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八二三砲戰」金門中學遷台借讀─憶當年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水綠。
點閱率:1,051

欣逢「八二三砲戰」五十五週年紀念,借報端一偶憶當年赴台求學點滴,筆者於民國四十七年烈嶼中心國校畢業,七月考取金門中學初中部、適遇「八二三砲戰」金門中學停辦,十月九日奉令舉校遷台,借讀於台灣省各級公立中學,開啟了金門學子全面赴台灣求學的里程。
驚嚇的八二三砲戰:
緣於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六時三十分許,共軍發動瘋狂砲擊,濫射金門,舉世震撼,造成無數的軍民傷亡和民房倒塌,這就是轟動全球的「八二三」砲戰。
猶記得當天是農曆七月初九日,祖母仙逝紀念日,家人祭拜完畢用過中餐,下午家母要我和表哥一同到田裡除高粱稈(高粱收割後剩餘的稈子),正在工作時被那突如其來的砲聲,從四面八方轟隆隆響起,此起彼落,彈落如雨,硝煙瀰漫,有如世界末日,真是恐怖,表哥大聲喊著:「共匪打砲了,共匪打砲了,趕快躲起來」!瞬間他跑到田邊的一口水井,管他三七二十一,噗通跳進井裡,事後表哥曾表示:「當時是因井裡水很多,手可以攀住井邊石塊,撐得住」。而我則心驚膽跳,魂不附體躲在田埂溝裡,暫時躲過陣陣的砲擊,之後隨著砲聲和落地聲的遠近,表哥逃往后井村莊的方向回上林躲避,而我趁隙連爬帶跑,氣喘噓噓的躲進大馬路旁的防空洞,洞裡已經有十幾個人了,這時發現同村的庭貴叔父也在那裡,感到很驚訝,他是怎麼做到的,叔父是耳聾耶,是不是因滿天的煙霧和落彈的震撼,讓他驚嚇到了?才跟著眾人躲進洞裡的,閩南語說:「青迷精,也告靈」一點也沒錯。不久砲聲慢慢停下來,走出防空洞趕緊跑回家,發現左右鄰居牆壁有了彈痕,所幸只輕微的被彈片擊中而已,然而宗廟卻整棟夷為平地,傷心、恐怖至極。家母看到我平安回來,口中不停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謝天謝地………這一幕回想起來真像是做了一場惡夢似的。……
金中停課 舉校遷台:
砲戰持續打了一個多月,人們無法安心外出工作,學校也停課,天天躲在防空洞裡,偶而趁空隙到田裡幹點活。這時政府為了顧及民眾的生活,學生的課業,遂調查有意願疏散到台灣的民眾和學生,向政府登記遷居台灣。而金門中學初、高中部學生也計畫遷到台灣,以借讀各省中的方式入學,當時登記要去台灣唸書的學生共有九百二十多名,當時筆者因家境困苦,考慮是否到台灣求學?正處於兩難之際,獲知去台灣讀書的學生政府有公費補助,而遷台民眾每人也可領到生活補助金新台幣三千元。小小的年紀在長輩同意下,鼓起勇氣決定先到台灣再說,家母便找個麵粉袋和軍用的書包,簡單收拾幾件換洗衣服,跟著同學們走上離鄉背井「逃難學生」的旅程。
當時一同赴台的同班的同學有;林允森、林金殿、林長標、林振盛、林建年、蔡虎德、洪陸訓、陳清華、洪清德、呂德居(已過世)、方開興、陳延福(已過世)、孫金殿(已過世)……等。
十月九日中午,部隊派軍車從各村莊載送學生們到碼頭,乘坐小艇到大金門,到了水頭再乘軍用大卡車,開往料羅碼頭搭軍船到台灣。是日下午,九百多位學生登上登陸艇──「開口笑」,午夜時分,船駛離金門了。
上船以後由於緊張害怕不敢隨意走動,蹲在不透風的船艙底層,煤油味、汽油味、水泥味、腥味與嘔吐的氣味、真是五味雜陳,不一會兒開始暈眩、嘔吐、很難過,動彈不得,整夜難眠,船在一望無際的台灣海峽航行,上下振盪、左右晃動、經過了二十四、五個小時航程,無法進食,吃了就想吐,痛苦難熬!直到次日下午勉強爬起走到舺板透透氣,但渾身無力難以站立,同學見狀給些乾糧,喝口清水才慢慢支撐下來,這時天快黑了,軍艦緩緩駛近港口,遠處望去可看到燈塔,也看到了霓紅燈,這下才驚覺高雄港已經到了,精神為之一振,聽同學說大約已是晚上六點多鐘了。船到了高雄港軍用碼頭(十三號碼頭)大夥擠下船,岸上到處掛滿了國旗,大家這才回神過來,原來今天是雙十國慶日,在這光輝燦爛的日子裡來到了台灣,內心好生興奮呀!
不知什麼時候碼頭已經停置了好多輛的軍用卡車,不一會兒把大夥載到高雄中學,安頓在大禮堂裏,人很多打地舖,好不熱鬧。用過晚餐休息了一夜,等待分發至各省立中學去借讀。在等待分發期間,接待單位每天為我們準備大鍋飯菜,記得飯是「鳳萊米」煮的,香噴噴的,在金門從未曾享用過,同學們大快朵頤直呼好吃,雖然不是什麼好菜,但是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很珍貴,大夥吃的津津有味,大概是太貪心吃多了些!肚子還真是有夠撐的,或許在金門根本就吃不到這種米飯的緣故吧!這對於來自鄉下小金門的我來說,真是好笑又可憐!
填選志願 等待分發:
第二天宣布將分發學生到各個學校讀書,要大家先填寫「志願表」,規定基隆市、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這五個大城市(省轄市)的學校不能填寫外;其餘全省三十餘所省立中學都可以,大家都興致勃勃按志願表填寫,期待分發到理想學校,很多人都是填北部的學校,所以要依照志願分發很困難。其實同學們對台灣的學校並不熟悉,你看我、我看你、都是填同一所學校,記得我是志願台北板橋中學,然而卻是分發到台南的省立善化中學來了,後來才知道大家都同樣填寫板橋中學,難怪呼板橋中學成了窄門,擠破頭也無法如願,很失望!這件事以訛傳訛,聽說是有學長和老師黑箱作業,這才恍然大悟,不知道是真還是徦?
同是小金門烈嶼中心國校畢業的林振盛,上岐國校畢業的洪志合、蘇南發、洪水獅、吳水平、吳拱電等,不約而同分發到省善中學來很欣慰,而大金門的同學則有高中部的歐陽金萬、歐陽彥黨、歐陽水戰、初三的歐陽金垵、歐陽文仲、初二的歐陽清初等;而同是初一的有李增德、李增鐵、李錫發、李賢種、楊建州、楊忠海、趙丁權、趙塗裕、胡錫載、薛黎明、吳東火、吳東生、許淑林、許志義、陳福林、盧有倫、盧開銓、顏強達、蘇福全、董振炎、董文倩、董能順、鄭榮源、黃景煌、陳泉春、陳庚生、周水生、蔡嘉禾、蔡文甫、張興邦……等四十餘位(由於時間已久恐有遺漏之處),一起分發到善化中學來,大家有緣來相聚、同窗共讀、切磋琢磨,忘卻思鄉情懷。
民國四十八年金門中學又招收初中一年級的新生,斯時因砲戰持續在進行無法上課,所以第二批初一的學生也遷到台灣來借讀,那時是分發到全省的縣立中學,記得前縣長李清正及歐陽金育、歐陽金輝等人分發到縣立善化中學,後來為了方便相互照顧,轉到省善中來就讀,不過只讀一年,民國四十九年,金門中學復校他們都回金門中學讀初二了。
善化中學 師生歡迎:
第一次搭乘火車,覺得很驚奇,從高雄站出發大約兩個小時就到善化,從車站到學校約略十分鐘,到達時已有很多老師、同學在校門口列隊歡迎了,讓我們受寵若驚,頓時感到很不自在,但也覺得很窩心,這時校長曹書勤先生致歡迎詞,校長說:本校原是台南一中、二中、女中的分校,於民國四十五年獨立設校,是一所新的學校,歡迎各位同學來到本校借讀……….校長簡單介紹後,教官將我們暫時安頓在以教室改置的臨時寢室,因緊鄰其他教室生活起居諸多不便,只住了一陣子,後來因學校教室不敷使用,恢復成教室。學校為安定我們的生活,選擇離市區比較近的中正路,租用新的民房當宿舍(記的是學校音樂老師父親家的透天厝),到了初二時又遷到斜對面的復興大樓教師宿舍和老師們住在一起,學校輔導我們組織伙食團,高年級同學照顧低年級,同甘苦,共患難,生活漸漸習慣下來,想家的情緒也慢慢撫平,學校為了我們這批「逃難」的學生,真是煞費苦心,銘感肺腑。回想來台時初一學生人數較多,編成一個班級,為一年戊班,其他較高各年級同學人數少,與台灣的同學插班就讀,競爭性很高,成績都很好。我們這班讀完初二時,因金門中學復校,有的同學便回金門重讀,只剩下我們十四人,所以升初三時人數不足,只好和其他班的同學合班,編為初三乙班,導師為林錦如先生,老師和藹可親,是位長者對我們很好。班長是台灣同學叫龍連心,功課超好,大學畢業曾來小金門服預官役,而我很榮幸被推選為副班長,有機會為班上同學服務。然韶光易逝,三年很快就過去了,初三這一年是最為關鍵的一年,功課好可以繼續升學或直升本校或考上更理想的學校,但對我來說除非是公費的學校,否則繼續升學的機會就很少了,有了這樣的困境,只好埋頭苦讀,下定決心非考取師範學校莫讀。鳳凰花開,離歌初唱,同學們各奔前程,皇天不負苦心人,筆者如願考取屏東師範學校了,順利完成學業並通過台灣省教育廳師範生統一會考,之後申請志願分發回金門服務,轉眼間擔任教職生涯達四十餘載,現在都已退休了並從事多項的志工服務,生活充實工作愉快。
烽火金門 家書萬金:
初中一年級,正是十二、三、四歲的生澀學生,遠離他鄉負笈求學,想家的感覺可想而知,尤其在那段砲戰期間,思念家鄉的情緒,人之常情,可是處在那個消息傳達很困難的時代裡,沒有電話可以連絡,最快信息傳遞方式是打「電報」,其次是靠「限時專送」的信,但如接到一封「電報」常叫人提心吊膽,心裡總是七上八下,不知道發生麼事了,亦喜亦憂,所以最實用的就是書信了,每週或每月按時寫封平安信,告知家人生活狀況,也了解戰地烽火金門的信息,同時可以增進作文能力。往往期待一封家書時的心情,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因此每看到由學校轉來的信件,或是從郵差先生手中接到的郵包,總是欣喜若狂,誠如杜甫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呀!
宿舍陳舊 快樂溫床:
學校原本沒有學生宿舍,因此為了我們這批不速的學生,傷透腦筋,常常更換住處,到了初二時才安定下來,住在復興大樓前院的一棟瓦房宿舍,雖然有點老舊,但內部經過整修粉刷後,煥然一新,有餐廳、廚房、衛浴,住在這兒生活起居較以前方便溫馨,重要的是與老師同住,有不懂的功課可以隨時請教,兩相得宜。
我最喜歡輪到擔任採(菜)買的差事了,可以不用參加升旗。學校按月發給伙食費,伙委依經費預算分配油鹽柴米等款項,菜買按採購單採購,採買人員每組兩人按月輪流,每個月如有結餘經費於月底加菜,不無少「補」,是同學們的最愛。為了增加食慾,同學們還想法子集資買些豬油,請廚工炸成「蔥油」用來拌飯,這樣可以增加胃口,經濟又實惠。更有趣的是同學從金門寄來「美援」的奶粉及桶裝牛油,用牛油炸餅乾或夾餅乾當點心,美味可口,再喝盃「美國」牛奶很是道地。星期天沒事,邀幾位同學到附近教堂做禮拜,教會的執事先生還會送些麵粉,帶回伙食團做成麵食,為大夥兒帶來福利,皆大歡喜。
宿舍的床舖是木製的雙層床上下舖,床墊是「榻榻米」每張床睡四人,在那個時代對於在金門睡防空洞的我們來說,算是舒服的。記得有一次,同學說他在睡夢中常覺得身體癢癢的,醒來時發覺皮膚起紅疹,像是被什麼咬到似的,起初不以為意,第二天還是如此,後來查看床舖時,才發現「榻榻米」背面、床沿週邊長滿臭蟲,成群的幼蟲與成蟲疊成一堆好可怕,這還是第一次見到的,趕緊報告教官請人來消毒殺蟲。聽說在那個年代,睡「榻榻米」長臭蟲是常有的事。「人」「蟲」大戰經過幾天宣告結束,茶餘飯後閒談,真是「趣事」一樁。
飲水思源 感念恩師:
借讀善化中學已好些日了,由於砲戰期間金中停課,耽誤了一個多月的課程,跟不上進度,雖然各科老師不斷的趕課,但終究無法理解,不能消化,因此老師利用晚自習為同學複習,要求同學們要全力以赴,老師用的心不言而喻,他就是趙世昌老師。趙老師是金中的老師,當時帶我們一起到善化中學來,是一位慈祥,有愛心的老師,是一位像親人般照顧我們生活和輔導課業的好老師,那時對我們來說有老師在,感受到幸福!記憶猶新;有一次我們班上吳姓同學感冒得很嚴重,老師親自帶他到嘉義的某醫院看診呢!讓吳同學終身難忘,令人感佩。
其時我們分發到學校時,都快第一次月考了,功課落後了一大截,學校為安排課程很傷腦筋,然而第一次月考將近,同學們還是不分晝夜卯足全力K書,總算告一段落了,成績公佈,差強人意;當然成績好的同學是大有人在,而有待努力的同學,老師說下次月考加油就是了。真的、老師您辛苦了、感謝您!可是過了不久,趙老師不曉得調到那裡去了,我們都不知道,很遺憾。
懷念的趙百華老師,他是童軍老師,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照顧無微不至,只要有困難都會想辦法為我們解決,讓同學們感到如父亦兄般的呵護。記得民國四十九年六月十七日及十九日中共再次以強烈的火砲向金門射擊,戰況慘烈,軍民死傷慘重,說是什麼「歡迎」和「歡送」美國總統艾森豪到中華民國訪問,其實就是再次地威脅金門,嚇阻美國,所發動震驚的「六一七」、「六一九」砲戰;當趙老師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們時,由於太擔心家鄉親人的安危,大家都哭成一團,淚潸潸傷心欲絕,趙老師仁慈的雙手擁抱著我們,不停地撫慰情緒,要同學們安心,好好唸書爭取好成績將來報效國家………。
趙老師於民國五十八年還來過金門,參加戰鬥營,當時我們聯絡許多同學到陳坑營區拜會老師,多年未見,師生見面感情流露話家常,相談甚歡,老師更顯蕭灑帥氣,但一晃四十餘年,不知老師安在否?念念。
拜「八二三砲戰」之賜,當年隨金門中學遷到台灣借讀或考取各大專院校的學生,接受完整各個領域教育,學成後不管在台灣或返鄉進入政府機關、學校、社會團體、商界、各行各業都有很好表現,奠定了日後金門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發展的基礎,功不可沒。這一批青少年,從初中、高中而大專院校,歷經砲戰的洗禮及人世滄桑,現在都已接近白髮蒼蒼、視茫茫七老、八十的高壽了,過著退休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生活,他們過去的付出對金門的貢獻無以數計,僅此致敬,金門幸甚!吾輩幸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