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美好的時光中

發布日期:
作者: 敖古仁。
點閱率:569

聽到小K不幸的消息時,我沒有特別悲傷的情緒,只是腦中暫時空白了幾分鐘。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一向記憶不佳,經過生病,又隔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小K的事情我會記得這麼清楚,甚至連她的名字我都沒忘記過。
一直以來我一直都是個「御宅族」,這是那個年代的說法,簡單地說就是整天窩在家裡,足不出戶的人。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籠統的定義,我們雖然窩在家裡可是一點都不頹廢,有些人做手工藝,玩模型,抱娃娃,上網找資料(這是搪塞父母的說法),或者看A片,玩線上遊戲;甚至有的宅男女專精電腦軟硬體、動漫布袋戲、攝影、鐵道文化,或是史蹟古宅,所以他們還是一群學有專精的人士。不過,那些積極的室內活動全部與我無關,我真的只是一個呆在家裡玩線上遊戲,而且手眼不協調,過關技巧不怎麼高明的人而已。
那時的我對學校的課業沒什麼興趣,學業成績平平,每個學期總有幾科紅字,但是混啊混也進入大學,因為那些年大學太多,學生太少,總有一些科系招生不足,所以功課怎麼爛也有學校可以念。
我會念大學有兩個主要的理由,一是不想太早當兵,對,那時還存在義務兵制,那是國民應盡的義務,不當不行,但是因為那些年一直有廢除徵兵,改換募兵制的提議,所以能拖就拖,拖得夠久說不定就可以省下一年的時間。所以當我告訴爸爸,我還想攻讀研究所時,爸爸瞠目結舌的模樣我都還記得,等他回過神來,只是冷冷丟下一句:「可以啊,不過學費自己想辦法。」這句話的意思是,爸爸同意了,因為依照慣例,到時候不是爸爸幫我付學費,就是辦理學業貸款。如果你要問,以後貸款怎麼還,這個答案很單純,我們家的老厝不是還值不少錢嗎?
上大學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就是不想太早出社會去工作,畢竟自由慣了,爸爸或是學校的老師念兩句都嫌煩,誰還想去面對職場裡的老闆主管;更何況那時的我堅信,不工作我也不會餓死。對,那時的我的確胸無大志,只是從每天的新聞裡,這些有抱負有理想的大人們又做了什麼好事呢?每天不是你咬他一口,他打爆我的頭,就是我暗裡踹你兩腳,不是嗎?這是爸爸老愛拖住我,看電視,評新聞配飯吃的桌邊談話,只是爸爸一直忘了,他和我,和電視裡的人都一樣,呼吸一樣的空氣,吃食一樣的米飯,或是那時流行的歐式麵包?
那一陣子,電視新聞裡經常傳出上個世紀各行各業名流賢達的死訊,因此讓爸爸感慨,怎麼一個單純美好的世界就這麼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我對爸爸口中的那個世界完全沒有感覺,不過,漸漸地我倒是得到一個結論,那時正好是一個反轉的時間點,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得反著過來想才能解釋得通,才能理解。同時那也是一個割裂的年代,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裂解成對立的兩方,相互拮抗,維持一種極為精妙的平衡,任何挑釁這個平衡的行為必然招致對立的另一方猛烈的反擊;所以也有人說那是一個空轉的年代,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卡死,動不了。或許吧,我也卡住了,但是我一點都不在乎,甚至我根本不知道我應該要在乎這件事情。
本來以為我會這麼無所謂地念完大學,進入研究所,甚至了此一生,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小K的意外改變了這一切,所以大一上學期考完期中考以後,我隱隱約約感受到一股說不清楚的焦慮,一段時間以後我的看法是:人多的地方總是安全些,我再不要孤獨一人,封閉的生活。
於是我一反常態,瘋狂加入校內校外的社團。我和團員,或是同好,巡遊各地,吃遍大街小巷,潑網分享。過年除夕時我們到大廟搶插頭香,我對記者堵上來的麥克風說是為父母祈福,至於真正的理由誰知道呢?春天賞櫻,放天燈;夏天坐熱汽球,看流螢,還有冬季新年的跨年活動,朋友相招,熱血參與,這些都是一定要的啦!我們排隊秒殺演唱會的門票,還有一堆我一輩子可能都用不到的廢物,只是因為名人偶像的推薦。我們在網路上串聯或是集氣,參與當時的主流活動或議題,同時任何一個重要的社會活動現場也都能看見我們的身影。對,「我們」取代了「我」,在團體裡我感受到強烈的「需要」,和「被需要」。關於「被需要」這一部份,嗯,暫時保留吧。總之,就算只是統計裡的一個數字,都要強過孤立於統計之外的虛無。
多少年以後我才慢慢釐清,原來那時的我已經失去身為一個宅男的自信,同時也喪失了自尊,因此我開始造神,塑起一尊尊的泥菩薩,渴望依附於某一個團體,藉此重拾我的驕傲,但是每一個團體都令我失望,他們既不需要我,也不認同我的存在,於是一陣暴風氣旋式的挫折、憤怒,和沮喪接替出現後,我又開始低頭,遁進手機裡憤怒鳥和糖果崩毀的遊戲中。現在再次回想才覺得當時實在可笑,那時的我以為自己已經戒除依附團體的癮,結果不過是又變換到另一個不同的團體罷了。
至於我是怎麼發病的,且讓我再好好想想,一切都已經模糊了。
應該是大四,一般大學生課業最輕鬆的那一年吧,因為我參與太多起初以為很重要,後來才了解根本是無關大局,無所謂的活動,因此就算未來一年努力補修學分,結果還是不能如期畢業。對於這件事我一點都不在意,無心插柳也好,潛意識暗中使力也罷,反正我本來就打算晚點畢業,看看是不是可以免去當兵的勞役,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那是我這輩子唯一成就的一件事。
對不起,話題好像又扯遠了。總之,那一天在重修的「普通心理學」的課堂上,才剛開始上課,「動保社」的大丙就溜進教室找到我,讓我一起去參加一個抗議活動,當時的我應該堅決有力地說:「不!」但是我沒有,我只記得那時的我連拒絕的力氣也沒有,於是便給拖到活動的現場,跟著認識或不認識,校內校外的男男女女一起舉牌拉布條,高聲吶喊:「抗議!抗議!…」
噪音人潮就在眼前耳邊,但卻是十分空洞,似乎離我很遠;他們飄過來搖過去,彷彿沒有一點重量,鬼魅一般,在縹緲的空氣中互相沾黏,而又抽離,蔓延,激盪。就在我精神恍惚時,一個曾經十分熟悉的女聲灌進我的耳朵。
倏地我張大眼睛,就見一位打扮入時的婦人站在我的面前,兩隻手還在搖晃我的肩膀;媽媽不是搬到島外了嗎,現時此刻面前的人是誰?我用力甩開那人的手,揉揉眼睛,仔細再看一眼,前面的人真的是媽媽,她的身旁還站立一位髮禿圓肚的男子。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明白,當時的我為什麼會有那樣怪異的舉動,就聽見我驚聲尖叫一聲好像真的見鬼,一甩手中的抗議紙牌,轉身,撥開擋在我前面的人群,一下子逃得不見人影,留下媽媽呼喚我的聲音,淹沒在周遭一波接連一波的音浪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