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馬50在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沈素英。
點閱率:876

2013年,7月27日至8月25日,金馬50影展到金門,多位著名導演及巨星隨片登台,台上星星,明亮又閃爍;台下鄉親,熱情又開心,手機、相機閃個不停,活潑熱絡,沉醉在一片歡樂中。感恩主辦單位: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金門縣政府。由金門縣文化局承辦。金門防衛指揮部、金門五大鄉鎮公所、觀光處、環保局、車船管理處等單位共襄盛舉。在炎炎夏日掀起一陣清涼,喜愛電影的鄉親,大家告訴大家,上網查詢並索票,滿心歡喜期待上映的日期,這情景,彷彿又回到小時候不知天高地厚,恣意揮灑無辜的歲月。然,一轉身,50年了,珍貴的時光,已從身邊、指尖悄悄流逝,該提的提不到,該抓的抓不住,只能從影片中一幕幕思索片段回憶,片中人物角色,純樸、憨厚、可愛,有如穿越時空,感受一點夢幻,過去種種,像倒轉時光機,一一浮現,想起他們的名字,比記課本上的內容還熟悉,唉!年輕真快樂。
50年代,戰地金門,煙硝彈雨,動盪不安,偶而會有勞軍表演,軍民同樂,稍稍減緩壓力和敵我對峙緊張情緒,不久即引進電影風潮,國內國外影片,一部接一部推陳出新,適時推出了雨後春筍的戲院和盛況空前的人潮,成了天涯海角一樂園,從此樂園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白天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一想到晚上的電影,精神振奮,努力工作。電影已融入生活,成了大家精神支柱和休閒娛樂,並且進入時尚潮流,所向披靡,不可思議。
早期的戲院,在金門中學的中正堂,必須越過陰森恐怖,一片荒漠的運動場,黃沙滾滾,遍地小石礫,夜黑風高的晚上更是驚悚,需要人多氣旺,或家人帶領下緊緊跟著。有時遇到砲彈來襲,天邊出現詭異的亮光,緊急中就地避難,等(咻)的一聲,著落點在遠方,確認不會在身邊開花,再繼續往前。有些調皮的小男生,身手矯健,把戲院的窗戶當作小矮牆,跳進跳出,也可從上一場散場時拉開鐵門鑽進鑽出,真是英雄出少年!日後必有一堆年輕不留白的記憶,提供大家相聚時最佳笑點!後來有金城戲院,又有金聲戲院和育樂中心,選擇影片的機會更多元!年歲漸長,課業繁重,育樂中心看完「西施」後,不久負笈他鄉,」「看電影」這種閒情逸致的奢侈品,暫時擱淺。
當時電影,沒有早場和午夜場,只有下午和晚上兩大時段,時間的配合和管制恰如其分,中午兩場阿兵哥多,晚上兩場百姓多,忙碌的人兒(我家父母),繁忙工作已是精疲力盡,但看電影卻神采奕奕,精神十足。下班回家,天色已晚,時間緊迫,匆忙盥洗,換件衣裳,隨即健步如飛,衝勁十足,直奔戲院。
清閒人家,內外家事打點有條不紊,整理就緒後,自己從頭到腳,精心打扮,洋裝旗袍,穿著入時,再灑點明星花露水,清香撲鼻,搖曳生姿,這時大街上,夫妻,情侶,同學,朋友,大人,小孩,扶老攜幼,面帶愉快的笑容走向戲院。
若是經典劇作、民間故事、忠孝節義,諸如這類戲碼,符合大家的期待,戲院門口早已大排長龍,場場爆滿,座無虛席,整座戲院熱鬧滾滾,宛若一場大型懇親會,點頭、招手、問候忙得不亦樂乎,直到影片放映剎那,喧騰之聲戛然而止。散場後,四大出入口,爭先恐後,擠出戲院,大吸一口氣,這時的大街上,再度黑壓人潮,談笑風生,呼嘯而過,一會兒功夫,喧囂不再,夜深了,曲終人散,有些悵然若失,期待新片趕快到來! 小時候看電影,心中的定義就是好人與壞人的分野,打敗壞人,才是大快人心,功德圓滿。稍後,慢慢了解電影的層面和功能,它是凝聚多少人嘔心瀝血和千錘百鍊的結果,才呈現我們面前,巨獻一出,依個人喜好、思考、判斷不同,評價不一,卻具潛移默化,提昇社會水平功能。。
今年暑假,金馬50年,像顆閃閃發亮的鑽石,永立不墜之地,播放的影片老中青都有,適合每個階段年齡層,龍門客棧、養鴨人家、梁山伯與祝英台,是養生抗老經典之作,尤其梁祝一片,深植人心,念念不忘,偶而捲土重來,所到之處,風起雲湧,一睹為快。50年過了,遙想當年,花樣年華,或許是新婚少奶奶,或許是戀愛中情侶,或許是情竇初開甜蜜份子,而今,年過花甲,兒孫滿堂,再度觀賞此片,視覺、角度、感受不一樣,但美麗愛情故事活絡生命力,令人震撼與感動是一樣的。
高中時,一堆死黨相約觀賞「失去的地平線」,沒想到這部影片鎮日魂縈夢繫,成為人生旅程的精華篇,所謂機緣,大概就是這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