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先父的私塾老師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為學。
點閱率:1,500

今年農曆的四月十三日,為先父陳水琛先生之九十歲冥誕,遙憶先父離我們而遽去,忽焉已過九個寒暑,讓人不得不驚覺時光之飛逝,歲月催人老啊!
先父在世時,曾多次向我提及其私塾老師~許榮坤先生,其孺慕之深情,每每溢於言表,尤令人動容。記得當年大妹出嫁日,先父顯得特別高興,因為她嫁的正是其師的親侄子,我永遠忘不了父親告訴我這樁美滿姻緣時的神情,那是在我們這個嚴肅的家庭裡,平常難得一見的一抹神秘的微笑,但我卻能輕易的解讀它,知道它代表的是感恩、放心、滿足與快慰。
先父誕生於民國十三年,仙逝於民國九十三年,享陽壽虛歲八十有一;其恩師榮坤先生,誕生於民國五年,大去於民國七十五年,享陽壽虛歲七十有一;算起來,先生僅僅年長先父八歲,但卻因種種因緣具足,而結下了一輩子的師生緣,真箇是無上的奇妙際遇啊!
以下僅就榮坤先生之哲嗣勵宏兄所提供之資料,加上先父生前、榮坤先生諸族人、眾親友、老同事記憶所及,經筆者綜合整理後,匯集而成文,以此來紀念先生暨父親,並試圖重新捕捉這一段塵封已久的特殊的師生緣、親戚緣。
榮坤先生,係本縣后沙村人氏,他誕生於丙辰年(民國五年)的十二月廿二日。年幼時,啟蒙於其祖父顯碰先生,其後,復師承於從南洋返鄉的鄉紳許即史先生,即史先生為前清秀才,乃許華玉議員之祖父;奇妙的是,即史先生之哲嗣明呼先生,後來又師從榮坤先生學習,其彼此間之師生關係及微妙的親子互動,師法古賢易子而教的風範,著實令人悠悠神往與深深歆羨。
先生年方少時,因家境十分貧窮,故以幫老師打掃、打井水、倒夜壺等雜役,來換取難得的讀書求學機會。每當月色明亮時、或在海邊抓魚、或在等候他人時,先生總能夠忙裡偷閒,抽空一個人靜靜的讀書。先生的同學為了要測試他,就經常以背誦《古文觀止》和他打賭;但不管是那一篇文章,只要有人先開個頭,先生都能一字不差的從頭背到尾。據勵宏兄從小近距離的觀察,他說:「先父不僅《古文觀止》能倒背如流,還能背誦《紅樓夢》裡的所有詩詞,還有《唐詩三百首》、《論語》等,都能背得滾瓜爛熟。」
先生一生多才多藝,不僅能書、亦能畫、更能詩;年輕時代,曾參加全縣性的作詩比賽,本應得第一名,但後來因為要敬老尊賢,禮讓長者,經評審商議再三後,改列為第三名。先生生前,有詩集一本傳世,但有朋友向其借閱,卻遲遲未肯歸還,經多次催討未果,其友推說係被小孩所撕破,後來友人之子跟勵宏兄談及此事,說他父親遺留下詩集一冊,勵宏兄心想,此書應即其父所出借之詩集也。
勵宏兄之表兄蔡繼堯老師(曾為筆者之國中、高中美術老師)為考驗先生之填詞功力,在一次聚會裡,乃以貝多芬的「生命交響曲」為命題,要求先生依曲填詞,可萬萬沒料到先生僅僅以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填完詞應命,更奇妙的是,其所填詞與曲調兩相吻合、若合符節,繼堯師一向不輕易讚許別人,唯獨對先生這驚人一填、神來之筆讚譽有加、推崇備至,至今還經常津津樂道此事,並引以為茶餘飯後之談助。
對日抗戰期間,金門地區某行政部門的負責人,是一位行動不便,而常年臥病在床的私塾老先生,他平素即與先生私交甚篤,兩人之間的關係,可謂亦師亦友。當日軍登陸本島後,老先生就派人攜來米糧和錢財,要榮坤先生盡早去報到上班,好為日本人服務:沒想到隔天,先生即將米糧和錢財原封不動璧還,自己非但堅拒上班,還為此東躲西藏了一段時日,深怕又被再次驚動打擾。
抗日期間,先生曾銜命親率金門馬隊到廈門賽馬。那時廈門中(小)學的某位校長,乃陪都重慶派駐廈門的情報負責人,特別差人欲約見先生,並謂要保送先生到重慶去就讀陸軍官校(先生當年如去從軍,應是黃埔第六期),當時先生因臨時有他事,不克前往相會,至於欲推薦先生就讀軍校,亦因家庭因素也沒能去成。據勵宏兄轉述:「當年先父本準備等槍枝彈藥運到金門後,就要把島內的日軍全數趕出去,可是萬萬也沒有想到,武器才剛運抵廈門,不久,抗戰就宣告結束了。」
先生的教書生涯,從他虛歲十九歲(民國廿三年)那年開始,首先到下坑(今夏興)擔任私熟老師,然後到后湖、安岐、洋山(即營山)、瓊林等地任教,最後又回到自己最鍾愛的家鄉~后沙任教。勵宏兄特別強調:想當年,后沙村是全金門山,老年人都能識字的唯一村落,這不能不說是榮坤先生的功勞。
榮坤先生返回后沙村後,擔任村長兼校長,卻碰到有南洋客返鄉結婚,適有大陸海盜前來搶劫,先生為維護村民安全,基於職責所在,乃毅然決然開槍示警,不幸卻因為樘爆,因而導致右手動脈斷裂。
又據勵宏兄說,當古寧頭戰役十分慘烈時,軍方曾派車載送其父去戰場慰問,並協助處理傷亡軍士,此舉,使他整整一個星期不能吃也不能睡,因當年參戰的許多青年軍,都是他的好朋友,觸景生情,真個是讓人情何以堪啊!
其後,縣府有意請榮坤先生擔任金瓊鄉的鄉長,但為他所婉拒,後來先生出任縣漁會的課長,當年本縣所大力推動的勞保政策,就是他在任內努力耕耘的成果;爾後先生改任農會的課長,沒過多久,又因他事而去職。此後,先生決定返鄉耕讀,又因為要開辦聯合國校,縣府乃再次禮邀他復出任職,經多次遊說,先生才答應出任艱鉅。
榮坤先生在聯合國校任職時,每逢縣府有運動會等重大活動,都會借調他去協助處理公務、整合文書等;當時的縣長王玉白先生,本有意要借重其行政長才,調派他出任縣府秘書一職,可是他卻堅辭不就;後來金湖國中要在太湖畔建校,政府又借調他協助籌備工作。
然因當時司令官老鄉的一位老師,時常蓄意批評金門人沒有文化,又藉故常欺負工友、職員,使他非常氣憤,常與工友與其理論;此人一氣之下,就故意放出消息,要把榮坤先生遠調到小金門服務,先生個性一向耿介正直、威武不屈,他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憤而辭職不幹,當時,先生才正值五十五歲的盛年。
勵宏兄告訴我說:「值得一提的是,先父任職於聯合國校(即今開瑄國小)時,有人二組(即今之政風單位)密報他是異議不滿份子,金防部為了此事,特派了一位上校到學校調查,剛巧碰到先父在大門口寫大字,等他書寫完畢,那位上校就跟他談論起書法與古文,兩人相談甚歡,頗有相見恨晚之嘆,上校要告辭時,還隨口罵了一句:『王 × ×,到底是誰亂密報,胡亂講話,冤枉好人!』還交代先父,往後如再有人膽敢任意放話、恣意騷擾,可以找他幫忙,他會義不容辭的處理妥善。」
榮坤先生生前,為了照顧一家老小,甘願清苦過日子,他曾先後到過縣漁會、縣農會、金城幼稚園等單位上班,最後卻都因為某些人常在言語上衝撞他、不尊重他,讓他覺得人格受損而憤憤離職;他寧願生活過得清苦些,也不願意為五斗米而折腰。
先生常說:「做人要有格調,只要有口飯吃,吃好吃壞無所謂,但決不可彎腰求人;耕讀是我們許家的傳家寶,也是許家的根本,因為我們世代都是讀書人。」聽勵宏兄將其先父之志趣娓娓道來,確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教育!
勵宏兄還告訴我,其先父當年在夏興任教時,住在陳國良、陳國勝賢昆仲家,並欣然給其祖母當契子,因為他平時教書認真,對人又十分和善,所以很受里人歡迎,至今,許多老一輩的下坑鄉親,都還對他記憶深刻。。
綜觀榮坤先生一生,可謂多采多姿,尤其書法功底,更屬一流。先父之書法素養,亦頗為深厚,其受榮坤先生之煦育與砥礪,自不待言。據先父生前所言,在他年輕時,偌大的一個下坑村,春節之前的兩三個禮拜,幾乎都是他在為村人義務書寫春聯的日子,也是他一年當中最為忙碌的時候。
先生之親侄兒許明義老師(國中教師退休),娶筆者之大妹麗慧為妻,更屬一時佳話;遙想先生早年,不避路途之遙遠,隻身遠赴偏鄉,擔任先父等之啟蒙老師,先父能將掌上明珠許配給其侄兒,此等特殊機緣,真可謂良緣夙定、天作之合,當年(民國七十五年)的這段姻緣,也必當為先生所格外期許與深深祝福!
榮坤先生育有二子和五女;分別為長子志勵、次子勵宏;長女阿娟、次女月娟、三女麗漪、四女麗端、五女麗玲等。其中次子勵宏兄,曾任前立法委員吳成典先生助理,他能言善道、辯才無礙、樂於助人、頗有人緣。其兄長及眾姐妹,亦皆和善待人、樂觀處世、知書達禮、與人為善,頗有乃父之風範,如果榮坤先生地下有知,亦當含笑九泉。
先父生前,雖然沒有任何功名,但一輩子勤勤懇懇、孜孜矻矻的力守著幾塊薄田,耕讀教子,詩禮傳家,頗有其師榮坤先生之遺風,今者,師徒兩人雖均已先後作古,但他們所遺留給後生晚輩的正直風範,同樣令人永遠懷念與景仰,其耿介人格與行藏,且早已寫進許家與陳家的家族史,成為許、陳兩個家族長輩教導兒女、範示子孫的南針與圭臬!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