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例無設﹐舊例無除﹖

發布日期:
作者: 小白鷺。
點閱率:1,024

「新例無設,舊例無除」,這句話從朋友老公的嘴裡擠出,回答滿嘴抱怨金門繁複祭拜活動的朋友,類似這樣的戲碼可能在金門很多家庭上演。金門藍天碧海成一色,良好的居住環境和治安,大家有目共睹,但一談起金門的拜拜,媳婦們就搖頭歎息,直喊做金門媳婦真辛苦!我也是過來人,心有戚戚焉!
我在公公驟逝之後,近三十的我扛起家中一切祭祀,如:初一、十五和逢八拜門口犒軍,初二、十六拜地基主和拜車,一年當中的「春秋二祭」、「四大年節」和十幾次祖先忌日,還有公婆喪事之後,守喪期間祭祀事宜,我都經歷過!那時懵懂無知的我接此重任,如臨大敵,不知如何是好,只有聽令行事,按部就班,戰戰兢兢,無形的壓力引發臉部發麻,恐怖的經歷如夢魘揮之不去!
繁複祭拜令人身心俱疲,祭拜後的食物如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自大陸的我曾大刀闊斧,將家中祭祀化繁為簡,菜碗小一點,金紙燒少一點,最後是人微言輕,在「新例無設,舊例無除」中無疾而終。接手多年,儘管「做到汗水直流,被嫌到口水直流」,還是入境隨俗,咬緊牙根HOLD住,努力做個稱職的金門媳婦。人生的青春歲月在鍋碗瓢盆和祭拜中流逝多年,後來孩子漸長,家中的經濟需求與日俱增,為分擔家計,工作不便請假,重擔就轉移給先生。
幾年下來,先生每逢年節祭日就要請假,也惹來同事和上司微詞,備感壓力,一次在祭完清明節後,躺在床上有氣無力地對我說:「老婆,這個擔子好重啊!」見此狀,為尊重先生原生家庭的文化,我不便多說。但我懷念大陸毛澤東的無神論,想念大陸那無拘無束的生活。日後先生便提議:轎車、門口犒軍免拜,每月初一、十五廟裡燒香改為每年正月初一到廟裡添一些香油錢,最後是家中每晚例行燒三炷香則改一炷香,祭拜食物就少一些大魚大肉,多一些蔬果,心誠則靈。
從佛教說,這些年節的祭祀活動就是一次大殺生,生靈塗炭;從環保說,增加空氣污染;從經濟學說,荷包又失血;從健康說,無形中多了壓力。過度強調祭祀活動,會使在世者少了虔誠的心,只注重形式,敷衍了事。近來家中的先生和三姊都傳出心血管問題,當我在暢談如何用飲食改善心血管問題時,外甥一語驚醒夢中人:「不是飲食問題,是這兩人都挑著重擔!」面對這繁重的拜拜我會擔心,我家的那頂樑柱,負荷得了這重擔嗎?
七月的普渡,我看到鄰居用芭樂拜拜,不殺豬公,用錢投入香油箱,用罐頭水果代替魚肉油炸物。村里的開明者不再把靈堂設在自家,改在殯儀館,進而火化,不再堅持土葬,守喪期間亦未聽到「叫飯」的哭天喊地的哭聲,改播放陶冶心靈的梵音。更欣慰的是看到有廟宇,將信眾的香油錢,拿來作公益捐助弱勢家庭,也有廟宇的主事者,撥出一些經費,激勵社區有上進心的孩子。
「新例無設,舊例無除」,是頑固者的搪塞之詞,有一些舊有的傳統未必都是好的,隨著家中年長者漸凋零,取而代之的年輕人和有識之士,對於移風易俗的強烈感與日俱增,工商社會長時間的工作和職場的競爭,已讓他們體力透支,無法和昔日農業社會充裕閒暇時間相較。再者,薪資倒退,民生物資和房價高漲,年輕人生活日趨拮据,沒有燃燒和浪費的本錢。金門何時移風易俗,從你我開始,留給後代一個好的環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