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八二三榮民系列》湖畔人家憶過往--黃金墻

發布日期:
作者: 寒玉。
點閱率:950

◎ 后水頭區分有三甲,頂甲、中甲與下甲,黃金墻的父親當了甲長十幾年,服務頂甲為地方。
父親是甲長,他則於民國四十六年當鄰長,同時加入國民黨,歷經砲火與戰亂……。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政府興起辦學的風潮,「金沙中心國民小學」於是誕生,但當三十八年國軍撤退來台灣,學校則停辦一年,翌年再復學,黃金墻於四十一年第四屆高小畢業。
民國三十八年,胡璉將軍的部隊十八師及十九師駐守在后水頭一帶,適逢古寧頭戰役,尚在念小學的黃金墻親睹民防隊員到古寧頭抬傷兵,而後集中在后水頭一處民宅,經過一天再後送,血淋淋的畫面讓他膽顫心驚,而從軍用卡車跳下來的傷兵,情緒很暴躁,嘶吼受不了。
停辦一年的金沙中心國民小學於戰後復學,好學不倦的黃金墻於是再上學;嚴謹的師資,來自大陸南安與同安,那是政府有案的教師訓練班,學員被派遣來金門教書,他們用國語教學,但不是很標準,課程區分童子七牘、算術、國語、地理與自然。一班三十幾人,畢業時,必須參加會考,文教科派督學監考,不及格不能畢業,要再重讀;成績名列前茅的黃金墻,每學期幾乎都念第一名,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亦是大紅人。
民國四十三年九三砲戰,因蔡厝下面有四二砲在演習,中共抓到目標射擊,火花四射,砲彈擊落后水頭;村民沒經驗,躲在小排水溝,黃金墻左大腿被砲片波及,雖然受皮肉之苦,但無大礙,於是負傷到庵邊,投奔父親的結拜兄弟、當年金門五虎之一的呂朝義家中避難,而傷口則用紅藥水擦拭,數日之後即痊癒,如今疤痕雖然不清晰,但記憶猶新於生死關頭的那一幕。
砲停歇,回抵家園在座北的方位挖土洞,以備砲擊之時有藏身之處所;而父親當甲長,黃金墻則於四十六年當鄰長,同年九月十七日加入國民黨,每月開小組會議二次,而黨員依然必須參加民防隊,黨證不能讓人看、號碼不能跟人講,他的黨齡如今已逾五十年,凡黨員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國民黨均頒發榮譽狀。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村丁奉令來傳送命令,身為鄰長的他則要奔走各家戶,傳達上級的訊息;而自家養了一匹棕色的馬,被強徵到運輸隊,馬不停蹄地來往西吳支援;他自己亦要跟著行軍,從高坑到新頭碼頭,白晝趕腳程,夜晚睡在搭著帆布的帳棚下;當碼頭有登陸艇要靠岸,民防隊員需要配合去搶灘,搬運軍用物資及民生必需品。
八二三砲戰後,中共宣布停火兩週,黃金墻趁其空檔、於農曆九月六日將已訂親的東溪吳姓姑娘娶回家;三天歸寧,古人云:「暗暗摸,才會生查甫」,逢戰事,他不敢多做停留,於下午四點多即帶著新娘、騎著馬兒要回家,不料東沙尾路段遇砲擊,他將馬兒拴緊在樹幹,回轉岳父家。
未按牌理出牌,沒有遵循古老的習俗,夫妻在白天回婆家、又半路折回娘家,犯了大忌諱。然則婚後的兩人,頭胎即生男,婚姻亦美滿,並育有四男三女,兩岸三地都有足跡,黃金墻打破迷信,亦印證了人定勝天的俗語。
民國四十九年六一七及六一九砲戰,砲片擊落鵲山、洋山、五虎山之軍事砲陣地,士兵傷亡,民防隊員派任務,抬傷患到一個定處。老弱婦孺則躲進防空洞,那是八二三戰後、政府所發放鋼筋和洋灰給各家戶建蓋之避難處所,防空洞區分五人組及二十人組;雖然水泥加入防水漿,但時日一久,一樣會滲水。
婚前喪母、婚後喪父的黃金墻,面臨斷炊的窘境,長兄如父,一肩挑起家中的事務,指揮若定於生活中的繁文縟節,雖然家境很艱難,但弟妹們亦都力爭上游,身體雖然累,心裡倒也感安慰。
養豬母,繁衍豬仔好賣錢,並由政府補助安裝沼氣設備,以用來當燃料,接著蓋雞寮,底下開小窗,屋頂使用洋灰瓦,再遮蓋帆布散熱,經營得當,每月固定銷售肉雞二千隻。
黃金墻當了雞場飼主近十年,稍有賺錢,將家中古厝翻新,讓家人住得舒適;而後他辭去鄰長職務,赴台再創另一事業,努力打拚為家庭,犧牲奉獻沒聲音。他在台接手一部三輪車,負責大樓的清潔工作,從每月收入的三萬八千到七萬餘元,終改善了家庭環境。而則在民國九十年,因年歲已高、身體微恙,返金休養,從此定居於這座歷經苦難的小島上。
黃金墻於民國九十二年,有鑑於舊族譜已有八十幾年沒整理,於是他彙整后水頭「汶水相房」之族譜,再加入新資料;黃水墻隸屬的「汶水華房」則和后浦頭合編一本。自己再編「汶水華房子雲公派下前厝房家譜」,流傳給子孫。
自小勤練毛筆字的黃金墻,喜歡揮毫,對小楷更是情有獨鍾,無論祝文與祭文的書寫,字體工整,他親筆撰寫恭祝太守祖逸叟公仙逝四百七十五週年紀念祝文及祭文;而他亦曾「徛桌頭」,如今年事已高,將所學傳承給年輕人。
生活有規律,與長子黃志明同住的黃金墻,清早喜歡繞榮湖,在湖畔賞風光,再至「昔仔室」與鄉老聚一堂。如今日子很悠閒,是愜意銀髮族的典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