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起來
有人說:「人生像是一場馬拉松,所以一定得來場馬拉松。」
在歷經多次免疫力疾病後,除了飲食控制外,運動也是最好的改善方法,過去曾以健走的方式來運動,知道自己十分耐走,但從不知道自己耐跑。
記得有一次在高職的校運會上,我被分配到了3000公尺賽項,那一次我拿得了第二名,我一邊跑、一邊笑、一邊偷看後面跑者,也就是這樣我輸給了第一名,再提起這段舊事,連第一名的朋友都忘了自己也曾擁有一面金牌。
在那之後,我不曾跑步了。年初的金門馬拉松,據說報名的速度是秒殺,於是就想要跟報名拚搏一下,想不到報上了11.2K,在那之後,天馬行空的給了自己一些跑步計畫,從操場開始,那時我頂頂多多能跑上一圈就喘吁吁了,直到有一天我的同學帶著我跑,我跟她跑了兩圈,那是我目前在操場最好的紀錄了,我不喜歡繞圈圈式的跑法,實在是乏味,我反而喜歡路跑、街跑,一路的風景常讓我忘情。但在這之前我曾經從金城跑到小徑圓環,跑程大概是7K,那一天住沙美區的朋友,多了我快3K的距離卻和我同時出發同時抵達。
金門馬拉松當天,擁擠的人潮是我第一次所遇見,我的朋友怕跑著跑著就此失散,於是她要我跟著她跑,跑到我無法跑為止,那一次我和她跑了3K,那是我練習過程中最好的紀錄,那天大部份都是邊走邊跑,這情景在很多跑步攝影專頁被紀錄下來了,於是成了親友之間的小笑話。
有了金門馬拉松的經驗,朋友開始有興趣挑戰更多,知名的PUMA螢光夜跑(五月)、NIKE 女生運動節(六月),本來都是我們的選擇的賽事,但專業跑者「OOXX極限社」社長建議,如果沒有一半的實力,就不要輕易去挑戰,否則對身體實在是太傷了,最後我們選擇報名PUMA螢光夜跑,這一次是團體報,以抽籤式的報名,一個人報名只要抽中了即可以帶上另一個人。
PUMA螢光夜跑當天(5/17),PUMA提供了一些交通資訊,我和朋友選擇捷運轉接駁車,一到了行天宮站,整個松江路上一片螢光綠、螢光黃、螢光桔,只記得我是參加的是14K菁英組,所以這三個顏色分別代表的是?!14K、5K、3K,哇!原來我的螢光綠是這群人中之最。
大佳河濱公園是PUMA螢光夜跑的舉辦地,即便我在大台北生活了快十年,這跑程裡,在昏暗的夜色裡我卻好陌生,眼前的新光大樓、101大樓、麥帥大橋、內湖COSTCO,大部份都還是看大樓樣貌所辨,擁擠的人潮實在難以想像,以為能和金門馬拉松一樣,大概在3K後人潮就會散掉,沒想到這一路上,人潮都沒散掉,大概是路太窄小吧!連麥帥大橋上的人行步道也跑上去了。
PUMA螢光夜跑比起金門馬拉松日跑輕鬆多了,也許是少了起床的壓力。在這之前伴隨著我考試的壓力,我練習的次數屈指可數,一趟30K的中和大稻埕腳踏車、體育協會國家公園4K路跑、金城-陽翟12K,但沒想到我這一趟跑下來身體的反應不多,除了右腳踝的舊傷痛了,有別於前幾次心臟不舒服的狀況完全不見,輕鬆到我還和我預計要參賽的朋友打電話、和家人點了景美夜市完賽後的宵夜。
大台北的夜色,在我輕鬆跑時也一覽無遺,邊跑步邊拍照,大概是這燈光美、氣氛佳的夜晚,讓我這一次輕鬆完賽吧!
有別於前次經驗,這一次我可是看到攝影器材時,就用力的跑起來。完賽後,在運動專頁裡,找到的自己照片不再是走路照,而是很酷、很帥氣的跑步照。
賽後,和朋友買了衣保袋,我們決定要一直不斷的挑戰下去,衣保袋成了我們下一場賽事的動力;我不是有實力的跑者,我也能完賽,即使和半馬、全馬比起來是芝麻小事,但是我相信有心的人就一定能完成。
朋友們,為了健康,我們一起「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