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迢迢歸鄉路
「是是是,他一定有辦法。」水盆叔的孩子們一直憋在心裡不敢說出這句話,一聽到父親這時鬆了口,一下子就蹦出口作了呼應。那些年金門像水盆叔家這種例子很多,當時家裡住著來自大江南北各省的軍人,有年輕的軍官,有管理伙房的小兵,相處的日子久了,難免發生感情而互許終身,偏偏「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老觀念在金門依然根深蒂固,遭到家裡反對的也不少。沒有想到經過這幾年,這些帶著金門老婆來到台灣的軍人,反倒成了金門人移民台灣的先頭部隊,在金門砲戰期間的遷台時期,這些人都成了金門移民初期投靠的對象。
就這樣,水清伯和淑女兩家的人數比較少,租了那兩間較小的房子,水盆叔和清潭叔家人口多,就租下那兩間較大的才夠住,四家人除了幾位老人家和小孩子,半數以上都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可以到外面找工作做,至於在家不上班的,就拿一些小手工到家裡做,這樣一來既有事做,也可以賺一點零錢補貼家用,日子比在屏東鄉下那段時間好過得多了。
隨著新曆年的過去,農曆新年馬上就要到了,以前在金門家鄉,每逢農曆新年一到,家家戶戶就會準備過年的許多民俗和應景年菜,這幾家人大概除了三位年紀較大的男人或許早年下過南洋的,有在南洋過年的經驗,其餘的都是生平第一次在異鄉過年,幾位十多歲的孩子平日在街上,看到很多人都在買什麼「賀年片」的東西,也想買幾張賀年片,寄給遠在炮火下的故鄉親人朋友,除了向他們表示過新年的祝賀,也向他們報個平安,告訴他們自己和家人的住處,將來有事也好聯絡。
賀年片寄出後,也收到了幾張寄回來的賀年片,這樣來來回回的,以前金門人只有寫給南洋親人的信,現在也多了不少寄到台灣的信件。
眼看清明節快要到了,這天晚間意祥下班回家後,淑女把女兒和兒子一起叫了過來:「雖然我們來到台灣,但金門家裡的祖先不得不顧,卻又暫時無法回去,我想祖先也會體諒我們才是。這樣吧意祥,你明天到郵局去問問看,有什麼寄錢回金門的辦法,寄兩百塊錢回去交給安慈,請他清明節多買些紙錢在祖先牌位面前燒給祖先,也請安慈兄弟幾個人清明掃墓時代我們把你祖父、祖母的墓地也去清掃一下,請祖先們保佑家裡大小都能平安度過這場砲戰,等和平以後我們再回家去盡孝心。
收到這兩百塊錢後,安慈的信很快就來了,他的來信這麼寫著:
「三姆大人暨弟妹全家平安:
您寄來的掛號信及二百元匯票收到了,清明節眼看就快到了,您老人家交代的事,我母親事先就告訴我說,三姆人在台灣,今年無法祭掃三叔公和三嬸婆的墳地,要我今年一定要將這兩座墳地連帶幾位祖先的一起祭掃,這件事請三姆放心,我和弟弟們一定會代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