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八二三榮民系列》老農牽牛下田去─陳慶仁

發布日期:
作者: 寒玉。
點閱率:703

母親懷了他,父親突然驟逝,他成了遺腹子。
嬰兒啼哭來世間,少了父愛心悲傷,祖母紅眼眶、母親哭斷腸,囝仔與父無緣,連一面都不得見。
屋外日頭曬暖,屋內愁雲慘澹,兩個女人為孫為兒、眼淚往腹吞,冀望祖上有德多庇佑,囝仔平安順遂好成長,將來陳家有希望……。
陳慶仁,民國二十二年出生,務農家庭欣喜獲男丁,然而他在母親腹中,父親突然離開了人間,晴天霹靂的襲擊,沒有擊垮這一家,倒是婆媳肩並肩,護住陳家惟一的命脈,縱然生活再艱難,香煙不能斷,將來綿延子孫才能有希望。
祖先留遺產,一幢古厝在陽間,一落四櫸頭,來了國軍共居所,一連部隊駐地在下新厝,一班軍人住在他家的古厝,副連長與他同睡在櫸頭,雙方無敵意,和睦相處於屋簷下。
陳慶仁十六歲加入「婦孺隊」,服從命令守規定,整理環境站衛兵;十八歲正式成為民防隊員,在古寧頭戰役期間,他牽著飼養的一匹馬欲上山,半路遇國軍,強徵出任務,要他運補子彈到田埔,夜晚不能返家亦不得眠,飢腸轆轆到天明,直到第二天到吳厝,阿兵哥攪拌麵粉水讓他充飢,這一餐竟有人間美味的感覺。
馬匹運完子彈運傷兵,從尚義到新頭碼頭,鮮血在滴淌,他心如刀割於這場戰爭的傷亡;好不容易回家報平安,居住下新厝的一連軍隊再也喚不回,他們整隊出發到古寧頭打仗,一去不復返,留下了一箱子彈在他家的房間,這箱子彈由後來進駐的軍隊接手看管。
陳慶仁一家人與部隊互動密切,平日噓寒問暖、農忙萬頭攢動,讓他們順利收割,免去天災與人禍的遺憾,部隊駐守他家,非但沒有不便,倒是幫了大忙。而任憑古厝再大間,軍隊棲身有困難,部隊當機立斷,在他家的土地蓋草厝,他們拆卸舊古屋,就地取材鋸樹枝,興蓋很堅固,兵力集中到該處。
九三砲戰,陳慶仁出任務到西洪機場,夜晚睡在草叢樹林間,等待飛機來時做搶運。他親眼目睹一架飛機盤旋空中,在下湖上空被匪軍以高射砲擊中,機上放有兩枚炸彈,駕駛員機身一翻轉,立即將炸彈丟擲至海灣,而後平安地降落在西洪舊機場,眾人嘖嘖稱奇於駕駛員的機智反應。
八二三戰役,他們全家七、八人圍在古厝客廳吃晚餐,飯吃到一半,一枚穿甲彈擊落在古厝的中樑,再穿越到房間、附著在牆壁上,幸未爆炸,亦未釀災害;但古屋多塵土,灰塵飛、泥土飄,大家急逃竄,躲入用沙包築圍、以廢木板做隔絕的防空洞,它雖無防禦功能,卻有安定人心之作用。
搶運賭性命,陳慶仁與夥伴夜晚到新頭碼頭去搬運物質,由大船卸下,再放入小艇,好讓國軍運去大二膽;白天則是到料羅碼頭去搶灘,搬運子彈不能免,當有一天,他們完成任務,有人說要在碼頭吃中餐,他則持反對意見,認為回家吃飯較心安,當他返家吃完飯,聞聲砲彈擊落在料羅碼頭的港灣,數十人均已回家園,未受災殃,大家除慶幸保住一命,更欣慰他的善意提醒。
清平之後,陳慶仁到林務所上班十八年,培育樹苗與種樹,金門島只要有空地,他們無論風吹雨淋太陽曬,都要出門去上工;而栽種樹枝要水分,下雨時刻是他們最欣喜的時候,所種植的樹木大都能存活。
退休之後的陳慶仁,在自家土地圍籬養土雞,飼養二、三十隻的牛隻,並種植牧草。養牛需要大量的牧草,當自家土地不夠用,他向政府租賃,重劃區共分兩段,分別為農地與建地,一年租金數千元。翠綠的牧草搖曳生姿,需要施肥才會長得好,他以牛糞當肥料,活化再利用。而農地綠油油,牧草高過頭,牧草稈截成一段段,重新插入土壤間,育苗再生長,又能長出一大片的牧草園。
八十歲的陳慶仁,育有四子二女,孩子各有自己的天地,他與妻子則守著這畝綠意盎然的田園;天一亮,他牽著牛兒去犁田,步履很輕鬆,右手扶犁、左手趕牛,刻劃清晰的農田一畦畦,他的額間滴淌著汗水,嘴角揚起快樂的笑容,以前耕田為生活,如今休閒在其中……。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