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參與世界同安聯誼大會記述二則

發布日期:
作者: 張自福。
點閱率:1,461

其一、感言
「無同不成金,無金不成同」,這是「大同安人」(係指同安、金門及廈門)耳孰能詳之諺語,足以印證金門、同安系出同門,血濃於水,鄉誼永固!
第九屆世界同安聯誼大會,已於102年11月28日至30日三天在台北隆重舉辦,遍及兩岸三地及包括歐美國家等海外各國的同安人約千餘人,興高采烈紛紛趕至,共赴盛會。
活動全案之策畫、分組討論研擬細節與執行、經費籌措、志工募集等事務之重擔,二年前則落在台北市同安同鄉會理事長陳春美女士、前理事長張宗明先生伉儷肩膀上。
為了確實辦好本次世界性的盛會,陳、張賢伉儷精心全盤規劃,藎猷彪炳,措置裕如。
在招攬志工方面,他們委請張鴻飛招兵買馬,其所招之志工以「金門鄉親」為主幹,每人以「服務熱誠、勇於任事」的負責任態度,齊心協力,任勞任怨,自動自發地完成「歷史性」的大使命,顯露張鴻飛識人善用之明。
在此要稱述的是,黃註財掌握全盤狀況,不論會前人員佈置、會後之善後,統籌得宜。黃清祥負責物資運送,弗計私人代價,都能圓滿達成任務。張自求的車輛調度、李文福的隨車志工協調,二人緊密互相支援,將缺失減至最低,讓車輛、人員之調度順暢、愉悅。
另殊值得一提,乃有5位國軍上校退伍放下身段,參與志工行列,並發揮「貫徹命令,誓死達成使命」的精神,熱忱服務鄉親。他們是:謝汝威(詔安)、張鴻飛、黃註財、莊國意及戴德柱等金門鄉親。
其二、台北霞海城隍廟溯源
第九屆世界同安聯誼大會決策高層,為了緬懷「同安先賢」早期到台北艱辛奮鬥歷史,大會特別安排同安先民們曾駐足過的艋舺八里庄(現在之昆明街、貴陽街2段間及桂林路老松國小附近)及迪化街的台北霞海城隍廟參觀,因此記述台北霞海城隍廟,以供鄉親參閱。
同安,舊屬福建省泉州市,轄區包括金門、廈門,民國4年金門、廈門另為行政縣治,成為金門縣與思明縣。現在中共政府恢復廈門市,並將行政區擴大,把同安分為「同安區」、「翔安區」併入廈門市轄區。經歷時間、空間的變幻,原同安的歸屬感已趨淡薄。讓人感嘆油然。
惟大陸變色隨國民黨軍隊轉進來台,或由同安遷徙世界他方的同安人仍認同「同安」一分子。證明了分佈世界各地的同安人都有一股相同血眽,不因政治環境的改變,而影響「手牽手,心連心」手足情!
台北霞海城隍廟原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下店鄉海邊厝五鄉庄居民守護神,因下店鄉別名「霞城」,而廟設於霞城的臨海門旁,來台以後乃稱「霞海城隍」。曾於清朝康熙元年,御賜臨海門匾額。
台北霞海城隍廟位於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是內政部核定的三級古蹟,與慈聖宮、法主公廟合稱大稻埕三大廟宇。
清道光元年(1821年),同安人一百餘人,奉載霞海城隍金身同行。起初安置於艋舺(現萬華)八甲庄,由陳金絨奉祀,即今廣州街老松國小附近,逐漸成為同安人的共同信仰。
清咸豐三年(1853年),由於爭奪地盤,肇生「頂下郊拚」械鬥,泉州的晉江、南安及惠安之「三邑人」圍殺同安人,被打敗的同安人就揹負所信仰的霞海城隍爺神像,突圍輾轉來到大稻埕,遷徙途中林礬氏等為護衛神祇金身,38位義勇壯丁奮戰犧牲,後來供奉於城隍廟,尊稱義勇公。
何謂「郊」?乃是商業上的一種組織,是某一種「行」商為謀共同利益的組織,其目的在於同業互相扶持協助,解決困難,排解糾紛,保持商人間的聯繫。亦即等於現在的「商會」,或「商業同業公會」。
城隍爺最初奉置於杜厝街陳浩然(陳金絨之子)經營的金同利糕餅舖,因認為將城隍爺奉置於狹隘的店中,有瀆神威,建議同安鄉親林右藻等仕紳共同籌資建廟,此議一出,即獲經商有成的鄉親熱烈響應,台南府城副總兵蘇斐然感念城隍爺庇佑地方安寧的威靈,慨然捐獻廟地,台北霞海城隍廟乃於咸豐元年(1851年)興建,咸豐九年(1859年)三月十八日落成,工程歷經九年竣工。
台北霞海城隍廟名聞全台,自興建起迄今一百六十餘年來,廟地一直守著46坪建地,乃因其地為雞母穴,有如母雞保護小雞,所以地方平安,商業發達。其奇特風水,鄉人不願意破壞,主張維持現狀,故未曾擴大建地。惟曾於民國26年(昭和12年、西元1937年)、民國60年(1971年)、民國83年(1994年)、民國87年(1998年)歷經4次整修。
城隍廟奉祀霞海城隍爺、城隍夫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謝將軍、范將軍、八將、馬使爺、義勇公、月下老人、註生娘娘及廖添丁等。既有600多尊神像,是台灣神像密度最高的古廟。
廟內刻劃著【其盛矣乎】、【天眼時開】、【威靈顯赫】及【霞彩臨門八蜡配天赫濯,海澄啟宇六龍隨地封遷】、【天理昭彰看如何結局,人心奸險待這裡關防】、【善報惡報遲報速報終須有報,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等古意盎然的匾額對聯,竟日陪伴城隍爺教化民心的任務。
台北霞海城隍廟聖誕祭典和遶境活動,初始由三郊人士分別輪值擔任爐主,負責祭典事宜。有一段時間由祭典委員會協助迎神祭典,再聚集地方人士與財力參與,又有慈聖宮、法主公廟、保安宮及境內八大軒社陣頭的支持,才有「五月十三人看人,迎神賽會甲天下」的盛況。每年聖誕祭典和夜訪遶境活動,現由該廟全權規劃負責舉辦慶典事宜。
早期同安人一百餘人,飄洋過海來台發展、謀生,期間歷經胼手胝足,艱辛苦幹,默默耕耘。曾遭閩南同鄉的排斥,甚至發生械鬥追殺,輾轉遷到大稻埕,發揮堅忍卓絕、奮發圖強的精神,且在霞海城隍爺神祇的庇佑下,終於在此落地生根,大家慘淡經營,事業發展蓬勃,已儼然成為台北盛極一時的商業重地。
前述可知,先人千里迢迢,冒著海險到異鄉謀生,勇敢與大自然搏鬥,團結抵禦外侮,而其創業艱鉅與過程辛酸歷史,令人刻骨銘心,緬懷不已。其後裔傳承先人創業精神,感恩神明樾蔭,是以台北霞海城隍廟威靈顯赫,香火鼎盛。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