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愛要及時-父母的健康不能等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曉菁。
點閱率:548

觀賞「桃姐」這部探討老人故事的電影,劇中描述一位年過七旬的傭人和年近半百的少爺之間的相處,當主角因為中風、初到老人院時,她對周遭人事物從驚惶到轉換成體諒,最後在醫院病終,而少爺從被照顧的對象轉換為付出孝心的角色,一切顯得理所當然,這部電影反映出的是有情的少爺對主角盡一份心力,及描述老人院所發生冷暖悲涼的故事。反觀觀賞另一部「錢不夠用」的電影,描述三兄弟由於忙碌地為生計奔波,因此都疏於照顧年邁的母親。當工作都陷入經濟危機,為了要扶養母親斤斤計較,最後三兄弟決定送媽媽去老人院,劇中反映出一個人在沒有錢之後,如果也失去親情、友情,會是甚麼狀態?錢不夠用,真的是殘酷的趨勢。直到前陣子朋友在臉書分享播出一則公益廣告,描述一位爸爸罹患老人痴呆症,越來越健忘,到認不出兒子;當兒子帶他出去吃飯,盤子裡剩下兩顆餃子,爸爸直接用手抓起來放進口袋,並說「我兒子最愛吃這個了」,到廣告最後出現字幕:「他忘記了很多事情,但他從未忘記愛你」這句話,讓個人感觸良多;許多人或許認為這則廣告只是為了賺取人們的淚水,但這不只是真實故事,還時常出現在你我周遭親朋好友身上,不是嗎?
或許本身職場關係,幾次在台北參觀老人養護中心,見過一張張不同的臉孔,當中有坐輪椅者、有包著尿布,提著尿袋者、因中風而臉歪嘴斜住進養護中心,甚至插管每天需靠他人灌食維生,讓個人深深感歎,這是每個人未來年老時將面臨的課題?
記得去年年中,連續幾個月雜誌週刊一再重複報導人口老化,長期照護問題,據經建會估計,2025年全人口中有2成是65歲以上老人,顯示台灣老年人口快速進入「超高齡社會」,當然,金門本島亦不例外;另外也報導銀髮族殺手,骨折致死率逐年攀升,國內研究顯示,65歲以上婦女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盛行率高達19.8%,男性則為12.5%,身為鄉親的您,做好及早預防,減少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使自己的骨骼脫離「人體海砂屋」險境了嗎? 在面對老化海嘯您是否準備好了?
近年來在金門街道上,時常可見外傭推著輪椅把阿公阿嬤集合在某街道旁,然後一排排興高采烈的東家長西家短,看到這樣的場景,您有何感受,您是否會覺得這又干我何事,或許與您無關,但心理頭想著,如果這位被推的個案,是您的家人,又或者是我們自己,您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嗎?就個人而言,希望被推在輪椅上的那個人不是我,相信您也有同感。
以上不管是故事劇情,還是媒體報導、實際層面等種種問題,是否讓您也感同身受,希望故事裡生病的那個主角不是我們自己;然而,電視媒體時而有大明星廣告:「父母的健康不能等,xx產品要孝敬父母……」,「補肝顧胃才能使人生變彩色…」,又或者大多數的民眾明明知道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產品,不管是藥品或食品,實際多是廣告費佔據產品的價值,但消費者依然一味的去相信並購買給家人及父母食用,殊不知買的多是龐大廣告費,而未曾留意產品品質,沾沾自喜買到就是賺到,最最要不得的是這些大明星(甚至醫療人員)到底是只為了獲取廣告費的利益,或是無知不懂,雖然這些產品吃了不見得馬上對身體有影響,只怕花了冤枉錢,到頭來對健康幫助不大,甚至有害。
一向不願向年齡低頭,活到老學到老是個人永遠都很難改變的個性,讓自己一再進修學習;又因雞婆風格,知道市面上許多的廣告不實,欺騙消費者健康又蒙騙消費者腰包的廠商,難道你們不覺得良心不安?一項產品要出售在市面上所花廣告費就佔70~80%,您想產品能好到哪裡!但您是否仍昧著良知購買給自己及家人食用;甚至還一味著堅持己見,只需三餐正常飲食,生活作息正常等自我安慰,然而近期媒體一再爆料,蔬菜種植時所灌溉的添加物及飲料添加物致癌等新聞報導,導致我們健康遭受到威脅,處處是危機,您是否仍視而不見?
回想10多年前婆婆因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衍生併發症,須接受心臟手術,以當時的醫術當然都不是問題,以自己身為一位醫護人員的立場,家人該面對及所接受的治療,似乎與大多數同樣罹患慢性病的民眾一樣,需經歷開心手術這個過程,再不然就是接受心導管等治療,不然又能怎樣做?然而婆婆經過20幾年藥物治療,最後仍然躲不過洗腎的折騰,藥物副作用的影響,導致嘔吐食慾不振,甚至面臨敗血症的威脅,全家人七上八下心情低落,相信是許多當子女們心中的痛。
想到以往學校學習所得認知,造就自己與大多數人一樣的感受,不要讓自己及家人隨意使用營養輔助品,自認三餐正常飲食就足夠了,然而在面對大環境的汙染,遭受環境賀爾蒙的侵襲,每個人罹患疾病越來越年輕化;加上廣告不實,添加低劑量藥物的營養輔助品,食用過多衍生身體負擔的產品不得不謹慎,向想要保養健康又不浪費金錢的您,是否慎重選擇所兜售的產品,孝敬您家中的雙親,愛要及時,父母的健康不能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