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後窗

發布日期:
作者: 福安。
點閱率:641

幾經搬家遷移,輾轉,成長在麥浪輕搖小鎮。
記憶從6.7歲開始,剛從小鎮街尾賣燒餅張伯伯二樓租屋處搬離,搬到一片綠浪間的家,初識稻、麥時還不知分辨,將田裡長成綠葉農作全誤為一種,漸漸,攢了智慧才知區別,兒時,黃金麥浪與結實飽滿黃金穗浪同成深刻生活!
童年屋後,隔著一塊有時荒蕪有時圈圍植滿蔬菜的空地,緊鄰,就是田地一畦畦,田裡農作,有時種稻、有時植麥、有時也種馬鈴薯,當時,小小的身子喜歡爬上高腳板凳墊高,倚著水泥牆探看窗外風景。
田地邊,有條留著兩行輾了再輾深深胎溝泥徑直抵瓦屋,是阿樹哥每天晨、昏騎著摩托車出門到工廠工作,噗!噗!噗!閃躲著地面凹凸不平上、下班的小徑,瓦屋前,小河側流而過,在河寬面,岸邊嵌著平滑大石,較小、較圓的石頭是洗衣時的坐椅,前方,又平又大又長的石頭當成洗衣板,河邊洗衣總要結伴,少了伴,少了在溪水潺潺相伴下拉開嗓門閒話家常談笑樂趣,於是,二顆石、二塊洗衣石板成了河岸洗衣場。
小河上,農家用粗、細不同竹子搭成的絲瓜棚坐跨兩岸,棚架旁,種了些家常調味配菜,紅紫蘇、紅梗九層塔、朝天椒,還有老人家出門參加喪禮、經過喪家摘取握在手中或是放在口袋避邪的芙蓉(蘄艾),下游淺處栽著水甕菜蔓生泥地,各式時蔬就這麼栽在欉上新鮮待採,隨時補給餐桌,偶爾,少了一道湯,熱水煮沸打顆蛋花,起鍋前灑上現採九層塔,或是,紫蘇現摘切碎拌入蛋液煎出風味,豐富菜色,閒來,枵鬼愛吃時,絲瓜花沾層薄薄麵衣酥炸解饞。
春天,田地耕耘之後淹了水,如鏡水面映著藍天,白雲浮動水面,隔些日子,秧苗如著軍服士兵行列排開立正田間,插秧之後,開始默默倒數小蝌蚪到來的季節,帶著洗淨的醬菜玻璃罐繞著田地邊打探,探看水底,尋找一隻隻黑不溜丟小小蝌蚪,輕手輕腳捧水撈起,掀起一陣渾濁泥水,再小心翼翼將蝌蚪放進透明玻璃罐內,玻璃透亮,清晰可見大肚月圭仔在瓶內游動可愛模樣。
一日的野外探險,沾了土的膝蓋、噴上泥巴水的腳趾、腿肚、還有上衣肚子前最容易抹髒的位置… ,深怕嘮叨責罰,回家前,一一檢查,在小河邊抖掉一身砂土,雙腳浸泡在冰涼沁心河水裡洗淨,再將小蝌蚪一一送回家。過些時日,秧苗抽高,蝌蚪也長成青蛙,我愛在綠浪裡尋找蛙蹤,享受青蛙從眼前一躍而出的驚喜,匍匐、等待、伺機,慢慢…伸出慣用的右手趨近,闔上,青蛙在手掌圈成的空間裡跳躍。
然後,日復一復,麻雀來了!穿梭其間,熟成了黃金收割的季節!
收割季節,田裡一下子熱鬧起來,手拿鐮刀蹲踞收割的農夫、農婦們,田埂旁還擺放著大茶壺,茶壺嘴上倒蓋著鮮豔紅色塑膠水杯,大大的茶壺似乎估算著整日的忙碌,我嗅著稻稈新鮮收割與土壤混成的新氣味,窺視等待進入的好時機,平常,走在田埂,總會招來田主人驅趕,迫不及待,就待收割完畢,多了一個撒野跑跳的好地方。
若是麥田收割,還多了拾穗的樂趣,撿拾殘餘麥田裡的麥穗成了頑童們任務,一根根麥穗拾起緊握掌心,再把麥粒集中在克寧奶粉鐵罐裡,等集滿八分滿,趕緊與母親走上一段路到同學麗花家,等待李伯伯轟炸聲響,木桿整平、切成方塊磅米香。
有時農作收成換成了馬鈴薯,這時候,田主人最親切,朝田邊玩耍的我們突然熱切招呼,拿著一顆成人掌心般大小馬鈴薯當樣板教我們幫忙撿拾馬鈴薯,並將圓滾馬鈴薯當成報酬吸引我們下田幫忙,一群孩子6、7位,眼明手快完成田主人交代的事,滿足的抱回幾顆馬鈴薯等著炸成金黃薯條。
而今,後窗景色,黃金麥浪的田地蓋起高樓成了金店面,曾經赤腳走過的那片泥地啊!正覆蓋在黑壓壓的柏油馬路、建築水泥之下。

回頁首