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毫光墨香」序文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燦。
點閱率:665

自小我便不擅擔任頭頭的工作,總以為帶領別人是一件挺麻煩的事,時至今日,小學同窗漢秋還常玩笑的說,要我做什麼都行,就是不許當班長。但2010年年初,我竟出乎意外地被選為金門縣書法學會第四屆理事長,這原不在我生涯規畫內的事,著實讓我惴惴不安了好一陣子。但回頭一想,事情既已來臨,除了「坦然面對」之外,恐怕沒有別的辦法。
接任沒多久,「辛卯兔年春聯書寫放送的活動」便悄悄的兵臨城下,趕緊找來工作夥伴商量對策,會中決定先以「楷書風華」這組人馬上陣。竟沒想到整個活動下來順暢無比,除了會員的熱情之外,索求春聯的鄉親臉上更是堆滿笑容,這個畫面,真是令人感動。心想若能記下這眼前的片段,為學會留點雪泥鴻爪,豈不也是美事一樁?就這樣我寫下了「辛卯兔年春聯大放送」一文。往後的一段時日,隨著學會所承辦的不同展覽活動,又依序寫下:「游於藝」、「從威遠樓的和平頌談起」、「楷書風華」、「翰逸神飛」、「筆走龍蛇現新姿」、「大漢隸法」、「毫光墨香書法展」等短文。
這當中因為毫光墨香書法展,是一個結合兩岸三地六個書法團體的共同展覽活動,是學會每年必須承辦的年度重頭大戲,它不只反映現階段兩岸的書法水平,也是最好的觀摩交流平台,意義非凡,故而特別將「毫光墨香」四字,用做本書的書名。
在我任期的第三年,為了拓展會友們在書藝上的視野,特別舉辦了一次「山東碑刻文化之旅」的活動。山東是齊魯古地,孔孟原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碑刻遺跡,令人嚮往。那一趟旅遊,我們在湛藍的青島海岸,悠閒的看著水鳥高飛翱翔;在維坊楊家埠,見識到北方古樸拙雅的木刻年畫;在青州博物館,讚嘆為數眾多的北齊佛像;在周村的「大街」上,心驚膽顫地目睹村民真實版的吞劍表演;在岱廟的碑石陳列室,流連忘返於那些心儀許久的著名碑刻;在泰山頂上,那天街的虛無縹緲,讓人有著乘虛御風之快;而走去經石峪,是我們這群學書人辛苦而美麗的堅持,當面對那一大片溪石的燦亮榜書大字時,所有的驚嘆都化作一時的靜默,這無言的對望當中,隱含著會友們深深的孺慕之情。
「福州行」、「山水合璧在台北」、「三百活動」、「壽宴」、「郭柏川紀念館」、「鹽水蜂炮」、「遇見台灣詩路」等文,是我走出島外的所思所感 。前三篇有同好伴遊之樂,有觀賞名畫的心情點滴,有翰墨交流的見聞隨想。後四篇是在2012年初赴台南參加恩師王家誠八十大壽所衍生的記事,現老師雖已仙逝,但他在藝術上給我的啟迪,畢生難忘。「郭柏川紀念館」則是追記一個年少的學畫人,對大師風采的仰佩與懷想。「鹽水蜂炮」記述了年節時,南臺灣人對蜂炮追逐的熱鬧情景。「遇見台灣詩路」則讓人看見鄉土文學的魅力。
2010年夏天杭州回來,適巧地區的偏遠小學有個「藝文深耕」的課程,需要聘請校外專業人士蒞校授課。最先是安瀾國小來電,我姑且答應,先教授書法再嘗試水墨,風評不差。第二年西口跟進,我如法炮製,亦有口碑。現在卓環、古城也緊追不捨,我都一本初衷,傾囊相授。「藝術生根」、「來去西口」正是我教職退休後再回學校的教學心得,想到我這已逾花甲之年的人,還能有此機會,發揮生命的剩餘價值,為民族幼苗播灑藝術的火種,除了感恩之外,不知還能說些什麼?
書的末尾,我特地將這一任所經歷過的所有活動製成一覽表,四年的時間,一個小小的民間藝文團體,竟能如此豐富的面對一百多個項目的活動,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為此連我自己都要按下一個「讚」了。然而所有的光彩,還是要歸功於全體會員,是大家對我的「情義相挺」,才能成就這段美好的因緣。
最後是本書的出版,金門縣文化局的贊助功不可沒,文化局長年對地方文獻的贊助活動,不只圓了作者出書的心願,更為金門的文化不斷的注入新元素,此舉當會如詩歌一般,一代一代地被傳頌下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