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布衣皇帝─劉邦

發布日期:
作者: 方光復。
點閱率:1,643
字型大小:

項羽被劉邦打敗,這怎麼可能!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在當時這消息絕對是頭條新聞。項羽不是力拔山兮氣蓋世,力能扛鼎嗎?又是將門之後,係屬難得的將才,一生衝鋒陷陣,所向無敵。簡直是「人中項羽,馬中烏睢」但歷史事實,無庸置疑,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最後取得勝利者是劉邦而不是項羽,這是奇蹟,更是充滿戲劇性,這是何道理呢?
這答案就是;「知人善任」,西元前二○二年二月,劉邦在定陶登基即皇帝位,建立西漢王朝,於慶功宴上問群臣曰:「吾之所以能得天下,而項羽失天下,何也?」諸將群臣均稱頌一番,劉邦曰:「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指揮大軍,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得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發掘人才,用人不疑,是劉邦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最終取得天下最大原因。
從一介平民百姓到雄霸天下,進而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當然絕不光是「知人善任」就能成事,更須諸多的領導特質,史書紀載:劉邦為人仁厚,氣度寬宏,好施與,意志豁達,胸襟開闊,有大量。」更兼具胸懷大志,當他看到秦始皇出巡的陣仗時,不禁發出感嘆,雄心勃勃的說:「大丈夫當如是也。」。這是何等的雄心萬丈啊!
儘管歷史上對於這個布衣皇帝評價不一,市井多有言語說他好逸惡勞,好酒好色,具無賴性格,但又如何?這些缺點並不影響其稱帝之路。我們都知道「水至清則無魚」,每個人皆有其長處及缺點,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劉邦性格豁達,待人寬厚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劉邦之所以能夠逐鹿中原稱雄、稱霸、稱帝其原因略經歸納如下:
一、豁達大度:
劉邦在秦朝末年擔任亭長一職,秦制亭長相當於現在地方保安警所所長,他奉命押解民工數百人,趕赴咸陽修築長城,途中遇大雨,道路泥濘不堪,行走困難,又飢寒交迫,逃跑者不計其數,在已誤交割日期之下,劉邦對著剩餘群眾說:「今已誤期,與其死路一條,不如大家逃命去吧。」眾人心念劉邦寬宏救命之恩,多半願意跟隨。劉邦的勇敢果斷、大度能容,已讓他尚未起義,即打出知名度。豁達大度絕對是所有成功人物最基本的氣度與修養。在現代的企業管理中,講求分工與授權,每個人所負責的部門各不相同,身為領導的主管們,應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知人善任
所謂「泰山不拒土壤,所以成其大,海洋不擇細流,所以成其深。」劉邦的知人識人,廣納賢良,是其成功的重要關鍵。尤其是前述的開國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只是其用人一部份。身為領導者,就是要把各種人才,分派到不同的領域的崗位,使其人能盡其才,各自發揮才能。劉邦在臨終之前,呂后問曰:「繼蕭國後,誰可為相?」劉邦曰:「曹參」再問曰:「之後呢?」劉邦曰:「王陵可,然須陳平助之,陳平智謀有餘,卻難獨當一面,周勃敦厚,安我劉氏者必周勃也。」歷史證明以上所提之人選皆是良相也!足見劉邦識人之深,無人能及。現代的公司企業管理者,若自認才高八斗,恃才傲物,在管理上將是一大障礙與敗筆,國際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說過一句話,他說:「公司唯一真正的資產是人,而管理者就是要開發人力資源,完成其分內工作。」
三、充分授權:
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能力,做出無限大的成就呢?當然就是人。用人之道也是管理的藝術,這代表管理者的度量,讓人才有發揮能力的空間,並給予肯定與支持。讓其有充分發揮的機會,例如內政,外交,軍事,後勤等皆須不同的人才,被重視者有感於知遇之恩,定能以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全力以赴,當然其前提是要有識人之智,充分授權是劉邦最後能夠贏的原因之一。
四、贏得民心: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民意如流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楚霸王項羽,每攻下一座城池,就下令屠城,相對的劉邦則是出榜安民,廢除秦法,並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嚴令手下不得擾民,贏得民心所向。放眼今日民主時代,大家更清楚人民的力量是無限大的。
五、身段要軟:
劉邦先行入關,理應為封為關中王,但項羽卻封劉邦為漢王,發配巴蜀偏僻之地,劉邦當然憤憤不平,但當下與項羽的兵力相比,力量相差懸殊,劉邦為保留實力,忍氣吞聲,只能夠前往南鄭,累積能量再說。為管理者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放下身段,該低頭的時候就要低頭,韓信的「■下之辱」即如是也。低頭並不會降低自己的人品,反而會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最終的勝利,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伐魏、取趟、降燕、破楚、被封為齊王,為劉邦的漢朝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就是最佳例證,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男兒漢,只礙於膝下有黃金,而不肯屈膝低頭,其最後是以失敗收場的不計其數。
六、貴人相助:
每個人都希望人生的道路上,能夠有貴人相助,但端看自己的特質,是否能夠吸引貴人相助,當今能有幾人能夠稱心如意呢?劉邦有那麼多的貴人相助,除了是天命以外,當然是基於劉邦的領導魅力,這些貴人一定看準跟著劉邦大有可為,覺得這個人值得投資,所以慨然相助,希貴人相助者亦若是也。
七、從善如流:
劉邦胸襟寬闊,廣納百川,從諫如流,能夠接受部屬不同的意見。天下底定後,群臣對於封賞議論紛紛,忐忑不安,深怕自己的功勞未能得到公平的賞賜,劉邦亦知問題的嚴重性,問謀於陳平,陳平曰:「請問皇上最恨最氣的是誰?劉邦曰:「雍齒,要不是他勞有功績,朕恨不得殺了他。陳平說:「那就請皇上先封賞於他吧!」劉邦悟而從之,從善如流,一埸討賞風波因此平息。
八、沉著冷靜:
劉邦與項羽對峙於廣武山,形勢漸對項羽不利,因此項羽跟劉邦說:「眼看天下因你我之爭奪,以致生靈塗炭,願與君單打獨鬥一決生死。」劉邦笑著說:「吾寧鬥智不鬥力也。」這是何等的智商與超高的情緒管理。古今聖賢成大事者,一定要有沉著冷靜的特質,要有驟然臨之而不驚,隨意加之而不怒,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有此特質者當他在面對危險時,能綜合考量各種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如此方能安定人心,邁向成功。劉邦有次受了箭傷,雖是疼痛難忍,但身為三軍統帥,深諳領導的藝術,他忍住疼痛,裝著沒事仍巡視戰場,對士兵虛寒問暖,士兵一看,軍心穩定下來,士氣更為高昂。
英雄氣概的項羽,才高志大,看到秦始皇陣仗時說:「吾將取而代之」,帶著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雄師勁旅,從未嘗敗績,但卻在最後敗給中國戰神韓信,就此一蹶不振,當他被圍困垓下,四面楚歌,隨從勸他勿氣餒,可望東山再起,但他無法承受如此大的挫敗,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可見於古於今,挫折容忍力是多麼的重要,成功者一定要禁得起失敗、挫折與打擊。曾有人說過:「一個人如果沒有受過失敗挫折的磨鍊,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反觀漢高祖劉邦出身布衣,提三尺劍取得天下,憑藉著他的帝王領導特質,戎馬一生,征戰無數,但也失敗無數,但屢敗屢戰,從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從失敗中站起來,多麼值得我們尊敬與學習,您不得不佩服吧!項羽與劉邦,在這兩位千古奇才,蓋世英雄,是不是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鏡參考之處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