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學南管
一、前言
余任公職四十六年,退休後雖然仍照往常生活習慣,早起早睡,讀書寫字玩電腦,一晃八九年,雖馬齒徒增,但書越讀越有趣,越覺得肚子空空如也,自覺太渺小,不過是個大草包,因此對退休生活並不會覺得無聊,反而是「自我學習」的開始,並感謝政府給予退休養老之德政。
屢次返鄉省母時,常於田間路旁遇見小學老同窗金象兄,每每闊敘鄉情及生活狀況,輒沾沾自喜地談及彼年來與南管老師學得「四、梅、走、歸」等多套指譜,言下不禁喜不自勝,且誇言令師如何高明云,此言不只一次,不禁引起余之舊興,蓋余自十歲時,即會唱「南音」,只是不精而已,因此遂請其引薦,前往沙美拜師,正式當起「老學生」,時為民國九十七年余已屆耄耋之年,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亦顧不得人家見笑!
二、南音與金門
南管亦稱南音或弦管,甚或有人稱洞管。
南音為我國古典音樂,亦是一種藝術文化。相傳已有千餘年歷史,盛行於閩南一帶,之後隨著華僑傳至東南亞如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日本,甚至歐美等地。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好各地樂曲,品賞之餘,對於「南音」推崇備至,並喜好「洞簫」,亦善於吹奏,故如今南音演奏時,必將洞簫安坐左邊首席位置。聖祖曾頒賜南樂為「御前清曲」,演奏者為「御前清客」,並賜給「宮燈」及「涼傘」。因此每有南管演奏時,常常看到宮燈及涼傘之擺設,實乃「榮隆」之顯耀。
南樂非但曲調婉約清雅,尤其曲詞意簡言賅,語意既押韻有致,高雅絕妙,因此甚得民間文人雅士、中老年男女人士各階層喜好。
大陸閩南有許多縣市,已將之納入學校課程,且已申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列為「人類非物質口頭文化遺產」,此乃我中華民族之榮耀。
日據時期,金門對南樂甚為盛行,有南樂團體活動者,約有二三十鄉村之多,除懂得彈唱者外,而村里鄰右阿公阿婆,早晚耳濡目染,雖屬門外漢,亦然懂得欣賞。因此稍為入門者,即樂此不疲,久而久之,竟然忘我,浸淫沉潛,欲罷不能,樂而忘憂,足見其在民間藝術文化之地位,與對中老年人,在心靈精神上,寄予消遣娛樂之重要!
對日抗戰勝利後,金門地瘠民貧,青壯年人大量湧赴南洋謀生,各村里南管嘎然而止,每到晚間,默然寂靜,對往昔熱鬧歡樂氣氛,懷念不已。南音幾乎絕跡,所幸年來逐漸有少數愛好者及熱心人士之參與贊助,使南音免於絕傳之命運。
三、浯江南樂社簡介
余在南音界朋友不少,如薛永池兄、李怡來兄、李朝奈兄、李成國兄、李梓良兄等,且皆係高手,不過彼等年事日高,已有息養頤年之意,且部分朋友已然作古,因此余蹉跎多年,走失學習良機。直至鄉親金象兄提及有一正宗泉州南音老師蒞金授徒,乃燃起余學習興致。余學習單位為「金門縣浯江南樂研習社」,該社創立於民國九十餘年間,歷史短暫,但理事長陳亞福服務老人,至為熱心,出錢出力,勞怨不辭,而學生平均年齡在六十歲以上,高齡八十八者有數人,最年輕者亦已四十歲,可謂老少同樂,學習情緒高昂,真是「樂以忘憂」,令人羨煞!!
目前學生數十人,每週上課五天,每天日夜皆有人來館彈唱,快樂無比!
四、名師難求
南館社團,除理監事外,最重要者莫如要有優良老師,始能雕塑出色的學生。幾經多方物色,因緣際會,聘請原籍泉州市印尼華僑吳淑珍女士來金任教。
按吳師先世數代為泉州頗負盛名之南音世家,夫婿且擅製作各種樂器,亦能彈唱演戲兼編導,可謂多才多藝,吳師師承祖傳,自幼即受令尊嚴格調教,加以資質聰穎,知音識韻,對於曲、指、譜多能背誦嫺熟,而對於樂器,無論上、下四管,樣樣精通,對南管非但地區無出其右者,且在兩岸南樂界亦頗負盛名。
彼先後受聘東南亞印尼、台灣基隆等地,曾參加1995年5月由「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由「福建省企業與文藝發展促進會」暨「福建省文化藝術培訓委員會」承辦之「首屆福建省傳統民族音樂南音演唱大會賽」,榮獲「金獎」。
應聘南安市第六、七、八屆南音大會唱評審委員,參加「福建省鄉土音樂進校園與課程整合教學評選」獲頒一等獎……,2011年榮獲「首屆世界南音聯誼會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對南音造詣深厚,誠非子虛。
去年澳門南音社數度派員與之洽談,亟欲懇聘,經浯江南樂社堅不放人,澳門悻悻然甚不甘心。謂希吳老師好好考慮,澳門仍然虛位以待。
目前南音教師所在有人,但藝術境界,莫測高深,「藝術人人會,高低上台你就知」,吾輩門生,若不愛惜,俗語說「佛在不知疼,佛去才知佛聖」,屆時恐悔之莫及矣!
五、參與世界南音大會唱
金門縣浯江南樂研習社歷年對外交流演唱活動殊多,茲僅就較大規模者三次簡介之:
(一)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應邀參加「澳門首屆世界南音大會唱」,並加入「世界南音聯誼會」為會員,在大會唱中,表演精彩特出,大獲眾多觀眾讚譽。會後歸酒店休息時,同宿該酒店數個南音社團老弦友,猶於深夜前來敲門相邀演唱,讚賞友情,意猶未盡。
(二)2012年2月5日至7日,受邀參加「泉州市首屆鯉台南音大會唱」,在文廟前搭台露天表演,幸逢元宵節,第一天,場地四週,人山人海,共唱了二十二支曲,贏得滿堂彩,至深夜節目結束,曲終人仍不散。
第二天,據聞附近縣市愛好聽眾大批湧進,欲聽金門南音演出,時間未到,途為之塞,車輛停滯不前,台下萬頭攢動,當琵琶響起,台下鴉雀無聲,欣賞水準之高,確屬罕見。可惜開場「和指」甫罷,詎料一群高幹公安突如其來,阻止演出,略以「觀眾近一兩萬人,恐有意外,秩序難以維持」云,一時群情激憤,咆哮吵鬧,搶到台上與公安交涉,仍然無效,無奈只好停演,算是過於轟動,可謂非常成功,寫下「唱南音聽眾過多被阻止演出之破歷史紀錄」。
(三)2013年6月16日至18日,應邀參與泉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舉辦之「第十屆中國泉州世界南音大會唱」活動,參加之國際單位計卅三個,(包括印尼、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香港、日本、台灣、金門等廿二單位,大陸十一單位)。
此次我團除團員表演出色外,領隊陳亞福先生身披紅彩帶被安排上台,站在由女大學生高舉之紅底黑字「金門縣」看板前亮相。
音樂指導吳淑珍老師,被安排閉幕節目「煞譜」樂器演奏時,安坐第一排首位操作琵琶,琴聲高山流水,抑揚頓挫、快慢輕重有致,贏得全場激賞。
而小老頭的我(憨和尚),竟然「太陽打西邊出」出人意料地被安排在最後一個節目中,全場三十餘位女生大合唱,而將唯一男性「老和尚」,站立型似蛋糕台中央主唱「幸逢太平年」,先升高三層,然後緩緩降落,與左右兩美女,由後台中間,邊走邊唱至台前,唯我身掛擴音器,聲澈全劇場,「為金門出盡風頭」。蓋台下指指點點:那是金門來的!余雖「破帚自珍」,狗聲乞丐喉,亦為華僑得能聽到我家鄉「金門南音」,感到光榮!
(四)蒙印尼東方音樂基金會已來函邀請,將於本年十月卅日至十一月二日,組團參加「第二屆印尼世界南音大會唱」,屆時另有一番活動盛況。
六、我太貪心
余拜師學南音,旨在學習樂器彈奏。小時雖會胡亂唱幾許廈門系南音,但對樂器一竅不通,此次承吳老師悉心調教,純粹正宗泉州南音,頗有心得,惟年事太高,腦筋遲鈍,手指僵硬,手不應心,以致進步緩慢。自我檢討,實乃過度貪心,得隴望蜀,學得太多。且懶得唸嘴,故雖學得許多曲、指、譜,由於未能背誦,是以不看譜則無法彈奏,等於白學,甚覺愧對恩師。
七、學南音會長壽
凡人皆有所嗜好。余自幼喜歡閱讀,算是小小嗜好,唯獨不愛運動,以致身體健康欠佳。對於時尚音樂舞蹈,毫無興趣,但對於「南音」則情有所鍾。只要聽到南音演唱,則腳底生根,非停下來欣賞片刻,不忍離去。說也奇怪,不管心裡多少煩惱事,聽了南音,自然舒暢無比。
我們弦友中,有幾位年近九旬,每日非得搭公車來館開喉高唱幾曲,就覺得日子難過,故經常風雨無阻,或是豔陽高照,總得來館報到,胸中鬱悶自然消暢。所以諸多弦友常常自我解嘲,說「南管可以治病」,誠非虛謬也。
八、人在福中要知福
吾等有幸得入名師門下聆教,諺云:只因身在此山中,不識盧山真面目。吳師近三十年來,奔波於兩岸及東南亞,駐館授徒,桃李滿天下,其教學態度之認真,對學生不假辭色,真是「教不厭,誨不倦」,令學生敬畏,令一般弦友欽佩不已。
其教法注重唱功與發音,「指」法嚴謹,絕不馬虎,其待人接物,溫和率真。出外營生,酸甜苦辣備嘗,每自思忖「凡事退讓一步,則海闊天空」,因此處處與人為善,值得吾輩學習。
諺云:「書山曲海」,意即學海無涯。往昔外行人,視南管乃低三下四之坊間低俗娛樂,殊不知此乃我國古老藝術文化之一種,大陸將之視為國寶,如今台灣許多大學教授,亦在不斷研究、發掘、力求創新,如吾金門鄉彥李國俊教授是,(余忝列同鄉,引以為傲)認此古老藝術文化,若不珍惜並發揚光大,勢將日漸式微,甚至失傳,則悔莫及矣!
憨和尚人雖傻,智商低,幸承恩師苦心指點,略懂樂理,雖不敢見諸大方,但在家自我彈唱,快樂無窮,非金錢財富所可比擬也!有生之年,當以此為樂,並不斷進修磨練,感謝師恩永世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