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花言鳥語 專欄歌仔戲在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春柳。
點閱率:945
字型大小:

歌仔戲是滋養於臺灣土地的劇種。50年代的臺灣歌仔戲,正處於黃金時代,號稱五百團以上的歌仔戲班活躍在全臺灣的民間舞臺上。60年代中期,隨著社會娛樂媒體的迅速成長,歌仔戲轉型尋求新出路,因緣際會而呈現四種類型:大型歌仔戲、廣播歌仔戲、電影歌仔戲、電視歌仔戲。70年代後,繼續發展者,以野臺歌仔戲和電視歌仔戲為主。
歌仔戲在金門,50-70年代,因為戰地的閉鎖政策,嚴格管制收音機等傳播媒體,故對臺灣民間歌仔戲班的盛況,不論廣播歌仔戲或電影歌仔戲,都甚為陌生。
臺灣歌仔戲進入金門,有二個重要階段:一為60年代的軍中歌仔戲,一為80年代後的民間歌仔戲。
一、60年代的軍中歌仔戲
由於入伍的臺籍新兵漸增,軍中先後於1958年、1964年成立歌仔劇隊。1958年的康樂總隊歌仔劇隊,以約聘方式與林金池的寶島少女歌舞團定約;1964年的陸光藝工大隊臺語劇隊,除隊長、副隊長、康樂士三人為正式編制外,其餘隊員皆為約聘。1970年,藝工團隊因精簡而裁撤,亦結束了歌仔劇隊在軍中的短暫歷程。
軍中歌仔戲來金門勞軍,除了軍隊演出外,亦受邀於金城戲院演出,大受金門民眾歡迎。以1963年6月康總臺語劇隊的金門行為例,該劇隊以改良的歌仔戲作長達42天的巡演,首先推出15場《梁山伯與祝英台》,然後推出《大明英烈傳》、《狸貓換太子》等,受到官兵熱烈歡迎。該隊還應金門民間各界的邀請,7月10日起,特假金城大戲院售票盛大公演10天,推出《櫻花恨》、《慈母淚》,賣座鼎盛,空前爆滿,演員包括小旦顏月娥、小生洪秋鳳、彩旦關天喜等。《正氣中華日報》應讀者要求,特刊出《櫻花恨》、《慈母淚》的本事簡介,掀起金門一場歌仔戲熱。
但軍中歌仔戲到底非軍中主要戲曲,來金次數甚少,故對金門的影響亦不大。雖然60年代麗英歌仔劇團團長陳為仕曾言,其十九歲時師事來金服役的臺南新寶興歌劇團謝師傳。但金門民眾大量接受台灣歌仔戲還是在80年代後。
二、80年代後的民間歌仔戲
80年代,台灣電視歌仔戲風靡全台,以臺視楊麗花歌仔戲團最負盛名,華視葉青神仙歌仔戲團次之。金門民眾透過電視媒體的傳播接觸到台灣歌仔戲。在金門,以華視最早設有轉播站,曾有一段時期家家戶戶看華視,故金門民眾對華視葉青神仙歌仔戲的熟悉度反而超過台視楊麗花歌仔戲。
80年代後,臺灣歌仔戲團來金門,已有三種管道:軍方勞軍、民間酬神戲、文建會藝術下鄉。
軍方勞軍方面:80年代,兩岸關係轉向和平,民生意識漸抬頭,來金的勞軍團,兼顧勞軍與歡民。以1986年3月底華視神仙歌仔戲團的金門行為例。該團在當家小生葉青的率領下,抵金作5天6場的表演。除部隊勞軍外,神仙歌仔戲團在金東戲院、金西戲院演出4場以歡民,戲碼皆為《八美圖》,小生葉青俊逸瀟灑,嗓音低沈,小旦林美照,外形纖細,黃鶯唱腔,對手戲演來精彩迷人!戲迷追著戲團跑,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民間酬神戲方面:80年代末,金門停止砲擊,民間宮廟祭祀再興,一年一度的酬神戲亦請來台灣民間的歌仔戲團。因離島交通不便,初期戲團一來都要待上二十天左右,巡演五鄉鎮,故每每掀起一波波台灣歌仔戲熱。
以1987年台北梅嘉歌仔戲劇團應邀抵金演酬神戲為例,戲團先在城隍廟戲台演出3天6場,由《扮仙》的麻姑獻壽揭開序幕後,首日演出《鴛鴦樓》、《茶壺記》,第二天演《包公審烏盆》、《陳三五娘》,第三天演《紀蠻英招親》、《楊家將》,劇碼日日換新,看得戲迷每日佇守城隍廟前,不僅戲台前人山人海,連廟旁家宅的陽台,亦見人頭遙望。台北梅嘉歌仔戲劇團在金一個月,巡演五鄉鎮,因唱腔、做工皆屬上選,阿公阿婆追逐忘食。文建會藝術下鄉方面:90年代後,臺灣文建會積極推動藝術下鄉文化政策,主動將傳統演藝送入金門,台灣歌仔戲因而更成為金門島上主要的傳統戲曲。以河洛歌仔戲為例,1994年,河洛歌仔戲因文建會藝術入校園活動而抵金,進入金門高中、金門農工職校演出《曲判記》,當家演員王金櫻、唐美雲等以優美的唱腔,融合中西樂器的配樂,一新師生們對傳統戲曲的印象,演員的魅力造型和身段,吸引全場。
2001年金廈小三通後,金門民間酬神戲多邀福建傳統戲曲團前來,但逢重要節慶,臺灣歌仔戲仍是節目的首選,以明華園歌仔戲團為代表,長年來即多次受邀抵金演出。1988年、1990年、1992年,明華園歌仔戲團三度配合浯島城隍遷治活動抵金,每次一來就是十天左右的檔期,巡演於金門各宮廟戲台。戲碼不斷翻新,包括《八仙傳奇》、《鉶判官》、《呂洞賓戲弄白牡丹》、《清朝風雲演義》、《寶蓮燈》、《南宮慘案》、《孫龐演義》、《財神下凡》、《八仙傳奇》等,明華園以一貫的團員紮實功夫,配上逼真的布幔,特殊的聲效和燈光,幾年下來,培養出不少忠實的金門戲迷,每次一來,老戲迷追著明華園跑,即使逢毛毛細雨,觀眾熱情亦不減,演員演出更賣力。即使進入21世紀,明華園歌仔戲本團難以再排出金門的檔期,明華園黃字劇園接續活躍在金門節慶的舞臺上。
臺灣歌仔戲能在金門長期盛演,其特色在於親民:用金門民眾熟悉的聲腔走入民間。臺灣話、金門話,聲腔雖略有不同,基本上都是閩南語,溝通順暢。與京劇的有聽沒 有懂相比,臺灣歌仔戲對金門鄉親來說,不但劇情看得懂,連插科打諢的對話也聽得懂。歌仔戲團來金門,除了80年代勞軍中的兼歡民、90年代文建會藝術下鄉外,更重要的是民間慶典的酬神戲演出。相較於京劇只限於部隊中演出,藉著酬神戲,歌仔戲走遍金門五鄉鎮的宮廟,深入民間,將戲送到每位鄉親的眼前。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