,硬是要把春天帶進微笑裡,擁進臂彎裡,像花圃裡的小精靈,一起歡笑,一起飛舞!
2013年3月23、24兩天,金門縣文化局辦理兩場文化走春活動,鄉親們在春暖花開的好日子,野外踏青,活絡筋骨。這回目的地-「踏訪峰上巡司城遺址」,峰上(台語是-磅臼),好奇特的地名,但不知在哪兒?今日一見,果真驚艷,哇!好漂亮的海岸風光,好清新的空氣,好寂靜無言的山丘!
感恩黃振良、陳炳容兩位老師的帶領,對沿路地形、地質、地勢和地貌的介紹與精采解說,了解先人歷盡困苦,披荊斬棘,固守家園。海盜、倭寇、山賊何等猖獗,時時虎視眈眈,肆意摧殘、蹂躪、凌虐。英勇志士、三軍猛將如何殲滅敵軍,奮勇抵抗,捍衛國家。遺留層層復層層的歷史,讓後代子孫細細咀嚼。
龜裡垵,放眼望去,遼闊的海洋,漂亮的岩石,美麗的沙灘,全被濃霧深情籠罩,海風徐來,清煙飄渺,矇矓中看到岸邊岩石磊磊,盤踞交錯,風力夾著海浪直拍岩邊,激起美麗浪花,令人心曠神怡!岩石上三三兩兩,享受垂釣的樂趣,真幸福!
海中忽隱忽現的大礁石稱之母嶼,又分大嶼、中嶼、小嶼,還有蜈蚣橋,若獨步其中,比擬人間仙境。微弱的太陽光,照在突出的岩岸上,模糊發亮,像面銅鏡,奇幻無比。凹進去的沙岸,退潮之後,沙灘上,沙細,潔白柔軟,如詩如畫,漫步其中可以尋寶,嬉戲遊玩,順便把心放下,裝進歡樂,徜徉悠然忘我境界。沿著沙岸步行還可到達溪邊沙岸,一面欣賞海上風光,一面留下難忘足跡,是趟最美的心靈之旅,也是情侶互訴情衷最真實、最浪漫的最佳選擇。
小小山丘上,是巡檢司遺址,四周牆圍長約95丈(明制一丈3.2公尺計算),環境清幽,視野廣闊,走過數百年歲月,歷經無數次風華與滄桑,而今氣根繁衍,英勇茁壯,林木蔓藤,肆意攀爬,圍牆風吹日曬,斑駁風化,形成「石散」,挖個洞還可躲人,環視整座遺址,雖已雜草叢生成廢墟,仍感覺當它身懷重任時,無畏的付出,相信假以時日,還能展現往日的榮耀與光彩!
村內耆老樸實熱情,笑意盈盈,歡迎大夥的到來,對在地的民間故事,鄉野傳奇倒背如流,津津樂道。在言談中周德興是明朝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而有了五馬拖車,銅針黑狗血的傳說。金門本來可出兩位勤政愛民、豐功偉業的好皇帝,因「傳」和「斷」兩字諧音之差,是傳風水,還是斷風水,接令者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白白送走有兩位皇帝命的美夢,如幻泡影就此破滅,時也,運也,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功與過,是與非,美好的傳說,讓後人好好品味,流傳千古。
周德興雖壞了風水,但他目光獨到,足智多謀,對當時國家政務貢獻很大,設置五個巡檢司都在重要據點上,早期的倭寇、海盜、山賊,非分覬覦,蠢蠢欲動,一有動靜,即能居高臨下,一目了然,充分掌控敵我情勢,生死一瞬間的關鍵,同讎敵愾,抵禦外侮。近代史上,國軍重要軍防也沿用遺址,國共激戰,砲聲隆隆時,建築周邊防禦工事,以應戰事之需,如今,軍隊撤離,留下多處碉堡和地下坑道,供人懷舊,緬懷先人,為國、為家,盡忠職守,大公無私,犧牲奉獻,令人肅然起敬,敬佩不已。
香火鼎盛的天后宮,佔地寬廣,備有戲台,演出戲碼,酬神謝天地,每當迎神賽會,村民齊聚,熱鬧滾滾,是村內最誠摯最牢固的信仰中心,供奉大媽、二媽、三媽,后德配天,聖作儀母,護佑蒼生百姓,五福臨門,子孝孫賢。作醮拜拜,還有一項非常特殊的「祭蜂儀式」,準備鴨蛋和餿水,「鴨」有鎮壓之意,「餿水」可以破解,二者合在一起,迎正祛邪,守境佑民,家家幸福!。
東半島,東北季風強勁,植物生長緩慢,早期林木不多,一夜的風沙足掩沒整棟屋子,令人匪夷所思。當今樹木,滿山遍野,大都歪歪斜斜,全被風力吹斜,連最堅韌的木麻黃,仆仔樹都歪長斜成一邊,可見日夜吹拂的風力,讓人無法想像。
路過光華酒窖區,老師介紹,才知道當年兩岸對立時,滿天飛舞的宣傳單就從這裡出發,乍聽之下,有點愕然,常常經過,卻渾然不知,看看昔日的停機坪,現在是藏酒窖,此一時,彼一時,時空交錯,截然不同。
這趟文化之旅,真像老師帶學生校外教學,實地勘查後再說明講解,讓人記憶深刻,所謂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大概就是如此。參訪時間雖短,卻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有機會帶人來此一遊,也可以如法炮製,滔滔不絕,讓別人也知道家鄉之美,美在那裡?
感恩主辦單位,由於您們辛苦策劃籌備,才能讓我們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週末假日,敬祝大家心想事成,諸事順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