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一路好走﹗
阿嬤!我們敬愛的阿嬤,已經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很多人在問,阿嬤今年幾歲?過去這幾年來,居住在台灣的我,一想到阿嬤,也會這樣問。依據身分證記載,阿嬤出生在民國前六年,生平橫跨兩個世紀。昔時詩聖《曲江》詩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即使近年來金門人愈來愈長壽,但能像阿嬤活到一百零八歲者,算是相當稀少。
許多人好奇,我們家阿嬤怎麼能夠活這麼久?還記得康健雜誌在一篇題為「歐銀治103歲」的專訪報導中,是這麼描述我阿嬤的:「阿嬤信仰虔誠,每個月都上寺廟燒香誦經,並且從年輕時就茹素,很喜歡吃南瓜炒米粉,這些是她長壽的秘訣。」
其實,阿嬤並不是吃全素,「很喜歡吃南瓜炒米粉」這一句,比較正確說法應該是常吃南瓜拌麵(印象中小時候家裡常常堆滿阿嬤自己種的南瓜),而更貼切的描述,阿嬤不只是每天早晚都會到廟裡燒香點燈,而且還走遍了金門山大小廟宇。
金門有一句俗諺:「平林(瓊林)祖厝(宗祠),金門城宮(寺廟)」,金門城寺廟之多高居全金門之冠,而阿嬤的生活模式很簡單,就是每日一大清早或者日落黃昏,都會到宮廟裡點香火。然後,今天這一間拜過,過幾天又到那一間拜拜。風雨無阻,無畏路途遙遠,阿嬤總是忘記辛勞,忘卻腳上的痠痛。或許就是這樣的虔誠,這樣的精神與意志力,讓阿嬤更加健康。
在我的記憶當中,阿嬤很少發脾氣,幾乎沒有說過怨言,更從來不會向外人抱怨家人的不是,若要說什麼是屬於婦女美德,這就是阿嬤令我們懷念與敬愛的地方,她始終守護這一個家,愛護她的子女,心裡想著是她的家人,而這也可能是她長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可能因為從小就是「養女」的緣故,我們在家裡很少聽到屬於阿嬤自己的主張。阿公在的時候,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記憶,可阿公過世之後,阿嬤不是聽爸爸的,就是聽叔叔的,很少看到她要求家人該怎麼做,古人說「三從四德」,在阿嬤身上依稀可見,若說這是中國傳統婦女美德,阿嬤就是典型。
阿嬤一生清苦,讓人不捨,而比較讓家人感到遺憾的,那就是我們阿公離開得太早。我阿公在六十三歲那一年的除夕夜晚,睡夢中無疾而終,突然之間離開我們。過去這些年來,阿嬤茹苦含辛守護著家人,可惜的是卻沒有能讓子孫有更多的機會好好孝敬,頤養天年,最近這幾年來,阿嬤已經認不出來我們誰是誰。
我們家人在十二日(周四)為阿嬤舉行告別式。特別要在此感謝政府各級長官、民意代表的弔唁,贈送輓聯、花籃,親朋好友這些天來的協助,讓喪事更加圓滿,大家的隆情高誼,我們都感念在心。而身為長孫的我,除了要再次表達我對於阿嬤的敬愛,也要祝福阿嬤一路好走。若真的有天國,希望阿嬤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好;若有來世,我願意再做阿嬤的孫子。阿嬤,我們真的很愛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